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完毕农庄,王奇就回到了颍川书院,他已经在这里挂了游学名士的名头,给学子们讲了几次课,反映还不错。一则是学子们出于对王奇这个少年才子的崇拜,再则也是王奇讲的确实是不错,颍川书院的讲课方式到有点像现代的交流会,也就是主讲人在上面讲,学子们在下面听,有什么问题就提问,这种方式很对王奇的口。要是真让他像现代讲课一样的讲,他恐怕还讲不好。对于这样的结果,王奇还是很满意的,他正是想利用这些学子,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观点。

不过王奇到了颍川后并没有直接写有关反对现在的皇帝专权和提倡君主立宪制的书,因为现在他的影响还很小,就算是提出了惊人的理论,别人也不会注意的。所以在此之前,王奇决定先把自己后世的知识写出来传授给颍川书院的学子,而这样的书必然会引起有志之士的关注,到时再通过已经有了的影响,写一本书来提出自己的主张,那时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了。

当然,在此之前,王奇决定先发明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活字印刷机。不过王奇虽然知道活字印刷的原理,但对如何制成机械却有点疑问。但这可不会难倒王奇,手中有着三国最厉害的发明家,王奇就是自己没有办法,但只要他说得出来,马钧基本上就可以给王奇做出来。当然,超越现阶段制造水平的东西除外。

经过马钧三天的努力,世界上第一台活字印刷机终于诞生了。不过说它是印刷机就有点太夸奖它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手动的印刷装置而已。他的构造很简单,将上面套了活字的模板固定在一个活动支架上,一边放印板,一边放要印刷的白纸。印刷的时候,先把模板摇到涂了墨汁的印板上,再把模板印到白纸上就行了,一次印刷就算完成了。至于在这之前的排版什么的,还是完全手动操作的成果。不过比后世毕升的活字印刷书先进的地方是,王奇一开始就是采用的铅活字,有这么大一个家族在撑腰,找点铅还是不成问题的。

王奇写的第一本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内容讲的是以前理科中学的最好的数学。书名就叫《算术》。这本书在一投放到学子和名士们当中,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应。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作为第一本用印刷术印制出来的书,学子和名士们当然对它充满了好奇,不过,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王奇在刻制铅活字的时候,有意的采用了自己的行楷字体,学子和名士们虽然对王奇写的书为什么不用最流行的隶书而感到奇怪,但对现在王奇用的字体还是很喜欢的。王奇的行楷,既有行书的飘逸,又有楷书的端庄,单就字体的成熟度而言,是远高于还未成熟的隶书的,何况这还是王奇博采众家之长的行楷呢。

不过人们对行楷的好奇,却远远抵不上对王奇用印刷术印制出这本书的好奇。印刷的工艺现在还没有,唯一有点累似的就是拓本之法了,能印刷出字体这么小的书,众人都是第一次见到,不由对他充满了好奇。此时的书,由于印刷术并没发明,所以还是像竹简一样一卷一卷的。但是这本由印刷术印制的《算术》,却第一次采用了一页一页的装订成册的方法。虽然在单册阅读上,不如一整卷的书阅读方便,但和动辄好几卷的书比起来,这样装订成册,还是比以前方便了很多。所以众人虽然也觉得用着有点不顺手,但是还是觉得这种成册的书比成卷的书要好。让王奇看了以后暗暗后悔,要是现在就有现代的专利制度那该多好呀,自己就可以用这个申请专利了,那就又有一大笔钱可以赚了。

但真正能引起这些学生和名士们极大反响的,还是这本书的本身。

王奇知道,如果自己的书中只是讲一些阿拉伯数字和数学常识的话,那这本书不但不会引起大家的强烈反应,甚至又可能根本就不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所以王奇除了开头照样是讲阿拉伯数字外,后面的内容基本上是通过数学常识,来解释一些现在的人看来希奇古怪的事情,以及数学在河洛八卦之术以及推算之术上的应用。其实他只是想用大家感兴趣的东西来宣传数学知识而已。

书中的内容很简单,也就是讲一下什么三兄弟分马呀,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借用影子就可以测算高度呀什么的。而王奇由于平常看的书多了,其中有不少阴阳八卦之类的神秘学的东西,所以王奇这次成功的把数字加入到了其中。这些东西都是很珍贵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学到的。

