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骅砸报馆(1/3)

北京的《晨报》,是由《晨钟报》转化来的,原来是梁启超、汤化龙等人当家的进步党的报纸,后来进步党没了,报纸依旧跟原进步党,后来的“研究系”中人关系密切。总体来说,还算是一份秉持新闻中立观念的报纸,在军阀混战和党争中,尽可能持中立立场。孙伏园主持《晨报副刊》的时候,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在上面连载的。依孙伏园的意思,这部小说是要写成长篇的,但是在孙伏园去休假期间,鲁迅写烦了,就早早让阿Q被枪毙了。

进步党在民国初年,跟国民党有点儿过节。那时的国民党,第一恨的当然是袁世凯和北洋系,其次就是进步党。只是后来时过境迁,两边的梁子虽然没有彻底解开,但原来两边的人马,也曾在讨袁、反对张勋复辟等事件中合作过。但是,当国共合作,国民党再一次东山再起之时,两边原来的大佬又开始互相看不上了。其实,《晨报》的态度还算好,虽说对国民党也有那么点儿的批评,但主要的批评火力却只是冲着军阀去的。“研究系”这帮绅士即使批评,无论对谁都态度温和,不温不火,点到为止。不像林白水的《社会日报》和邵飘萍的《京报》那样,动辄骂街

,把脐下三寸那点事儿挂在报纸上。

1925年,***北上跟段祺瑞会晤。此时的***如日中天,在北方的进步学生和知识分子中有很高的声望。但不幸的是,***肝癌病发住进了协和医院。***的病情,成为进步知识界每天关心的头等大事。《晨报》跟协和医院有着良好的关系,可以每日从医院得到***最新的病况,第二天登出来,因而销路大增。

但是,《晨报》登载***的病情,只是将之当作一个热点新闻对待。每日的***病况只是刊载一则消息,标题就是“孙文昨日病况”,每天如此。尽管在那个时代直呼其名在人际交往之中,算是一种不敬,礼貌一点儿应该称为***先生,或者孙逸仙先生,但是民国的报界对大人物直呼其名已经成为习惯,从来都是孙文孙文的叫。

然而,1925年的孙文,跟此前的孙文大不一样了。***的崇拜者们,已经没法接受《晨报》的不敬,于是抗议声接连不断。《晨报》一概不理,照旧说它的“孙文昨日病况”。终于,在***死了,暂时厝葬于西山,诸事告一段落之后,祸事来了。这年的初冬时节,国民党的北方领袖人物之一,时在北大任

教的朱家骅,带领了几百人浩浩荡荡来到了《晨报》所在地的顺治门大街,来砸报馆来了。《晨报》的工作人员见状,只能一边报警一边逃跑。朱家骅是国民党有名的文人,但是十分勇武。这也是国民党的传统,当年在日本的时候,梁启超的保皇党人只要一开会,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中人如张继等,闻讯抡起枣木棍就去打砸,打得梁启超们抱头鼠窜。就这样,报社被砸了个稀巴烂,损失惨重。朱家骅们还意犹未尽,找来煤油,打算一把火给烧了。当年北京的房子防火性能都不高,真要是烧了,说不定就烧开了,邻居倒霉。于是,在场的警察和居民一起阻止,总算火没烧起来。

当时控制北京的是冯玉祥的军队,冯玉祥跟国民党很是亲近,所以,朱家骅们可以肆无忌惮。但是,打砸完之后,北京的大学里好些人,对朱家骅这么干很有些不以为然。过了没几日,《晨报》居然又复刊了,之后对国民党更不敬了。一直到1928年,国民党进入北京,《晨报》知道没好果子吃,发表《告别读者书》,自动停刊。

看来,国民党跟北洋军阀就是不一样,对报纸言论的容忍度,在还没有上台之前,已经就很有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