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那九九    主角霍莘这名字不错,是跟霍元甲一个姓,每次看到这字总觉得正气凛然的样子。    看书习惯,一本书,不管开篇和过程里有多少土坑炸雷催泪弹剜心刀,都不能让我按“快进”翻最后一页。有个好友,恰恰相反,看书,总喜欢翻了结局再倒回去慢慢看,强迫症发作克制住抢书的yù望,忍不住说:你这样看书,就如同你来人世之前,阎罗王给你面往生镜向你剧透了一生有什么分别?人家说未来可怕,其实完全被剧透的未来才真的可怕,行尸走肉般了无乐趣地——一路去死。    个人认为,好的书评,特别是推理悬疑一类书的书评,如果你喜欢这本书,那就得在评语里避免剧透太多,尽可能将作者的“雷”写得隐晦不明,吸引更多的人去看;反之,随意为之吧。    序里老剑提到的东野及他的《嫌疑人X的献身》激起了看下去的yù望。    前面的都是题外话了,谈谈《折翼之下》吧。    老剑的文笔就不多浪费夸奖话了,不矫作,不夸张,不浮躁,也没有我看明明是内地作者却写得带着港台言情小说调调的痕迹,那套书叫《诡案组》。这样的比较有点蠢,以老剑的年龄阅历估计也写不出那种让人泛鸡皮疙瘩的文字。    背景选得不错,野营,本身就是一项充满很多未知危险的活动,各个人物xìng格随着步伐一一披露,起第一个引导作用,看的人会随着笔触自动在里面筛选喜恶。    推理悬疑小说相对受众面小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总会死人,还总是披露人xìngyīn暗面、隐痛,就算有温暖,很多时候都只是在撕裂得支离破碎后的细微安慰。    这类书看多了,人物出场时就在脑子里比划猜测:谁先死?有时觉得自己像个拿刀待价而沽的屠夫。    就这个安排里,也隐约可见老剑得益于东野不少。    我写此类小说总喜欢走最末等的路线:一路安排人去死。且没有老剑这样的耐xìng看似不紧不慢实则环环相扣的进展。    写这类小说如同说谎,你前面挖的坑,后面得一个个填上让故事完整,要有好逻辑还要有好记xìng。有时读者比作者记xìng还好,游戏角sè不同,他们负责的是“找碴”。    整篇小说的布局进展大致都没有问题。    如果硬要挑错,那就是行文方面偶尔有的小瑕疵疏忽,再有可能涉及到情感,在这方面的描写略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再细腻些可能更佳,细腻!不是肉麻!    这些,不是一口就能吃成个胖娃娃的。    而以上在《折翼天使》里存在的生涩,在《枪魔》的开篇里就全然消失不见,可以有这么个也许老剑都会认同的说法:培育前者时老剑还初为人父,那么后者,经时间打磨已经有了足够育女心经。而《枪魔》的专业xìng也更强。后续的发展也许会更jīng彩。    看的是电子版,主动忽略了文档前面的章节小标题,这个习惯,看书时也一样,不想受这些干扰提醒自己哪里快结束了,还有多少等在后面。    看这类小说,最享受的就是这个猜的过程,猜中了是那种心有灵犀的欣喜,猜不中会有一种收获别样视野的感觉。所以,此类小说与读者互动时,也是作者最开心的时候。道理一样。    情节能吸引你看下去,带着和霍莘一样的疑问。    最让人惊艳的是,你觉得该在这里结束了,一切都真相大白时,却突然峰回路转。    心里舒口气,幸好有这个拐弯,在看到以为是结局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千万不要是在这里结束,好怕这种伪真善的布局。善恶两面,有时没有绝对,有时,我们的眼睛都会蒙蔽自己。    结局是标着句号的省略号。会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可以展开想象去选择。这是一个让人温暖又带着如猫挠你两爪似的隐痛。    我喜欢又讨厌看到这样的结尾,所以我总是在自己写的那些不成熟的篇章里,或是血淋淋或是痛快地给个肯定的结局。虽然我明知道这是此类小说的大忌。    所以,老剑,至少开始时走的方向和火候拿捏得很jīng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