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大院子,刘铭脑中交杂一片,不知如何是好;

宪法到底是实施还是暂且搁置?如果搁置,将会丧失这一大批学者,对于化法律空缺的龙城来说是个不小损失;

很明显这种制度与刘铭目前的政权结构相矛盾,刘铭心里更愿意采用后世德国的法律;德国是用大陆法系,虽然也借鉴了英国的海洋法系;说穿了其实就是君主立宪制,但人民仍然拥有部分权利,只是权利不够大;

刘铭仔细想想穆尼所说三项基本原则倒是可以同意,但必须保障他这个君主权益;

刘铭没有考虑三天,便又回去找到穆尼;穆尼并不惊讶,正一手拿着手写的宪法,一手拿着笔墨不断的添加着标注;

过了会儿,才淡淡对刘铭道:“陛下考虑得怎么样?”不同于当初的热衷,也许他看透君主本质,对刘铭不报希望,然而刘铭的回答却令他惊讶;

“三项原则我都同意,”说的这里顿了来,揶揄的看着穆尼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同意了;

“但是,”刘铭语气突然一转,令穆尼心里一突;“我希望能将行政权、立法权一部分赋予君主,保障君主权益;例如行政首相为君主选定,众议会议长名额由君主确定。”

穆尼反应很激烈:“不行,陛下如此这般议会根本成了摆设,何谈制衡?众议会议长选举不应该受制于陛下,如果您不同意,要么陛下放我等离去,要么陛下就处死我等”

刘铭心里有些嘀咕,拿死来威胁哥才不怕;不过到这个份上了,谈崩有些可惜;不就是议长吗,没什么可怕的,只要把握军政大权,游离在外的立法权,也不能造成多大危害,反而能完善制度;当即刘铭便同意;

穆尼欣喜若狂,非得拉着刘铭商讨宪法具体事宜;还好刘铭虽然不熟悉什么宪法,但总算受过熏陶,受庞大互联网信息冲击倒是理解宪法的一些条例;刘铭反正胡乱说些观点,倒是对穆尼有很大启发;

总体说来穆尼满意刘铭态度,民主制度算是初步确立了;不过有点却被忽略了,小王国到底才有那种制度?是联邦制?还是中央制?刘铭没有想过,穆尼倒是想了,英国采用联邦制,因为他们殖民地太多,且为方便管理的缘故;而刘铭这里国家都未成型,联邦制不过是笑谈,目前谈不上,所以他没提;

初步这么定下,然而作为宪法不可能就这么轻易颁布,要不然其他人不会信服,刘铭便集中所以识字的人讨论宪法中的每一条;

本来刘铭还以为龙城因为他重视汉字,会有很多人识字,然而结果让他失望,识字的要么是高层官员要么就是华人,其他印第安土人都懒于学汉字,汉语到有很多人会说,读写却是不会;

几十万人口的龙城找出不到500识字的人,初级的学校里小孩仍在萌芽培养中,看到成果还得等五六年;识字人太少,对宪法推行有巨大阻碍,但这不归刘铭头疼,全部交给穆尼;这种为理想不惜一切的人用来又不贵,廉价劳力,刘铭也很舒心;

这么多人讨论,倒是提出不少有建设性建议,也算初步达到目的,让这群处于权利中心的人对这部宪法有初步认同。

立宪的事在稳步进行中,刘铭此时被另一件事烦住了;

刘铭回来有几天了,有些人得到消息便开始络绎不绝的拜访;

这天刘铭正在休闲中,好不容易休息下,便听到蒙奇来访;蒙奇刚回来就见过了,他每天事物繁多,却有闲心跑到这里来;不由好奇道:“蒙奇啥时候有闲心到我这来逛了?”

刘铭自己没什么事,大小事务全丢给属下了,反正框架都搭好,琐屑小事他是不理会,要不然这上百万人的事不得累死他;

蒙奇有些奇怪,脸色古怪,对着刘铭大吐苦水;

“大人,以前族里好多族人找我,反应耕种当工人的事,他们不想干这活;这不归我管,所以我没应承;您不知道啊,上百人天天在我家里吃喝,不肯走,非要我帮忙;唉,家里粮食都不够了啊”

刘铭有些揶揄的笑道:“那你是来借粮食的呢?”

