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老狐狸

我虽然这段时间见过不少的名贵古玩,就连秦始皇他老人家的物件也曾经入手摆弄过。..但说到底,我也还是一个门外汉,只知道一些皮毛,于是就正襟危坐,准备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学学东西。

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孙国辅急忙对我使了个眼色,就当什么都没见到过,静坐着等候。

请我们来谈生意的这位老板,听声音是一位地道的北京人,五十岁出头,长得不怎么起眼,但是身上却有一股让我感觉非常不自在的气息,他一站在我面前,就让我莫名其妙的产生了一种想要低头的情绪。

孙国辅见得世面比我多,此时虽然也感觉到不对劲,但是很快就恢复了过来,起身抱拳:“有礼了!不知怎么称呼?”

那老板笑了一笑,紧跟着回了一礼,说道:“鄙人姓杨,是此间的老板。这一次请九爷还有这位周小哥一起来,主要是想谈谈那黄金窨子木棺材的事情。”

我闻言心中一动,暗骂一句:“老狐狸!”

这人城府一看就非常深,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看样子是不想让我们知道他太多的事情。

孙国辅也是混迹世间几十年的老手了,自然也是轻易就看出了端倪。这人来路不明,而且一上来就想要套他的话,他自然不会答应。

于是孙国辅摆摆手,“咦”了一声,说道:“杨老板,咱可不带这样的,您这是折我地寿啊。..这声九爷要是年轻一辈喊我,我倒也好应了,要是从您口中喊出来,那可不就打我的脸么?”

那杨老板微微一笑,再次说道:“从我爷爷那辈儿起,九爷你就在这北京城内外出名了。何况我年岁大辈份低,见了您不称九爷称呼什么?长幼之序可不敢乱,九爷不要见外。”

他这句话一出口,孙国辅顿时脸色就变了。

要知道,孙国辅此时的真实年龄少说也是九十开外了,要不是服食了龙气变幻成了年轻的模样,谁也不知道这个看起来四十岁左右的汉子,竟然已经是一个将近百岁的老人。不过,这件事情只有我们极少几个人知道,外人根本不可能了解。

这杨老板刚刚那几句话,摆明了就是一个意思,那就是:我知道你的底细,你不用再装了。

那杨老板一见孙国辅脸色有异,顿时就转移了话题:“怪我,怪我,刚刚就当我嘴欠,咱们就此打住,还是细细说一些有关于黄金窨子木棺材的事情吧!”

孙国辅脸色非常难看,因为他一上来就相当于输了一局。不过好在他见过世面,心中只是一动,脸色就恢复了正常:“哎呀,不是我不给您面子。说实话,这黄金窨子木棺材是王凯旋他的东西,我就算有心卖给你,也得听听他的意见不是?”

那杨老板一听这话,就点了点头,右手一挥,四合院旁边立即走过两名穿着西装的汉子,看样子是要出门,估计是想去找王胖子。

我一看那两个穿着西装的人,顿时就吃了一惊。因为从他们走路的举动以及体型上来看,那百分之百就是见过血的军人。而且他们年纪不大,应该还不到退伍的年龄,如此看来,这杨老板应该是官场上面的某一号人物,而且位置不低。

那两名军人走后,杨老板再次发话:“九爷您说得对,是我疏忽了。不过我听说您也是搞这一行当的,不知道有没有随身携带几件上眼的宝贝?”

这是在暗中套话啊?我心中一动,转头想孙国辅怎么应对。

孙国辅微微一笑,随即从怀里摸出一颗珠子,说道:“我只是个在江湖上混话吃的闲人,祖上八代没吃过饱饭,说起古董玩器来,可跟您这专门倒腾古玩的比不了。但我祖上代代善男信女,积了八辈子阴德,哪能没留下一两件压箱底镇宅的宝贝呢?如今传到我这,家里还真有这么几样拿得出手的东西,原本我是打算传给后世子孙的,但谁让咱们有缘呢,您要瞧着好您就给出个价,咱只当是交个朋友,我情愿忍痛割爱了。”

那杨老板闻言眼前一亮,问道:“这颗珠子还有传承?还请九爷赐教!”

孙国辅摆摆手,说道:“这珠子可是来历不凡啊,真要讲起来也够催人泪下的!当年我家里人都是乡下种地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没别的追求,就是积德行善做好事。有一回看外乡来了一个要饭的老太太,怀里抱着一花枕头。我爹妈一看,这老太太在世上没有半个亲人,无依无靠的,真可怜,就动了恻隐之心,将她收留下来,当成自己的亲娘一样伺候孝敬。可这老太太始终不说自己是从哪来的,她身边别无一物,只有个枕头形影不离。就这样过了好几年,老太太病重,临终之前,对我爹妈两口子说,你们收留我这孤老婆子这么多年,此生无以为报,就把这个枕头里的东西留给你们,好好收着,可千万别丢了。说完就与世长辞了。我爹妈就纳闷了,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我们家积善的人家,做好事从来不求回报,怎么老太太非要留给我们一个枕头呢?等发送完了老太太,到了晚上,两口子回家把枕头拆开,一看这绣花枕头里面除了荞麦皮,就只有滴溜滚圆的一颗珠子,一拿出来,顿时满室放光,才知是件宝贝,但谁也说不清它的来历。直到后来有机会,把珠子拿到故宫博物院,请鉴定专家一鉴定,总算是搞清楚了来龙去脉,想当初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慈禧太后逃出北京,派使臣前去跟洋人议和的时候,洋人们不肯轻易承认那使臣能代表老佛爷。八国联军里头有个曾经见过慈禧太后的将领,他还记得慈禧头上戴有霞披珠冠,珠冠上有二十四颗夜光明珠,颗颗浑圆,都是一般大小,号称二十四桥明月。他们就向清庭提出要求,让前来议和的使臣携带一颗明珠作为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