郭松龄反奉失败的秘密(1/3)

虽然说民国时期军阀部属的倒戈,稀松平常。但是,1924年到1925年间,两次重量级的倒戈行为,却震动了全国。第一次,是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倒了曹锟和吴佩孚的戈,第二次,是奉军的中坚郭松龄倒戈反奉。

冯玉祥倒戈,大获成功,基本上毁了在北洋军阀史上风头最劲的吴佩孚,让他精心训练的核心部队,烟消云散。此后东山再起,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第二次郭松龄倒戈,却彻底失败,夫妻两人的命都因此丢了,还搭上一个高级幕僚--民国大才女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

说起来,冯玉祥有倒戈的本钱,而郭松龄没有。

冯玉祥的部队是他一手编练起来的。其中的基干部队,是他一个一个从老家挑来的,脑后有辫子,手上有茧子。几乎每个士兵他都认识,能叫出小名来。他的部队南征北战,从来都没有散过。从枪械到军粮,都是他冯玉祥给找来的。他自己说,他的部队就是一个大家庭,而他,自然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而且是受子弟爱戴的家长,因为他是按照吴起吮疽的方式带兵的,经常跟士兵同甘共苦。正因为如此,当他决定倒戈的时候,虽然并没有跟多数官兵们事先说明,但他怎么干,官兵们怎么跟,让打谁就打谁。

然而,郭松龄的部队,可不是这个样子。

在倒戈之前,郭松龄掌握的部队,在奉军18个师中占6个,还有一个骑兵旅,两个炮兵旅,5个工兵营,总共15万人左右,是奉军精锐中的精锐。最好的武器装备,最精干的士兵。因为这支部队是挂在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名下的。当年的军阀,几乎人人如此,再亲,也亲不过自己人。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

只是,从张学良行伍生涯一开始,他就是跟他最信服的老师郭松龄绑在一起的。训练是郭松龄负责,提拔军官是郭松龄负责,指挥打仗更是郭松龄负责。奉军都知道,张学良就是郭松龄,郭松龄就是张学良。第一次直奉战争,老派将领的部队

一塌糊涂,只有张学良和郭松龄的两个旅,还差强人意。而后,奉军整军经武,就是以这两个旅为模板开始的。而这两个旅,到郭松龄反奉的时候,已经发展到了两个方面军。张作霖看家的本钱,几乎都在这两个方面军里了。

但是,这支部队实际上并不是郭松龄的。它的主公,从大的方面讲,是老帅张作霖,从小的方面讲,是少帅张学良。简而言之,人人都知道,他们吃的是张家的饭。在那个时代,这一点很重要。老帅张作霖待部下很厚道,这个厚道,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跟关内军阀不一样,总是变幻大王旗,奉军的稳定,从辛亥革命之后一直延续了十几年。

当然,奉军是个很大的集团。这样的集团,内部派系很多。有绿林出身的老派,也有喝过洋墨水的新派。新派之中,又分成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系和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系,一派“海龟”,一派“土鳖”。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打赢了,昂首进关,一路凯歌行进。势力最大的时候,连江苏和上海都被括入囊中。各个派系的首领,诸如杨宇霆、姜登选、李景林,甚至一个流氓混混张宗昌,都各自成了封疆大吏,掌握一省乃至两省地盘。但唯独立了大功的郭松龄,没有寸土之地。

其实,这倒不是张作霖偏心,也不是像他事后说的那样,得像娶媳妇嫁闺女一样一个一个来,而是郭松龄手上是奉军的核心部队。虽然名义上是张学良的,但张学良又离不开郭松龄。所以,没办法把郭松龄连人带兵派成封疆大吏。当年的军阀,对部下的控制都是实力威慑法,如果自己人手里没有一支实力最雄厚的部队,各个部队也许就不听首领的了。实际上,张作霖也暗示过郭松龄,只要时机得当,是会考虑给郭松龄一个合适的地盘的。

郭松龄最终倒戈反奉,固然有他自己的野心在。他要用奉军这个当年中国实力最为雄厚的军队,以及东三省这块富庶的地盘,打出一份自己的天下来。但骨子里,他看不上脑子

老旧的张作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张作霖没有受过教育,一脑袋老旧思想,连辛亥革命他都不以为然。张勋复辟,实际上他是赞同的。对于五四以来中国的变化,他打心眼里看不顺眼,至于十月革命以来的赤化,他就更是深恶痛绝了。尽管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他放手让郭松龄他们整顿军队,但并不等于他能允许新思想进入军队。他聚拢部队的办法,就是两手:一手给钱,一手讲义气。

然而,郭松龄和他周围的一些年轻军官,像魏益三、盛世才(后来跟苏联走得特别近的新疆王)以及幕僚林长民和齐世英(即写了《巨流河》的齐邦媛的父亲),却思想日益激进,受五四以来国民革命的思想影响很大。尤其郭松龄跟冯玉祥联系上了以后,思想变化速度就更快。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之所以反奉,是为了打造一个新的东北,一个新的奉军。

然而,他并没有本事把他自己的新贯彻到军队中去,他带的部队,除了极少数人之外,脑子依旧很旧,对张家老帅和少帅,有浓重的感恩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毕竟只是一个波及知识界和社会上层的运动,军阀的部队基本上对新文化无感。

所以,反奉行动开始,郭松龄部队和留在东北的部队虽然实力相差特别悬殊,但是郭松龄的行动,却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顺利。就算没有日本关东军出来挡驾捣乱,这场倒戈战争也未必能赢。因为在郭松龄的部队中,“吃老张家的饭,不打老张家人”的想法,特别流行。而郭松龄为了缓解这种情绪,提出的“打倒老帅,迎接少帅”的口号,在当年的中国根本行不通。一个老子,一个儿子,谁能把老子和儿子截然分开呢?

所以,行动一开始,陆续拖枪逃跑的有,消极怠工的有,有意破坏的也有。打到新民,部队就哗啦了。最后连郭松龄的卫队都跑光了,只剩下他们夫妻两个,被抓了个正着,审都没审,一枪就毙了。

郭松龄这个奉军中一等一的枭雄,就这样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