蒙奇郁闷:“大人。。。。”

“哈哈,开个玩笑;这个事情说起来也不复杂,但是对龙城冲击不小,上次卡修斯也说过;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想法?蒙奇脑海一个大问号,开玩笑,他能有什么想法;

龙城的粮食全靠所谓农场工人幸苦工作提供,大部分的人适应了,但有的印第安人却不适应,他们祖祖辈辈都在原始的游牧生活,本心渴望自由生活;

农场制度有利有弊,刘铭有前世经验,对此很清楚;但与印第安人来说,不是公有还是私有的问题,而是他们不喜欢种地;

蒙奇想了想却道:“大人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去放牧呢?要知道现在龙城只有一个大型放牧场,肉类很缺乏。再说大家都去种粮好像没必要,听说现在的粮食已经足够我们吃十年,种那么多粮食只会烂掉浪费;”

现在粮食最多不过储存两三年,年年限一过只怕都得烂掉;粮食确实太多了,蒙奇刚好说的点子上;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社会结构太不合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成为农场工人,太浪费太不合理,搞得农场有点像农奴制度,农民种的粮食多数却不归农民,将来必然会带来隐患;

刘铭沉思不已。。。。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隐患;

宪法快要颁布,里面自由思想很浓,必然会影响许多人,农场制度可以实施,只是需要分更多利益给种地农民;另外这么大的地盘,他不可能一一开垦,多数荒地荒着浪费,还不如给那些印第安人放牧,开垦;这样缓解土地问题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也为以后安置南方印第安人提供模板。

以前他也给农民一些土地,不过多在靠近洛基山脉的地方,其他人移民都纳入了农场和工厂;现在到了开放土地的时候,土地对移民来说具有巨大吸引力,如果以良好的健全的法制加上大量的土地,必然能吸引无数人前来这里开垦;

下定决心,刘铭从思索中醒来,却发现蒙奇悄悄退去;于是他开始着手写垦牧令。

垦牧令,就是开垦和放牧的条令;条件极其优惠;土地用金币来买,没钱的可以先欠,等来年有收成再还,至于各种农具、牧场用具等可以先赊欠,同样来年还;有点像宋代青苗法

当然这些有个前提,肯定要是刘铭小王国的公民才行,要取得公民刘铭这里稍微提到,只需熟记宪法就行了;户籍制度刘铭在没有纸张前用木片记录早已形成,有其做前提这里实施方便很多。

种地的很简单,一块地就足够;放牧可不行,技术含量更高,放牧区域需要严格规定;这个就需要专业人士去做,还好英国来的那群学者有经验。

垦牧令第二天就颁布,大量的人手宣传下,人们都熟知;垦牧令里透露很多信息,比如宪法、比如土地、户籍,这些迅速引起人们注意。优惠的条件让很多人心动,但也很多人习惯了龙城生活,不想出去风吹雨晒的。

龙城的华人移民最高兴,对土地的执著使多数农场华人抛弃工作响应政令到荒郊野外去开垦;土地很便宜,一千个铁币就能买到五十亩地太划算了;农场工人一个月就有两千多铁币工资,华人善于积蓄钱财,多数人已经有上万财产了,差不多每人可以买第安人花钱大手大脚,除了家里有些粮食基本无多,所以想要放牧的人都需要赊欠钱款;

垦牧令的颁布影响深远,不仅为立宪打下基础,且为龙城注入新的活力,使得美洲开发更为快速;当然对农场也有大的影响,20%的人离开农场,农场效率大减;且越来越多观望的人陆续离开农场;

农一现在怨气很深常常来诉苦,刘铭不得不安抚属下,让他放心会有人来种地。刘铭早就想引进奴隶来种植农田,且以后美洲会有许多大农场需要奴隶;黑奴贸易正风行,刘铭觉得可以考虑购进大批。

不久之后就是秋收,秋收的规模已经扩大很多倍,由于农场工人极具缺乏,不得不出巨资招收临时工;优惠条件吸引了各个城池人积极参与,使得秋收很好进行。

还好今年虽然减产严重,但粮食产量仍然达到了可怕的500亿斤,这个数目直接导致了龙城没有仓库装粮食,粮食收成之后全都仍在空地。

刘铭又琢磨起卖粮食的心思;粮食是硬通货,虽便宜但大型贸易发展起来将是一笔巨大收入;有点却是问题运输,粮食大规模运输困难,还要等大型的运输船只建好才行;现在连千吨船都没有,而码头又不能制造,刘铭缺乏工匠这个事只能暂停;

反正目前小小王国稳定下来,粮食完全不缺,未来几年能都不怕,上千万人他都能靠积累粮食养个一年半载的不成问题。

大量的粮食也不能这么堆着浪费,战略储备早已足够,刘铭想法子消耗起来;这直接导致王国的酿酒业兴盛,龙城人迅速迷上了酒这种东西。

而大明朝廷却是陷入无粮尴尬中,陕西湖广一带大旱,粮食颗粒无收,难民需要粮食救济;朝廷国库空虚,不仅无一颗粮食,而且库银告罄,大明朝廷维持已经困难,所有的银子全都撒在辽东。大明不是无粮,而是粮食多掌握在大地主、粮食商人手中,朝廷根本拿不出钱来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