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怒之意忽然不可遏制的涌上头来,太后一把攥住玉衍衣领,狠狠道:“你为何要这样对我,我曾一意将你当做长姐,当做宫里唯一可信之人,可是你为何要害死我的孩子!”

玉衍被她猝不防地一扑,登时一惊,抬眼却见那女子眼中噙满泪水。原来即使过去了那么多年,她心里却仍是有怨,无法释怀。只是玉衍亦明白,她之所以会这样恨,是因为从前她们是以真心相待的。在那段冗长而晦暗的后宫生活中,彼此予以慰藉,才能安然无事地渡过一劫又一劫。即便之后手染鲜血的玉衍做事愈发狠绝,她们也因此愈走愈远,但彼此却未失过昔日姐妹情分。然而世事易变,偏偏她们又各自命途多舛,终于还是在疏离中生了异变,在异变中走向决裂。

“我视永曦如己出,从未因储位之争生过害他之心,这一点你本该最清楚不过。”玉衍面庞上浮出一层清淡如烟的悲色,她的声音亦如案上触手生凉的杯盏,“若永泰立储非要让永曦以死相换,我倒情愿他一早便被贬去西蜀,今生不复归京。”

已为太后的女子黯然失神,眼底湿润的白气掩住了她一双坚毅威严的眼。其实她心里何尝不知,玉衍绝不会有此作为。即便是承影去后,她曾对自己冷嘲热讽,但那也不过是为了使自己重振精神的激将之法。她并非愚钝之人,有些事只需平心静气地想一想便知其中因缘。她只是,不知该如何派遣心中沉郁。失去了人生两大支柱的她无助而迷惘,即使走在烈日之下,她依旧能感到后宫里森凉的寒意从四面八方袭来,逼得她无路可逃。而偏偏这一切,都与玉衍密切相关。

在其后与先帝朝夕相处的八年之中,她也深知这个男子的阴蛰与狡黠,对于玉衍从前的所作所为她便更生理解和同情。然而大局已定,她无力翻转,唯一能做到的便是照顾好永逸,扶持他继承大统。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你如今贵为太后,拥有至高权势,你的家族因此永享安宁,你亦不必枯守青灯古佛。”玉衍静静看着面前女子,笑得有几分苍白无力,“你虽失去了那么多,却得到了她人毕生所求,岂不快哉。”

“权势?”太后倏然抬眼,细长飞扬的眼眸里写满了笑意,仿佛是欣然喜悦的样子,“从没有人问过我是否想得到这一切。承影已死,我万念俱灰。若他在,我至少还能期盼着有朝一日与他共同逃离这里。玉衍,我从未这样用心去爱一个人,然而因着身份,因着地位,因着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我却永远错失了向他袒露真心的机会!”

她从未这般坦诚过,所以玉衍亦不知她爱得如此难以自拔。不过是一瞬间的怔忡,她已淡淡开口:“所以我才羡慕你,你至少还有选择的机会。”

见那女子一时怔然,玉衍便只是轻轻垂眸,笑如夏花。“如果我告诉你,承影依旧好好地活在某个地方,你可愿抛弃到手的一切,追随于他。”

彼时正值晌午,醺暖的光穿透了层层紧闭的窗扇,照在太后清癯的面庞上。她张了张嘴,却仿佛没有发声的力气一般,声音轻浅而微弱,带着些许颤抖之意:“你说什么。”

“我是说,你能否放下太后的地位与荣华,去寻找这个曾经挚爱之人。”玉衍嘴角牵出几丝从容的笑,目光矩矩,“当然,届时我会以正宫皇后暨皇帝生母的身份重回后宫,坐掌天下,并宣布你病逝的噩耗。但从此再不会有人阻拦你的感情,你亦不必过终日提心吊胆的日子。”

太后一张脸忽明忽暗,目光一如一渊潭水,幽深而不见底。玉衍转过头去看窗外祥和澄明的天色,面上只有一泊轻闲安宁之意。“当然,你也可以依照先帝旨意处死我,继续做你的太后。毕竟承影已是多年以前的事了,为了他而……”

