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朝与光绪朝,顽固的满洲亲贵极多,他们不考虑国家的安危,只顾自己的私利,只担心自己的荣华富贵还保不保得住,自己的日子是否永远舒适安逸.比如刚毅,怀塔布,胜保,崇绮之流,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端王载漪.正是这些人,扼杀了光绪皇帝主张的维新.在慈禧五十岁生日,年幼的光绪帝只有14岁自然没有亲政,可是慈禧还是借着皇帝的名义从海军经费中拨出一大笔钱来为自己修颐和园.慈禧处处自比乾隆,因为乾隆修了圆明园,虽然被毁,但是慈禧也想留给后世一样有名的东西----美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结果,庆王负责总管园林的修缮,大太监李莲英也趁机捞了不少好处,但是太后很高兴.可是五十岁的万寿却惹来中日甲午之战,慈禧逢十不顺,后来的章太炎有副对联写得非常好: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其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甲午战争的失败让光绪帝很难过,年轻的他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受此奇耻大辱,所以在他的思想中,是希望国家强大的.而大清的守旧之臣,嘴里喊着天子富有四海,以四海之力孝养皇太后,其实他们只是想从里多捞点好处,保住自己舒适的生活,保住自己的后代也过得舒服,国家的兴衰,不关他们事.光绪的老师翁同翮本是状元出生,做过两朝帝师,正是在他的教导下,皇帝开始接触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康梁比较激进,也完全照搬日本明治维新那一套,短短百日,法律更改了无数,变法六君子也被皇帝提拔,这一切被保守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联合起来跪求太后重新垂帘.慈禧拒绝了几次,他们就以死相逼.其实恭王临终之前,慈禧携光绪去王府探病,恭王问到变法的主要官员有谁,光绪对答有翁时,恭王仰天长叹,皇帝犯了大错也.可见他是极其了解翁的.做事只会夸夸其谈,无实战之能力.后来维新派又想出派兵包围颐和园囚禁太后这一招,逼那些保守派闭嘴.可是他们所托非人,信任了狡猾的袁世凯,最后事情败露,康梁逃到海外,六君子慷慨就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谭嗣同,最有才的也是谭嗣同,杀了他,太后也叫可惜.光绪帝被囚禁,珍妃更是没有好下场,被关在了冷宫.

慈禧动了废皇帝的念头,保守派也巴不得换皇帝,因为爱新觉罗家族别的孩子就有机会.而且皇帝大婚多年也不能生育孩子,这是皇室的一大忧患与耻辱.因为外国人是同情和支持光绪的,慈禧也怕又生事,所以就没有下明诏废皇帝,而是立端王之子为大阿哥,也有端王福晋很会说话讨太后欢心的成分在里面.慈禧也征求过大公主的意见,因为同治光绪身体太弱,所以太后要挑个身体强健的孩子.端王的孩子身体很强健,看着也虎头虎脑,太后喜欢,命他在宫里好好读书.可是这孩子太过于顽劣,只贪玩不爱读书,慈禧也觉得自己又看错了人.端王觉得自己要当太上皇了,非常自满,为了早日拔去光绪这个钉子,不惜和义和团结交,要扶清灭洋,因为洋人支持光绪,还要在宫里捉二毛子.有一次端王嚣张地带义和团的大师兄一干人来宫里捉二毛子,吓得宫女太监纷纷求太后保护,太后一个人走上前,那些拳民也不下跪,太后强忍怒气,还夸赞安抚那些人,叫那些人回去,回头怒骂了端王.不甘心的端王想出了一个鬼主意,他知道慈禧这一生最信荣禄,如果荣禄说洋人逼老佛爷退位,慈禧一定会动怒的.于是他精心设计演了一出好戏,老迈的荣禄顺着他的思路上当了,这一招果然激怒了太后,太后鼓励拳民们围攻使馆,太后自己也向外国下战书,派来董祥福的甘军,以为他们能攻善战,谁知这些人不熟悉现代军事真的是饭桶一群.外国兵很快来救援,也欲趁势打进宫来.太后得知真相气得要死,臭骂了端王,也寻思国已破,不如殉国一死.可是人的贪生之念加上众大臣太监的劝说,所以她还是决定逃跑,为了不给光绪帝留下机会,她要带着皇帝皇后瑾妃一起跑,临行之前她处死了珍妃.

逃亡之路非常艰辛,好在军机大臣王文韶在几天后赶到,半月后庆王又到,所以太后慢慢地又不狼狈了,直到逃到西安,太后算是安定下来,照样过起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洋人进了宫却没有大肆烧杀抢掠,宫里的女人们也没有受侮辱,因为一切有李鸿章调停,割地赔银子罢了.一年零八个月后太后还宫,她威风得不得了,仿佛真是出去旅游巡幸了一趟.在天津火车站台,她在站台上站了足足五分钟,盛装.她要让外国人都瞧瞧她还活得好好的.

回来之后太后也动了变法的心思,可惜一切已经太晚.腐朽的大清真的摇摇欲坠了.那些顽固的大臣也老死的老死,病死的病死,被当替罪羊赐死的赐死,中国真是被他们所害.如果早一天改革,早一天自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