前面那些奇怪理论知识,都是学子和名士们闻所未闻的,而后面的东西却是大部分人想学而不能学的,所以这本书一出世,就收到了极大的关注,甚至连还在书院挂名的陈寔陈老先生都亲自来找王奇,想问他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东西公开传授出去,是不是现在立刻就把书收回来。直到王奇笑着说这些东西没什么大的价值,关键的东西全由自己掌握时,陈老头才放心的走了。

王奇虽然送走了陈老头,但是心中也有点汗颜。王奇这次为了让数字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特地选用了大部分人都感兴趣的神秘学为媒介。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很不好的后果,就是导致人们对这些占卦推算之学愈加感兴趣,也使它流传的越来越广。

当然,还是有很多好奇的人问王奇,这些东西他是从那儿学来的。虽然王奇的聪明才智很多人都知道,但有些东西可不是光靠聪明就能知道的。王奇当时是直说自己在古书中看到的,但这些人还仔细的问是那本书,书是什么样子的等。王奇最后受不了了,就瞎说是从无字天书上学来的,这本书无影无形,只有有缘人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才能看到。没想到,王奇这样一说,大家反而都相信了。认为这么神奇的知识,也只有在天书中才有记载。这到是让王奇哭笑不得。

王奇看到了第一部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马上就开始编撰第二本书了,这次的书名就叫《格致》。《大学》可以被视为孔子哲学观的代表作和集中阐释,而“格致”之法,则是孔子《大学》的主旨。当然,这是王奇表面上对书名的解释,实际上,王奇是取用清末西学东渐时将“自然科学”翻译为“格致学”这一构思。所以这本取名《格致学》的书,主要讲的就是物理学,但由于王奇的化学学得很差,不大可能单独编撰成册,所以他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化学知识也写在了其中。

很快的,王奇的第二本书就印出来了。也许是第一本书的时候已经把名声打响了,这一本书出来的时候,整个书院的学子们都争相索取。让王奇暗暗后悔,当初不应该为了宣传的需要,就把自己印的书白送,弄的现在想改口变成卖书都不行。要不然,光卖一次就能赚一大笔钱了。

第二本书的反应稍微有点奇怪,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很好的。人们愈加相信这是王奇从天书上看来的东西了。因为很多东西,不但是闻所未闻,简直就是匪疑所思。

王奇开头讲的物理常识也就是一些什么力的作用原理呀,杠杆原理呀之类的东西,大部分学子对这些物理常识并不感兴趣,认为知道了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用处,反倒对王奇后面说的一小部分化学知识却是十分感兴趣,认为这可能跟炼丹之术,长生之术有关。这些化学知识很简单,也就是讲一下什么氧气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之类的东西,但学子们却对二氧化碳在沉淀过的石灰水中的反应这些东西十分感兴趣,纷纷找机会做试验,王奇的这本书到是在无意中激发了学子们的试验热情。后世在称赞颍川书院的实践之风时,往往会提起这次王奇写的这本《格致》。

其实本来学子们也不会这么热衷于试验,实在是因为王奇第一本书中的内容,已经被大家在纸上证明过了,所以大家对这次需要实物证明的东西很感兴趣,想知道王奇说的是不是真的。如果是换作别人的话,这些奇谈怪论,早就被大家撇在一边了,根本就不会对其加以理论。但这其实也是王奇的一种策略,先是提出很容易验证的数学,再是提出需要稍微花一点功夫才能验证的物理化学,然后才是提出得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验证的地理。最后才是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自己的政治主张。给大家一个过程,让他们认为王奇提出的就是正确的。通过不断被证明是正确的,让人们对自己提出的政治主张不加怀疑,这就是王奇的策略。如果是直接提出的话,估计唯一的下场就是,失败!

