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陈明洛的构想

事实上,陈明洛这个多角度反射聚能太阳能发电加上熔盐储热系统二十四小时发电课题,是一个非常好的环保发电商业项目。WWw。QUanbEn-xIAoShUo。Com

这种新技术,可以使50平方英寸的太阳能聚热效能是80年代平板式太阳能板的70倍,相当于3500平方英寸的聚热效率,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提升,而熔盐储热系统则提供了可以用来实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发电的可能性。

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即便是两天见不到太阳,这个系统依然会继续正常运转。

林妙和陈明洛一块儿参观的时候,就生出了很多感慨来,没想到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居然会产生如此大的效能,这让她对陈明洛兴办创新实践活动基地地初衷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

随后两人又回到了楼下的实验室中,跟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了解这项技术的最新动态。

事实上,这个项目中,学生们的参与并不是很多,因为这个项目的立项时间比较早,大部分都是陈明洛自己公司里面的研究人员们在按照陈明洛的要求做一些研究。

学生们的加入,一方面是使这个项目也挂上创新实践活动基地的牌子,更容易受到各方关注,另一个方面,就是陈明洛也希望在市场化这个项目的时候,能够得到比较多的政策层面的支持。

现在的情况是,一旦跟高校的科技创新挂靠上之后,想要在国家拿到一个什么扶持政策,就比较容易一些。

关于这一套庞大的发电系统,实验室的主管为林妙做了比较直观的介绍。

一般而言,太阳能热电站产生的蒸汽越热,就可以捕捉到更多的太阳能。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在研究升级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动其温度极限,使它高于目前的设计。

水蒸气的温度是有限的,即便是加以高压,其温度也不可能升得太高,所以现在大家就考虑到重新选择材质,提升电厂的蒸汽温度,争取靠近或达到540,这是蒸汽涡轮机可以采用的最高温度。

在所有的大型太阳能热电厂目前的经营中,捕捉太阳能热量,都是采用成列的槽状抛物面反射镜,把阳光聚集到钢制集热管上。这种设计的致命弱点是内部采用了合成机油来传递热量,因为机油要流经钢管,把捕获到的热量传送到心,但是合成机油在390以上就会分解,这就限制了电站的设计温度。

出于这样的考虑,一些公司提出,可以回避合成油的温度上限,建立所谓的电力塔站,利用场地的镜子,把阳光聚集到中央塔。但是,如果升级槽形设计,更换为具有热稳定性的熔盐,收集槽中热量,这样的设计不仅应该更有效,胜过现有的槽式电站,而且建造价格也相对低廉。

在基地现在推出的处理系统中,它的集热管可以处理熔盐,集热管采用了一种耐热金属陶瓷涂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热量吸收,又采用较厚的钛稳定钢管,抵御高温弯曲。

在高端,损耗来自热量,这些热量被集热管所捕获,然后会散发,之后才被传递到工厂的涡轮机。

“热损失是一个指数曲线,它骤然爬升,是在较高温度下。”实验室主管解释说,“我们一直在寻求实现尽可能高的温度,但也不会太高,因为温度太高了的话,这些损耗将会超过从热蒸汽中所获得的收益。”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考虑到融盐的凝固点问题。

现在他们所采用的熔盐,凝固点是在降温到低于200°的时候。

这种凝结在储存罐中很容易预防,只需要保温和加热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发生在延伸几公里长的集热管中,那就比较麻烦了。

为了对付凝固的威胁,电厂必须使熔盐在管中保持在250以上,这会使用大量的热量,而这些热量本来是可以用来发电的,这就无端地浪费掉了。

实验室主管也解释说,他们正在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熔盐配方,使其具有130°或更低的凝固点,如果这样的话,就可以使用更少的热量来防止管盐凝固,从而提高发电热利用效率。

“如果我们的努力取得成功,那么槽式电厂加热熔盐就可在现有的基础上降低发电成本20%,基本上跟现在的火力发电在投入方面持平。”实验室主管表示道。

林妙毕竟不懂这方面的东西,听了之后也是懵懵懂懂,她总觉得,太阳能发电应该价格比较低廉呀,怎么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的,发电成本还比传统发电项目要高呢?

