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和煦的阳光普照着大地。一股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位身穿深蓝色上等苏绸儒衫的少年,缓步走在热闹非凡的长安西市的街面上。乌黑的头发盘在脑后,一个乌木簪看似随意斜cha在头上,将看似凌乱的头发固定住。

这位少年背缚双手悠然的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偶尔拿起路旁小摊上的物件仔细观察一番。看到合心的就向后一抛,扔到紧跟着他的小厮手里。自有另一位年龄少长一些的少女嘟囔着掏出铜钱付账。

“殿……,少爷啊,你每次出来都买一堆没有的东西,送人都没人要啊。”少女从小厮怀里抢出一个看着并不精致的泥人说道。

前行带路的少年头也不回的调笑道:“你哪来的那么多问题,有那条律法规定买东西就一定要挑有用的买?在家就和你说了,和少爷我出来,你可以带耳朵,带眼睛,就是不可以带嘴。真不知道这些年对你的唠叨,我怎么忍受过来的。我开始佩服自己了。”

“我说不过你,等一会见到嫣儿姐姐看我不告状的。”

和少女并行的一身小厮打扮的少年说话了,嗓音带点尖锐高亢,“墨兰姐姐,你告状也没有用,嫣儿姐姐又不会训斥少爷。”

“要你多嘴?不知道少爷的规矩吗?只让带眼睛和耳朵,不让带嘴出门。”圆圆脸庞的墨兰睁着大眼睛怒目而视。

“快走。啰嗦什么?”前方少年的喊声混杂在一片买卖的吆喝声中有些含糊。

“来了,少爷等等我们。”

一行主仆三人走了不久,折进了一条巷子里。小巷里没有了主街的热闹,但却多出一份雅致来。巷子两边的店铺大多是卖字画或者文房用具的。行人大多是书生打扮,偶有几个仆人,估计也是帮家主采买的。

巷尾还有两个临时摊位,摊子前立着一块牌子,龙飞凤舞的大字写着“带写家书、诉状”。真不明白能让他帮忙代写家书的人,怎么可能看得懂牌子上的字。

转进巷子大约也就走了二十几步的,这主仆三人在一座两层木楼前面停住脚步。木楼宽大的硬木大门上高悬着一块匾额,“开阖居”落款是当代书法大家,被皇帝称之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的虞世南。

“开阖居”的名字是李泰取的,根据明朝瞿祐那首《咏扇》的第一句“开合清风纸半张,随之舒卷岂寻常。”化用的。不过在这个时代无人知道罢了

李泰站在门外仔细观看这三个外柔内刚,气韵秀健的大字。心中有些好笑,当时李泰辗转求来虞世南墨宝的时候,惹来众多学子竞相奔走相告,聚集在这小小的木楼前面。没人敢相信大学士虞世南肯为一商贾题字,但这字体却是别人所难以模仿的。直到虞世南苦笑着承认之后,这场风波才渐渐消退,留给市井之间一段难得的奇谈。

这段佳话已经过去将近六年,逐渐的被人们淡忘,只是偶尔有人路过时抬头看见这三个大字,才被提起。

“少爷,别看了,该进去了。”墨兰在背后轻推了李泰一把。

李泰没好气的看了墨兰一眼,说道:“敢和少爷我动手动脚的。就罚你站在门外守门,文宣,我们进去。”

墨兰知道李泰是在开玩笑,笑嘻嘻的跟着李泰进入店内。

李泰刚刚迈进店内,就扯着脖子大喊:“嫣儿,嫣儿,我来了。”店里的小二已经熟悉常来的李泰了,充满畏惧的将李泰迎进来。

“喊什么喊,会吓到客人的。姐姐和嫂子一起去后街铺子了,没在。”

回话的是一位身穿浅粉色丝绸孺衫,头扎双垂髻的十岁出头的小丫头。

“乔杏儿,你怎么说话呢,拜托你客气点。我就不是客人了,别忘记我的身份?”李泰故意逗着小丫头。

乔杏儿十分可爱的翻了李泰一眼,嘟囔着:“你算什么客人,这两个多月天天往这里跑,比主人还主人了,会对你客气才怪呢。还说你的身份?你看看你那里有皇子越王的样子?”

“小丫头还是这样的尖牙利嘴,我喜欢,哈哈。”李泰故意逗着杏儿玩。

“谁要你喜欢。”

小丫头酸酸的话语逗的李泰十分开心,两个月前。也就是在贞观七年的正月,李泰正式离开了皇宫内苑,在离长安西市不远的延康坊开府了。李世民将占地延康坊四分之一的原来隋朝权臣杨素的宅邸赐给了李泰作为越王府。

没错,李泰现在不再是卫王了,在贞观二年,也就是长孙无忌辞去一切职务,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的时候,李泰也同样被进封为越王。同样是亲王的称号,不过是封地大了一些,名头响了一些,对李泰没有实质的影响。当然也没有坏处,李泰也乐得接受。

李泰坐在店中不断的打趣着小丫头杏儿,惹得小丫头不断的对李泰翻白眼,李泰对此却乐此不疲。一边的墨兰看不过去了,拉过杏儿,不解的对李泰问道:“殿下,平时在宫里和府里你都是很稳重的,怎么到这里就跟变了个人似地,玩闹嬉笑个没完。”