不过,大部分学子对前面的内容不感兴趣,并不代表其他人也对前面的内容不感兴趣,实际上,真正的才能之士,都对前面的内容更感兴趣。当然,这些才能之士可也没想过直接就去验证那些物理知识,他们只是看到这些知识可以在军事、建筑等方面的应用,认识到了这些知识的应用,对于军事上取得胜利,建筑上取得突破,都将有重大的影响。反倒是后面的内容,他们认为又是神秘学的内容,只不过是炼丹士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这些自视甚高的清誉之士,当然是不愿意参与其中的。

总的来说,第二本书还是在整个书院引起了轰动。第一本书的时候,虽然大家也很好奇,但是基本上也就只是在书上在纸上验证一下王奇的知识理论,但这回可就不同了,物理化学知识全都要事物才能验证的,所以最近阳翟城中的木匠和石灰匠,生意好得不得了。因为书院中的学子和名士们都到他们那儿定购了一批用于做实验的东西,等这些匠人们把东西做好了,就直接送到书院,书院的学子们马上就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试验。

当蔡琰、貂婵和蔡邕在一大群护卫的保护下来到颍川书院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景象。

王奇写的第一本书流传很快,在王奇写书后的第一批颍川商人到达谯县时,他的书也传到了谯县。

王允手下的众位谋士可都是真正的才能之士,在读了王奇写的书后,都觉得受益匪浅,就连本来对王奇还有点偏见的荀氏叔侄,也对王奇的才能大为佩服。

而王允的才能虽然不如这几位大贤,但对于这本书的价值,他还是看的非常清楚的。本来还因为王奇回到颍川后,没有直接回谯县而有点生气,现在既然知道王奇是在颍川著书,当然就不会再生气了,反而对王奇愈加喜爱了,遂主动和蔡邕商量了一下,决定叫蔡邕带上蔡琰,到颍川去和王奇完婚。

蔡邕在见识到了王奇的这本《算术》后,对王奇的才能更加的赏识了,心中暗叹自己这个女婿还真是找对了。刚好自己在看了书以后还有几个疑问,想去问问王奇,对王允的这个提议当然不会反对了。至于蔡琰,她本来正在为王奇没有及时的赶回来而生气呢,等看到王奇写的这一本书后,满腔的怨气登时化为了对王奇的敬爱。王允就算这次不提议让她们去颍川,她自己也要带着貂婵去了。

当蔡琰和貂婵她们到达颍川时,已经是中平二年的年末了。王奇本来是准备在年末之前公布自己的第三本书《地理》的,但已经看过王奇写的五本书的郭嘉,却建议王奇把这本书放在过完年后再公布。王奇听了以后也就同意了,现在蔡琰的到来,却让他不得不面对自己一直逃避的婚姻问题了。

不过和蔡琰同时到达颍川书院的还有一人,那就是王奇的恩师卢植。

卢植虽然被官复尚书,但却只得了一个闲职,根本就没能太多的参与朝政,更多的是和一帮老友聚在一块儿出出意见。这次王奇的书也很快的也被传到了京师,当然也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和王家关系密切的各大家族,全都为王奇的才能所惊讶,他们马上上书灵帝,认为这样的人才应该进太学。

作为党人的发源地太学,一直是党人们及其子弟聚集的地方。他们认为像王奇这样的世家子弟,当然也应该进太学了。但宦官们显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形,好不容易把王家的势力清除出了京师,他们可不愿意再让他们回来。但又不能否定王奇的才能,只得谏道,王奇的才能已经远在太学生之上了,进来当个讲郎还差不多,怎么可能来当学生呢。汉代太学的教师一般称学官,也叫校官,而现在的太学教师称讲郎。结果大臣们又趁机要求让王奇来当讲郎。宦官无奈,只得说应该看王奇自己的意思,像他这样的世家子弟不能强行征召。宦官们心里还是希望王奇年纪小,能够畏惧宦官的权势。所以这次卢植是特地代表京师中的亲王家势力来询问王奇的意见的,当然,表面上是以皇帝的名义来征召王奇的。

王奇并没有先见到自己的老师,因为他的房中突然被闯进了两个人。

“琰儿!你怎么来了?”王奇看着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蔡琰,惊讶的问道。

不过看到蔡琰脸上不愉的神色,王奇马上回过神来。

“啊呀!琰儿!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

说着看了看旁边,见到只有貂婵在一旁,趁着蔡琰在听了刚才的话后眉头有所舒展,忙上前一把抱住她道:“可真想死我了!”

蔡琰本来还在为王奇惊讶她的到来而生气,听了王奇后面的话,心情才有点好转。想不到突然就被王奇一把抱住了,耳中还听到王奇说的各种肉麻的话。心中的怨气立刻不知道跑道那儿去了。闻者王奇怀里传来的男性气息,蔡琰只觉得头脑发晕,浑身发软,想一直就这么赖在王奇的怀里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