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谢谢圣灵骑士、v苍天的打赏)

除夕夜晚,龙城广场上人山人海的,不管是以前的老居民还是刚刚到龙城的华人都很高兴。他们在广场上开启篝火晚会,多数人都投入其中,热舞不断。

明黄的灯火和火红篝火映照着欢乐中人们的脸,一张张因为兴奋而通红的脸。如此多的人,当然给龙城管理者带来的压力不小。

当初成立的警察部门,虽然开始众人不懂是什么意思,渐渐地也明白了它的作用。华人倒是很容易理解,在他们眼里就是类似捕快的职位;每次大活动,警察部门都派出大量的人维持次序。。。。

龙城的人口密度一度达到高峰,如今差不多二十五万了,在这个时期世界上除了明帝国北京,很难有人口超过它的。

这么多人人口由于刘铭设计很现代化,没有给城市造成太大压力。城市有供给水系统,刘铭费劲心思打造了铁水管,靠近密西西比河到不缺水。而排泄物也是通过世界最合理的下水道系统把之派出到密西西比河中。城市化必然是美洲所应该走的路。

然而这么多人,大型活动如同后世印度等地朝圣一样,每次都有踩踏事件发生。要知道龙城娱乐活动缺乏,人被束缚在一座城中,对印第安人来说,虽然逐步习惯中,但仍然难以忍受。大型活动,常常家家户户全体出动,造成的治安压力可见一斑。

警察部门其实所负责事物并不多,龙城并不算鱼龙混杂,人口结构很简单,所以出现的犯罪很少,家家户户都有钱有粮,日子过得舒服,哪里有人动什么歪心思。

龙城唯一的缺点就是物资仍然匮乏,啥都缺唯独不缺粮食。人们的服饰颜色款式单一,所食东西也很少,这种状况还需要大量的移民和与外界交流后才会改变。

穿着蓝布衣制服的警察全都站着稀释着人群,不让人们太过拥挤

篝火晚会也开始进入正轨。一场大型的娱乐节目开始了。节目类似于春晚,当然是刘铭的主意。

在除夕之前刘铭就在想,既然有了春节怎能没有春晚,干脆就搞起春晚来。虽然没有电视机,但整个广场和广场外围差不多快十万人了。十万人同时现场观看,只怕春晚也没这个盛况吧。

在离舞台远处的肯定看不见,由于龙城又没有那种大型的公共馆,没法照顾到所有人。至少为了让所有人都听到,刘铭搞了几个简易扩音器,效果还不错,声音大了很多也能传很远。

舞台在城镇大楼前搭起了差不多2米高,都是用木头搭建。节目当然以印第安人的为主,差不多都是吹箫,吹笛,和歌舞表演;当然也有华人同胞。

节目是什么刘铭事先也不知道,也好奇的随着众人观看。穿着传统的羽毛服饰,在篝火下五颜六色,光彩琉璃,煞是好看。

晚会让所有在场的人震惊,几千米之外的人都能听到舞台上的音乐和歌声。不过没有灯光,舞台效果当然没有。四周主要是大型的火炬柱照亮着周围,灯光仍显昏暗。

到节目后面,华人移民也有节目。未见人先闻其声:

山里草菜都食尽,几多路边摆身尸..........

这是福建民歌《荒年记》,描述明末年间民不聊生的情景。刘铭也是第一次听到,不过福建闽南语唱起来,有点难以听懂,不过大部分意思到能懂。曲调凄凉婉转,闻者落泪不已;

荒年的景象,下面坐着的多数福建出来的人,中老年人都经历过此种情景,听到这种曲调都感同身受,纷纷痛苦不已,特别想到灾荒中死去的亲人,难以自已。

虽然是喜庆之日唱这个曲调,有点不合场合然而这首歌谣不仅让人回忆到过去的艰难,更珍惜现在衣食保暖的生活。

华人的特殊身份,让钟离老汉坐在刘铭身边。说到钟离,年虽过六十但仍精神抖擞,而且在龙城农业部指导着农业。老人家经验丰富,哪是刘铭可比

。人工种植的粮食很多注意事项,还有播种种植灌溉等等;以前都是凭借着记忆交给本土居民种植,方法不当导致粮食产量不是很理想。龙城三分之二的粮食都是自己种的,所以提高种植方法的意义非同一般。

自从钟离来后,对于时节掌握种植的技巧,让农民工人提高很多,亩产量差不多与系统种植平齐。

钟老汉此时听了这首歌谣,擦着眼角的泪对刘铭道:“万历那几年,福建大荒,而且徭役颇重,太监横行剥削;多少人家饿死路旁;我老汉家里五个兄弟,都被活活饿死,易子而食的事常常可见。如今听到这曲子那一幕幕如在眼前啊。自从来了这里,从来没有缺过粮食,城主恩重如山啊!”

刘铭道:“您言重了。”

此时他才知道明朝的饥荒是如此情景,无法想象无田无粮的普通民众是如何生存下来的。饥荒的残酷景象只怕远远超出他的想象了。

节目继续进行,人们很快忘记刚刚带来的忧伤投入到未来美好生活中。

刘铭有些困乏了,长时间的工作让他很是疲倦。不过看看身边阿夏仍然满是兴奋的欣赏着节目,刘铭打起精神陪着她看起来。

快到十二点了,刘铭看了看自己手上的钟,让护卫发出信号敲钟。虽然没有倒计时,但新的一年的钟声,清鸣犹如神鸟之鸣叫向波纹一样荡漾到四周。

新的一年到了,发展的真正时机也将到来,刘铭心里想。

节目虽然几个小时就结束,但给龙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盛大的场面同时向人们宣告着龙城的兴盛。

休息几天后龙城的各项事务又走上正轨,刘铭此时也要出行了。麻省已经悬在龙城之外快有一年半了,虽然仍源源不断的输送着麻和水泥,但是刘铭不清楚那里究竟发展到何种地步,他想亲自看看,同时进行下一步的战略行动。

一万农夫仍然在修路,大约从麻省到太平洋海岸港口的路修了一多半了吧,可以考虑在那里兴建一个海滨城市,到时候即可坐船到明朝了。从海岸到明帝国做船如果是快一点的帆船,大约只需要三个月就能到明朝海岸附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