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七十一章异能组合(上)

中国,西北。

黄土高原上大风起,黄土漫天飞,中国的沙漠化越来越严重了,草原迅速地退化,在中国的的西北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植被真空。黄河的水,变得越来越黄,所挟带的泥沙每一年都可以形成一个小岛了,这不仅仅危害到了中国西北的土地资源,也影响着东部沿海一带的天气。受到影响最大的,无非就是河北一带了,尤其是北京的风沙最为严重。

就是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有一男一女正在赶路。

“我说,娃儿,你累不?”开口的是男人,他大约有五十岁左右,天生的一副忠厚老实像,岁月无情的在他的脸上划下了道道风霜。一双有些干裂的嘴唇是长时间缺水所至。

“爹,不累!您要是累了,我们就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带着一口浓重的西北乡音,但这声音却说不出的甜美。但是很可惜的是,她的脸却藏在厚厚的纱巾之后。西北的风沙大,女人出门,通常都戴着沙巾,要是不带镜子,那只怕连脸都包在沙巾里面。

“不累不累,今天咱们得快点儿走,到了县城就好办了,咱们那村儿呀,农忙,车都开不出来,孩子呀,跟爹你可是受了不少的苦啊!”中年男人一脸的慈爱,对着女儿说道。女孩连忙道:“爹,俺不苦,真的。”

这中年男子名叫张宝根,陕西甘泉县人,今年48岁,膝下有一女,今年22岁,叫张淑静。张宝根家里虽然比较贫穷,但还是衣食无忧的。但现在的他,却不得不带着女儿远走他乡。事情是这样的……

张淑静自小就长得貌美如花,天生丽质,而且还根本不用打扮,就能吸引很多人的目光。本来在小村子里,嫁一个好人家,也就可以安生的过此一生了,但老天却偏偏跟她开了个很大的玩笑,以至误了淑静的终生大事。

不知道从何时起,淑静身上就带着电了,原本人们还没有注意到,淑静身上的电。就连淑静自己也认为,这只不过是身上的静电太多,而导致时常有电到人的事情发生。但当时电流过小,就算是电到,也只是一麻,并且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回,人们也不在意了。

却不曾想,到淑静18岁的那一年,事情闹得大发了。

西北地位内陆,下雨的机会都比较少,但是这一年却不同,这一年西北的雨水却特别的大,而且有几天还是越来越大的雷雨。

本来雷雨大点儿,有几道闪电也没什么事,却不想甘泉县几百年来的雷都在这几天完成了。天空像是要被雷电给撕破了,轰隆隆的沉雷不断地在人们的上空响起。这还不算,雷电像是会找到目标一样,一家接着一家的,连连轰了几十家,这才罢休。

这几天,被雷电击中而死亡的人,达到了历史之最,共有十三人。而被雷击中,没有死亡的,完好的活下来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张淑静。张淑静的妈妈也在被雷击中而不幸死亡的十三人之中,她的父亲因有事,出门在外,所以没有被雷击中,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这一段最令人恐怖的事情终于过去的,但另一个让人恐怖的事情,却发生了。

张淑静的身上,居然存在大量的电。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张淑静自己却发现了,但她没有过多的去想,毕竟她还只是一个社会阅历较少的比较单纯的一个女孩而已。

她只能自己独自干活儿或是赶集,尽量的远离人群。直到有一次,一个孩子差点儿掉进了沟里,她一急,上前扶了一把。孩子是救上来了,却也被她电得晕过去了。

虽然孩子没死,也没有人发现她身上存有电,但毕竟是纸里包不住火,她的事,还是被露了出去。

改革开放几十年了,人们的很多的观念也都改过来了,但是,这不代表人们可以原谅淑静,人们一旦知道淑静身上带有电的事情后,就发生了改变。一部分人变得很好奇,很想知道淑静身上的电是怎么回事,还有一部分人无视此事,最大一部分人,都在说淑静是妖,或是一个不祥之人,必须要把她赶出村子。

认为淑静是妖的人数很多,其中中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他们对于异类,一向不会手下留情的。而他们这些人,传统的观念早已深入心中。因为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年代了,他们并不敢对淑静怎么样。但是,这不代表着他们不会对淑静采取别的什么行动。

只是,淑静的生活却被打乱了。

很多的人在背后骂淑静是妖精,这和平常所代表的某种意义不同的是,淑静与常人不一样,她有着常人所无法了解的能力,只是,她本身对这种能力并不了解。常言道:众口烁金。就算你是一个好人,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口下,变成了一无是处的却到处害人的妖人。尽管淑静是委屈的,但并没有一个人出来同情她。一直在外打工的父亲只是在她母亲去世的时候回来过,为了生活而奔波的张宝根丝毫知道他女儿现在的处境。

直到有一天,张宝根在外地遇上同乡,从同乡的口中得知女儿的事情后,便急忙地赶了回来。

从女儿口中得知一切事情真相的张宝根,并没有恨自己的女儿,老实的他只是认为自己对不起女儿。权衡再三之后,不得已,张宝根买掉了老房,带着张淑静去了乡下。

但流言的力量是强大的,就算躲在乡下,张淑静的生活一样地被打乱了。无奈中,一次次的搬家,一次次的躲着这流言,终于,他们累了,打算南下去大城市发展。

张宝根不敢带着女儿去医院,他生怕自己的女儿被人当成小白鼠一样拿去做研究。

于是,就出现了张宝根带着女儿奔走百余里,去县城搭火车南下的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