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3)

点点滴滴藏着历史

参谋本部掘宝记

清末新政,军事改革,学日本也设立参谋本部。只是,清末的参谋本部叫作军谘府,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当然,当初日本人也是跟德国学的。所以,参谋本部也好,军谘府也好,都是总参谋部。清末的军谘大臣是摄政王载沣的亲弟弟,十九岁的载涛,涛贝勒。

进入民国之后,军谘府这个名称被改掉,就叫参谋本部。在袁世凯时代,军政尚能统一,所以还有点事儿可干。袁世凯死后,各个军头各自为政,参谋本部成了摆设。加上各地都不给中央解款,北京政府一直闹穷,最穷的衙门,就属参谋本部。陆军部还可以批编制,对某些没有地盘的军队还能调动,而参谋本部,一点儿实权没有,谁也不把它当回事。这个衙门唯一可以生钱的“生意”,是卖地图。从清末到民初,参谋本部在还有钱的时候,绘制了一些地方的地图,军头们打仗,需要这玩意儿,所以,参谋本部奇货可居,就卖这玩意儿换点儿零花钱。多少呢,能发俩零花钱。

到了直系曹锟做总统的时候,连一向有钱的财政部、交通部、外交部都闹穷了,参谋本部就穷掉底儿了。地图也没法老是卖,索

薪也没有下文。眼看着大家都快过不下去了,好些部员连房租都交不起了。房东喊警察来赶,硬是赶不走。当时做总长的是张怀芝,次长是陆锦,两位都是失意的军头,曾经阔过,但是老是这么耗着,被部员成天索薪,心里也急。

这时候,北京玉泉山汽水公司的经理朱兰田不知从哪儿打听到,说是参谋本部的办公大楼院子,是原来做过多年内务府大臣的立山的宅基地。这个立山,在庚子闹义和团的时候,跟载漪、载澜不对付,被砍了头,后来虽然平反,但身后萧条。当年内务府是清朝最有钱的衙门,做过多年内务府大臣的立山,据传很是有钱,而有一大笔,就埋在他的宅子下面,如果能挖出来,可是很可观哪。

于是,这位朱经理就找到参谋本部的张怀芝和陆锦,把事儿一摊开,两人高兴得不得了。当即决定,两家合作干这事,事成之后,三七开分账,即朱兰田负责所有的挖掘费用,拿三分,而参谋本部是地主,拿七分。

于是朱经理领来了工程队,择吉动土,一寸一寸地挖。百多号人,挖了一个多月,把院子翻了个遍,连个银子毛都没看见。朱经理慌了,连忙在大楼里摆下香案,烧香拜关公老爷,三跪

九叩,祈求关老爷保佑,指点迷津。又挖了十余日,感觉真是没戏了,正要收工,突然发现新掘的坑底有块大青石板。朱经理惊喜万状,觉得这下可挖到宝贝了。于是连忙向总长次长汇报。张怀芝和陆锦得报之后,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现场,参谋本部的人员,听说了消息,把个现场围了个密不透风。总长一声令下,众劳工把石板撬开,发现下面埋着好些绍酒坛子。这下,人们更高兴了--坛子里面肯定是银子了。然而取出一个坛子,发现里面除了灰泥煤渣之外,一无所有。一个如此,再开一个也是如此。一共六十几个坛子,坛坛如此。原来,北京城的院落有的地势比较低,雨水流不出去,于是在地下放些空坛子用来渗水,即所谓的渗坑。

朱经理挖了一个半月,结果挖出来一个渗坑,好不丧气,赔了钱挖,还得赔钱把它埋上,把地弄平。参谋本部的人也空欢喜一场,原本指望发点儿饷,也落空了。

就这样,政府闹穷,一直闹到张作霖当家才算告一段落。张作霖做了大元帅,此前欠薪,他不管,他当家之后,不欠了。可惜,张大帅当家没过太长时间就结束了。国民党当家,政府搬到了南京,参谋本部,人都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