李泰没理墨兰的疑问,伸手就要将缩在墨兰怀里的杏儿拉过来。身出手却被杏儿轻打了一下。李泰也不恼,只是嘻嘻的看着怒目的杏儿笑个没完。

其实杏儿自从六年前在刘家庄认识李泰,一直和李泰还是比较亲的,在前些年李泰偶尔出宫探望嫣儿的时候,杏儿将没有架子的李泰当做哥哥一般看待,只是这两个月来,李泰自己开府,闲暇时间开始多了起来,无事就跑到“开阖居“呆着,占用了嫣儿很多时间。这才惹得杏儿的醋意,开始对李泰怒目相看,李泰也乐于逗小丫头玩,所以才经常惹得小丫头娇嗔。

李泰顺手拿起柜台上的折扇打开,没错,就是折扇。在嫣儿出宫以后,李泰一直琢磨着改善嫣儿家庭的经济状况,左思右想之后,才想到开个卖折扇的店铺。简单来说,几个竹子或木制扇骨,一张绢质或纸质扇面,一幅画或者几个字,就组成了这简单实用的折扇。当然那种以象牙为骨,以彩锦为面的高档折扇也有,不过一般人是用不起的。

在李泰后世的记忆中,似乎折扇是在唐朝时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他无法肯定现在市面上是否有折扇的出售,所以在帮嫣儿出主意之前,特意打探一番。直到确认此时的大唐还没有折扇这种物件时,李泰出资帮嫣儿家开起这个小店。存手工制作的折扇带着一股精细古朴的韵味。

为了制造声势,特意求来虞世南的墨宝。名人效应在什么时候都有一定的作用,这样一来折扇就成了风雅的代名字,特别是读书人。似乎手里没有一把折扇,就称不上风雅一般。店铺虽小,每天的利润让李泰格外开心。

看着小小的店铺日进斗金,也不是没人来找麻烦。由于乔老已经在长安万年县衙里从普通的刀笔吏坐到了录事的位置上,加上乔峥在万年县将捕头做的有声有色,来自社会底层的人物也就没人敢惹麻烦。

达官显贵也有想cha上一脚的,略一打听嫣儿的来历,回想起李泰为了嫣儿大闹掖庭宫,惹不起李泰的也就偃旗息鼓了。惹得起李泰的有的出于情面,有的是看不上这小小的店铺,到没人找什么麻烦。这“开阖居”也就慢慢的发展起来了。为李泰带来一笔不小的意外之财。

李泰无聊的和文宣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着宫内的琐碎事情,从后门走进一对丽人。身穿着一身藕荷色厚缎襦裙的嫣儿和她的嫂子把臂而来。

看见端坐在店铺正堂的李泰,嫣儿会心的一笑:“四郎来了。”简单的问候让李泰心生暖意。时光易逝,二人的感情未变。

嫣儿的嫂嫂展颜一笑,为李泰斟满茶水,还未及开言,就听见杏儿皱着眉头跑来告状:“姐姐,嫂子,李泰哥哥又欺负我了。”

“殿下是逗你玩的。”嫣儿亲亲杏儿的小脸,细声安慰她,回视李泰,会心的一笑。

李泰看着嫣儿依旧清秀的容颜,问道“嫣儿做什么去了?我来半天了。”

“我和嫂嫂去后街的‘宜家居’看看,最近那里的货品卖的不太好。”

“闲庭居”是嫣儿争得李泰的同意后开的一家家具店,主要是出售躺椅,捎带着卖些圈椅之类的家具,这在大唐也是独一份的买卖。

李泰关心的问道“找到原因了吗?”到不是李泰差这份收入,而是怕嫣儿忧心。

嫣儿有些迟疑的摇摇头,岔开话题:“四郎,别总来店里了,人多嘴杂,被有心人知道了不好。虽然说已经严格警告店里的活计不许将你的事说出去,但若有个万一,最终传到陛下耳边,你又该受到陛下责罚了。”

李泰满不在乎的摆摆手,说道:“别替我担心,估计父皇早已知道我每天在干什么。既然他没说话,就说明这事不算什么。我看还是研究下‘闲庭居’为什么卖不动货品,早日知道原因,你也好早日放心。”

一旁的杏儿嘟着嘴说道:“什么原因不原因的,我都知道,不就是对门开了一个同样卖摇椅的店吗?”

李泰听言一愣,虽然“闲庭居”和“开阖居”所售的躺椅和折扇都是没太多技术含量的东西,依照唐代工匠的制造水平是很容易仿制出来的。但这个时代人心相对纯朴,即便是仿制也不会开在本家的对面。若是本家有心,砸了他的店都没出说理去。

要说这“闲庭居”也开张一年多了,虽然有人仿制也都是小打小闹偷偷摸摸。偏偏赶在李泰刚刚开府。就有人针锋相对大摇大摆的将店铺开在“闲庭居”对面,这不的不让李泰深思。

李泰心中合计着,脸上却还是满不在乎的面容,劝慰嫣儿:“别担心,有人开买卖就开着,不必在乎他,我们卖我们的,他们卖他们的,井水不犯河水。摇椅赚的钱没有折扇多,还费心费力的,再说我们也不差这点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