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李宁宇还没有前往麦加城之前,远东就与汉志王国交流了一段时间,在到来之后,第一次见面以及第一次谈判中,李宁宇都从汉志国王杜勒阿齐的眼神中看到,他已经完全明白远东集团的意图,远东集团只是要在沙特地区勘探石油,并没有其他的企图,为什么短短一天时间就出现了改变呢?

这一切都是李宁宇在一旁,静静思考想到的答案,随着他的揣测,李宁宇还是感到了一些不能融合贯通的地方,不过此时的他绝对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无意间造成的后果,也就是他那一句无意的话,导致了这个结果.

因为就在昨天的下午,汉志国王杜勒阿齐收到了一张纸条,上面的那段话,让杜勒阿齐戒备起来,因为李宁宇跟铁兵两人,谈论的沙特伊本、沙特哈拉都是他的亲人,特别是沙特伊本是他的父亲,而沙特哈拉是他的叔叔,也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人。【】

沙特哈拉在死后把汉志国王的位置传给了他,沙特哈拉还在他临死前,告诉了杜勒阿齐一个大秘密,沙特哈拉曾经却是做过英国人在沙特地区的代理人,不过他没有杀死杜勒阿齐的父亲,是英国派人暗死的,而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沙特哈拉开始了一项计划,那就是彻底摆脱英国。

在几年的隐忍中,沙特哈拉彻底为沙特阿拉伯的将来独立,打下的坚实的基础,最后沙特哈拉选择自杀来彻底摆脱英国,同时他觉得是自己害死了亲哥哥沙特伊本,在辅助沙特伊本的两个儿子上位之后,沙特哈拉还为他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主要是防止有一天,汉志与内志都败了,这笔财富就是用来复国的资金。

而这件事,也是杜勒阿齐与他哥哥杜勒阿德两人,永远都会守护的秘密,他们都不会让第三人知道,而这条密信,让杜勒阿齐紧张起来,因为他不想与他叔叔沙特哈拉一样受到别人的控制与摆布,根不能让那笔复国的财富,让任何不属于沙特阿拉伯人知道。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第一天的会议一开始之后,汉志王国就突然提出一笔数量吓人的军购,而这批装备足以扩编一支五万人的精锐之师,这件事,按照杜勒阿齐的揣测和用意,如果远东集团想要入侵汉志国王,那么一定不会出售这笔武器物资,那么汉志王国也可以拒绝远东继续增兵,双方都都撕破脸,但是有些事情已经明朗了。

可是,杜勒阿齐没有想到的事情,最后还是发生了,那就是远东集团似乎已经同意了这笔军购,这立即就让杜勒阿齐无解,因为远东集团同意这笔军购之后,汉志王国立即就可以有一支无比精锐的陆军,比起当今最厉害的远东野战军,在武器装备和火力上丝毫不差。

就算远东集团多派了2万人,也完全不足为惧,不过一旦这笔军火交易对外公布之后,远东集团就会立即遭到西方各国的抗议,毕竟远东集团这样做,未免让所有列强都会觉得,这次远东集团的手伸的太长了。

如果说非洲是欧洲列强的后花园,那么中东则是他们的前庭,远东集团一边在非洲建立、管辖大量领地,一边将手伸到中东地区来摘果子,这一定会让各国充满怒火,到时候,就算远东集团想大规模出兵沙特阿拉伯地区,都不可能,毕竟西方列强可是早就虎视眈眈了。

远东与汉志双方代表们,此时都在小声讨论着各自手中对方提出的议题,不过作为双方最终的决策者,李宁宇跟杜勒阿齐,两人也在思考着对方接下来的态度与部署,不过显然两人在目前根本想不到一起去,接下来的会谈就要看谁可以争取到主动权了。

会谈的第一项议题,在大约暂退二十分钟之后,助就拿着一份电报返回,并且直接将电报交到李宁宇的手上。

看着眼前的一串数字,李宁宇冲助满意的点了点头,表示出对这件事的褒奖,而汉志王国这边似乎也在一阵讨论之后,对远东增兵有了一个答复,接着双方自然的就开始交换意见。

按照正常的谈判流程,远东是首先提出议题的一方,所以汉志王国应该对远东的议题说出一个答复,不过在汉志王国外交官员罗里吧嗦的说了一通之后,远东等人都是一头雾水,因为这个汉志王国一方根本就没有说道重点,对远东增加3万驻军派遣的提议,采取了兜圈子的做法。

不过这一点都在李宁宇的意料之中,所以他不以为然,但是远东其他的众人十分不解,不过看到李宁宇没有听出什么,也没有流露出什么不妥的表情,接着远东代表孔小平就将汉志王国的军购清单递了过去。

这批新的军购武器物资,都是远东陆军目前正在使用的新式装备,特别是特种装甲车,所以按照目前国际军火市场的价格,大约价值高达6350万亚元,不过远东却报高了5给,大约是3.2亿亚元,也就是11亿里亚尔左右。

在看到这个价格之后,沙特阿拉伯汉志王国代表所有人脸色都煞白起来,可是只有汉志国王杜勒阿齐依然面色不改,不过他的心里已经开始计算了,按照远东给出的各种武器的单价,明显是高了一些,不过却不是很离谱,做生意嘛,都有一个讨价还价的空间。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已经试探出远东的态度,可以说他现在最在乎的不是武器装备价格,而是远东这次增兵的用意,所以接下来的会谈明显顺利起来,这下子让李宁宇更加摸不着头脑了,因为要知道李宁宇可是把武器价格提高到了成本价的五倍。

不过这也是李宁宇没有细想的一个地方,那就是军火买卖就是暴利买卖,李宁宇毕竟是第一次做,所以还是很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