“他在哪。”那女子倏然吐出一句便不再开口,窗棂上脱落了红漆的干枯色泽映在她白皙的脸畔,凭白增了一丝凄楚消寂之意。她朱红的嘴唇微微颤抖着,像是拼死抵御着心头泛上来的苦涩一般,“我现在所有的都可以给你,只要你告诉我他在哪里。”

玉衍忽然失神,只是怔怔打量着面前之人。她略一抬首,露出颈间一串羊脂白玉嵌红珠的瑶花链子,那本是封后之时,先帝亲手为她戴上的。这些年她虽恨裕灏,却没后悔过做了她的皇后。而宁贵妃,她明明已是太后了,为何还要为了一个漂浮无踪的男子而葬送所有呢。

她不懂。

“我不想瞒你,当年我虽欲救承影,但毕竟是晚了一步,他已服下御赐的鸩毒。即便之后侥幸保住一命,却已不记得从前任何事了。”那年玉衍将奄奄一息的承影送至十三王羽晟封地,才有幸躲过了先帝的眼线。只是羽晟虽然应允尽全力医治,但毕竟封地僻远,又不敢大张旗鼓寻人来医,如此救下他一命已属不易。“时隔八年,你就算见到他,你们之间也不会如从前一样了。”

“只要他还是他,我亦是我,一切就没有改变。”女子笑容宛然,那一瞬她仿佛真与初进宫时无甚改变。玉衍凝视她良久,却终是淡淡地移开了视线。

她从未想过,当年自己出于良心的一个举动会成为日后重掌一切的关键。也许语馨,她本来也不想真置自己于死地。然而这样一来,她们也算两不相欠了。

拟写先帝遗旨,颁召,疏通前朝。本以为举步维艰的事却因太后建立起的庞大势力,而完成得异常轻松简单。玉衍禁足之事毕竟没有几人知晓真相,加之太后辅助,她再度复出也不足以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而当朝太后的抱恙亦通过方海山精心安排,从隐退到病逝,一切看上去不过是顺理成章。

玉衍从景安宫走出来的那天,相隔数十丈远便见到了一个幼小的身影依稀站在宫道上相迎,金线串珊瑚玉制成的团龙朝服在日光下闪闪发光。玉衍见着他,只觉得一颗心都要跳出喉咙。宫斗数十年的血雨腥风中,她都不曾紧张至此。只因这一眼她便确信,那必定是她八年未见的孩子。那风神朗朗,目光炯炯的少年正是他的永逸。

玉衍伸手抿去眼角溢出的泪水,她要仔细端看少年的容貌,用心记下他的一颦一眸。苏鄂扶着她大步大步地走近皇帝,玉衍才要开口,那少年却已彬彬有礼地屈下膝来,用稚嫩的声音一板一眼道:“儿臣接驾来迟,请母亲恕罪。”

仿佛是一簇火苗倏然点燃在腊月寒冬之中,玉衍只觉得冰封已久的心正在一点点融化成春水。她轻柔地扶起一脸认真的少年,抑制不住心间的莫大惊喜:“你方才,叫哀家什么……”

“朕知道这样叫不合规矩,但儿臣只是想叫一声母亲。”

一旁静听的苏鄂已是潸然泪下,玉衍胡乱擦拭着源源不断的泪水,颤声道:“你并未见过哀家,怎知哀家就是你的生母。”

“宁母妃从不许儿臣私下唤她母亲,她告诉儿臣生母另有其人,她是为了儿臣的安宁才心甘情愿独自承担一切。”永逸的目光透彻如清泉,是那样的干净而温和。“这些年来母亲受苦了,从今以后朕不会再让母亲一人承受苦痛。”

玉衍心底蓦然一软,抬头时已然泣不成声。“好,哀家的好孩子。”

她牵着皇帝的小手,缓步走向了狭长的宫道。明明尚是早春,却已闻得红墙之上鸟儿鸣啼之声。玉衍举目望去,起伏的殿裙安静地伏在耀眼的晨光之下,层层朱墙皆与从前无甚改变。回首那么多年,她梦起于此,亦梦断于此。哪怕旧人已去,世事不再,昔年的光景却依旧繁华如新。

想到此处,玉衍忽然展颜一笑,寂然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