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的意思就是,高丽人纯粹就是杞人忧天?”呼延豹睁大眼睛问道。

呼延豹这样一问,萧逸风却默然了。他忽然发现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因为,对于大隋来说,控制辽河流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且不论其资源和钱帛方面的利益,仅就政治和军事方面而言就颇为重要:首先,掌握东北,进可以控制东胡各族及其国家,而且在抗衡势力已达到此地的强大的突厥时,无疑是断其右臂,构成夹击突厥的有利态势。当年汉武帝经略辽东和朝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抗击匈奴的战略需要;守则可以成为河北的安全保障。其次,大隋是自关中统一中原的。因此,镇抚与关中同样重要的华北便成为决定性的要事,这也是为什么河北饥荒时杨坚急得吃不下饭的原因。尤其是杨氏通过宫廷政变夺取北周政权,其正统地位屡受怀疑,而华北地区一再反抗隋中央政权。这些情况都反映出隋朝安定华北之艰难。因此,若是在毗邻华北的东北地区存在与隋朝对立的政权,将成为华北反抗势力的依托,鼓励和增强分裂倾向,直接影响大隋朝统治的巩固和安全。高保宁据营州抗周,并引起周与高丽的军事对抗,等于是早早地把东北问题摆到周及隋朝皇帝的案头,使他们清醒地看透高丽接受中国的册封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其与国内分裂势力的勾结实是中国统一政权的心腹大患。要牢固统一全国,就必须彻底制服国外敌对势力,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再有就是,当高丽问题暴lou出来后,听传闻说杨坚愤然提起过东北乃至高丽所在都曾是我中原正统王朝直接统治过的土地(指商封萁子、汉统辽东的时候)。显然,隋朝建立之初就对高丽深怀戒心,并密切注视其与北方民族的动向。国家的利益、政权的巩固与领土的主权交织在一起。是战是和,皆在杨坚的一念之间。

然而,当杨坚处理完南方的事情并把目光投向东北之后,高丽首先坐不住了,竟然联合了契丹和靺鞨各一部,寇袭辽西!如此一来,事情顿时由暗中较劲变成了直接交兵。

当然,高丽这么说,其实也算是逼不得已。这话要从契丹和靺鞨说起。契丹位于中国、高丽和突厥三大势力之间,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这也决定了契丹从一开始便成为几大势力争夺的对象。北魏时,高丽以假途灭虢之策进攻契丹,不料其结果却是驱使契丹依附于中国。此后强大起来的突厥也卷入对契丹的争夺。突厥势力的介入,导致其在辽东与高丽发生武装冲突。最终结果是契丹分裂,部分并入突厥,部分依附高丽。

隋朝建立之初,四面皆敌。内乱姑且不论,外敌中最主要的是北方的突厥和南方的陈朝。杨坚英伟之主,此刻虽无力经略辽东,却依然不lou声色地为将来做好了布局。开皇四年五月癸酉,契丹主莫贺弗遣使请降,拜大将军。……九月,契丹内附。翌年夏四月甲午,契丹主多弥遣使贡方物。本来隋朝建立后,高丽年年入贡。其具体情况为:开皇元年一次;二年两次;三年多达三次;四年一次。此后,高丽突然停止向隋朝贡,转而遣使到陈朝,两国关系趋于恶化。当然,萧逸风知道朝贡次数并不表明关系的亲疏,过于频繁的往来,反倒让人觉得其中必有重要交涉。萧逸风估计双方至少交涉过三个问题,第一是高保宁问题;第二是突厥问题;第三是契丹问题。开皇三年高丽三次入朝,必与杨坚大举讨伐突厥和高保宁有关。是年突厥败北,高保宁被诛。翌年,契丹转向隋朝,整个东北的势力平衡完全改观,高丽的对外战略遭到重大挫折。特别是契丹倒向隋朝,使高丽必须直接面对强大的隋朝,犹如锋芒在背,令其不寒而栗。于是,在契丹内附隋朝后,高丽旋改对外政策,一方面继续争夺契丹,一方面结纳陈朝、潜通突厥,谋求新的势力均衡。

而对东夷的另一个大族靺鞨,两方势力也是一起努力拉拢,结果是一方拉拢到一大部落。其中大隋拉拢到了一直与高丽不和的粟末部,高丽则拉拢到了白山部。

结合以上种种可见,若是任由高丽坐大,一旦其完成了对契丹和靺鞨的整合,统一了整个东夷族和东北地区,则必将成为与突厥一样的边境强敌,其军力直接可以威胁到整个华北。而高丽同是被儒家文化熏陶的国度,若是足够强大的话,染指整个中原都不是没有可能,所以几乎认定杨坚一定会跟高丽好好的玩一场。

萧逸风于是叹了叹道:“也不能说是杞人忧天,皇上虽然心底里可能对那块地兴趣不大,但是眼下的交战却恐怕是不能避免的了。”

呼延豹摇了摇头:“算了,我脑袋都被你弄大了,一下说没兴趣要,一下又说必打。”

萧逸风哈哈大笑:“这等烦人的事情,还是交给皇上去考虑的好,我呢,只要老老实实地把皇上交代下来的差事办好就可以了。高丽打是不打,跟我萧逸风有什么关系,我何必费这些精神?……走,咱们走快点,别叫人家久等。”他转过身,朝身后的骑兵道:“大隋骁勇们,前面就是高丽了!高丽人列好了阵势等着咱们中原天朝的使者,咱们绝不能弱了大隋的威风!打起你们的精神,拿出你们的气势,让高丽土包子们见识见识大隋禁卫骑的骁果!”

“吼!”骑兵们猛吼着。

策马奔腾,气势如潮。渐渐地,一个约五千人的方阵队伍出现在萧逸风等人的面前。

萧逸风远远地看着那只立在远处的队伍,心中对自己说了一声:“高句丽,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