当她向陈明洛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陈明洛就笑着回答道,“你们平时所能够接触到的那些资料,都是属于科普性质的,带有理想化色彩,实际上,如果太阳能发电项目那么容易搞的话,现在的传统发电项目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哦——”林妙听了之后,点了点头。

太阳能发电确实很不错,但是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电能的储藏问题,假如说世界上真的有那种科幻可以储存能量的神奇晶体的话,那么一切问题都简单了,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那种储能晶体,所以研究人员们就不得不自行寻找一个比较合理的改进方法,以便可以持续地利用太阳能发电,满足人们的日常用电需求。

“其实,我理想当中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工程。”陈明洛对林妙说道,“太阳能最为充足的,自然首推青藏高原了,那边儿地广人稀,特别适合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假如占个几万平方公里的地面用于开发太阳能发电项目,处理得当的话,每年烧掉的煤和油气什么的就都可以节省下来了。”

“但是,这样的话,估计投入费用也是一个天文数”林妙想了想,觉得陈明洛全文]字25~8的构想虽然听起来很好,但实践起来的难度太大,尤其是投入方面就难以估算。

陈明洛笑了笑道,“其实没有那么难的,一旦规模化之后,一个单位的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加起来也没有多少钱,算下来,也不过相当于建设几个三峡工程而已,可是获得的收益,却是远非三峡工程可以比较的。而且,最大的好处是没有系统性风险嘛。”

“三峡工程——”林妙听了这句话之后,就嘀咕了两句。

如今正在开始修建的三峡工程,可以说是规模浩大,投入数千亿元之多,其中所牵涉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复杂,而根据规划中所描述的宏伟蓝图似乎可以让人们感觉到,一旦这项工程建成之后,国内将拥有充足的、价格低廉的电力,大家都对此报以殷切的希望。

可是陈明洛是过来人,自然知道这里面是怎么一回事儿。

别的不说,就说工程质量本身吧,开始的时候宣扬的是可以抵御万年一遇的大洪水,到了几年后就表示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后来又降低了预期,说是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到了最后更加干脆一些,说不能指望大坝本身在这方面有多大的作用。

就从这几方面来看,大家心都凉了,至效能什么的、产生的电力总量什么、对于缓解电荒的作用什么的,比起宣传中的种种,实在是差距巨大,不能给人以任何的欣喜。

“但是,在没有投入使用之前,谁也不能保证这项技术是成功的。”林妙也提醒陈明洛道。

“这一点,我自己也是明白的。”陈明洛点头表示同意道。

事实上,也确实如同林妙所说的那样,现在虽然在实验室中取得了成功,可以要推向实用的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了造价,包括了实用性问题,包括了是否可以找到合适的地方进行建设,是否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等等,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国家对于新能源也是表示支持的,可是毕竟多数情况下都是局限在面上的,一旦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的时候,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阻挠和人为设置的障碍。

就好像是当年的大飞机项目,可以说是功败垂成,科学家和工作人员们努力了几十年终于获得了成功,但是因为某些利欲熏心的官员们的釜底抽薪,终于让试飞成功的样品机成了展览品。

类似的事情,其实不在少数,除了一些商业方面的利益纠葛之外,也不排除外国**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利用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对新兴的国内科技及技术的打压。

几乎可以预见到,一旦自己的这项新技术打算投入运作的时候,肯定也会遭到各方势力的围剿,这一点绝对是不可避免的。

“唉,为什么想做一点儿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事情,总是会这么难呢?”陈明洛有鉴于此,也不由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

林妙看了一眼怅然若失的陈明洛,忽然发现这个时候的他,让自己很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