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夜晚新德里都笼罩在警笛的那尖锐的声线和不时升腾起的*火焰之中。

大规模的骚乱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各个街区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当议会大厦门口的局势出现失控之后,印度军警就迅速封锁了通往议会大厦附近的主要道路,禁止更多的示威游行队伍进入已经人满为患议会大厦附近。但此刻一切都已经失去了控制。

愤怒的示威群众为了突破警察的封锁线,前往他们预定的目标。而与全副武装的警察们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混杂在游行队伍之中激进分子砸碎警车玻璃,焚烧车辆,并向警察投掷石块。而此刻当任何喊话和劝戒都失去效用之后,印度警察们不得不一边发射催泪瓦斯,一边挥舞警棍,殴打驱散示威者。用暴力来遏止更多的暴力时间的发生。

虽然在印度人民党组织的这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开始后不久,曼莫汉。甘地内阁便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命令新德里警方紧急出动2600名安全人员和71000名警察上街以维持秩序,但是现在在数以十完计的示威群众面前,新德里看似庞大的军警队伍显然并不够用。在新德里各地爆发的冲突正在不断消耗着印度警方的警力,种种迹象表明,更多的人正在会聚过来。

当然立刻与印度人民党展开谈判,通过政治上的让步来由到处点火的印度人民党自己扑灭这场已成燎原之势的骚乱可能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为迅速的解决问题方式。但是对于国大党和曼莫汉。甘地内阁来说这一解决模式却是最难以接收的。屈服和让步只能让政坛上最为强大的对手得寸进尺,即便是流血,曼莫汉。

甘地内阁也要先将今天的骚乱平息下去,妥协和谈判是在双方都清楚对方的实力之后才能真正公平的展开。

如果要尽快的稳定目前动荡局势,曼莫汉。甘地内阁就必须发动自己手中的国家机器,投入更多的力量。在不得不动用军队之前,印度国内的准军事力量,无疑是此刻的首选。

除正规的陆、海、空军外,印度政府还拥有执行特别任务的武装力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准军事部队,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准军事部队是印度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准军事部队的建设和运用。其准军事部队的规模之大,种类之多,都可以说是举世罕见。他们承担的主要任务包括:平时,担负边防、海防和维持国内治安任务;战时,则配合正规部队作战,或守卫军事要地、交通枢纽、重要通讯设施等。按其平时遂行的任务,印度的准军事部队主要编为三大类十五种之多。

第一类是边境警卫部队,包括边境保安部队、中印边境警察、北方邦特别警察、阿萨姆步枪队、海岸警卫队。这些部队的编制和武装都与印度正规军相近,可以说是印度准军事部队中的一线力量,不过大多部署在边境地区,虽然归属于印度内阁和内务部指挥,但此刻调集他们却是缓不济急。

除了这些边防部队之外,印度准军事力量之中还有包括边境公路组织和土地军在内的第三类基建部队,年,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偏僻的边境地区修筑公路,改善交通,或是兴建水利、公路、厂房、办公大楼和居民住宅等工程。也显然适用于此刻的平*动。

真正可以派上用场的只能是第二类治安部队,曼莫汉。甘地内阁第一时间宣布首都新德里也宣布进入高度警戒状态,调集数万准军事部队—中央后备警察进入新德里维持秩序。

印度的中央后备警察部队成立于1940年,隶属于内务部直接领导。现役人员有10万之众,预备队更高达25万人,被编组为100个营。主要装备为轻武器,是印度中央政府协助各邦特别是中央直辖区的警察部队执行救灾和维持治安的重要工具。而一旦国家进入战时状态,他们则在后方执行警卫任务,或充当第一线陆军的预备队,或直接配合陆军作战。与其他的准军事部队不同的是,虽然印度陆军在训练方面也对其进行一些指导帮助,但是该部队有自己的训练中心和中央训练学院。可以说是内务部麾下最为**的军事力量。

后世的很多印度学者都认为曼莫汉。甘地内阁的这种强硬的态度是印度历史上最大的错误之一,如果当时曼莫汉。甘地内阁选择了对话而非对抗的话,那么此后众多的灾难可能就不会发生。不过站在曼莫汉。甘地和国大党的立场上,这样的选择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奈之选。与代表着高种姓和中产阶级利益的印度人民党相比,国大党的政治版图实际上更为“草根”一些。

虽然爱1885年12月28日,印度国民大会党在孟买成立时。这个政党的骨干大多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富裕阶层和农村地主。但是随着政党的发展,一批小资产阶级、小地主和自由职业者阶层的人也加入进来。

而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一系列分裂和重组之后,国大党不得不更多的依靠来自普通民众的选票。

自2003年以索尼娅。甘地为主席的国大党上台执政以来,国大党的内外政策概括起来无非是“安全”和“改善民生”两张牌。前者旨在迎合国内憎恨恐怖主义的政治情绪,与以安全政策强硬起家的印度人民党共同争夺中产阶级的选票,以完善自己的票源基础。后者则将目光牢牢锁定广大贫困选民,通过主张大幅消除贫困,让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近两亿民众成为经济改革的受惠者,进一步巩固国大党“面向穷人”的形象。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策略而已,对于国大党而言,中产阶级才是他们争取的主要对象,贫苦民众只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和拿来利用的工具而已。

但是在中印战争爆发以来,国大党苦心孤诣的“改善民生”牌已经濒临破产,如果在自己手中通过《中印马六甲及印度洋地区和平协议》,那么至少他们可以向印度的中产阶级保证在未来的十年里,他们是安全的。而一旦今天他们向人民党低头,那么一切的努力都只能是为对方作他们嫁衣而已。虽然还没有与发动如此**示威的印度人民党展开谈话,但对方的意图显然已经昭然若揭了。

那就是逼迫曼莫汉。甘地内阁倒台。任何的让步都会提供给人民党更多的借口和武器,向国大党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势,直到他们的目的达成为止。

而一旦印度人民党会上台,印度人民党主席莱克斯曼可能会一边继续鞭挞“国大党卖国求荣”,一边开始向中国人摇尾乞怜,签署一系列由更为苛刻的条件组成的条约来。“我的先辈—英迪拉。甘地曾在比今天更为困难的环境之下,坚持斗争直到胜利,今天我也会战斗到底。”面对着门外不断发生着的流血冲突,印度总理—曼莫汉。甘地坚定的表示着自己的决心。

他不会忘记他的家族那些辉煌的历史,也不会忘记英迪拉。甘地那身着白色的纱丽,额前一缕白发那“光辉的形象”。在这位“印度铁娘子”在1966年上台执政以后,她就一直在国大党内受到保守的元老派和来自外界强有力的挑战。为了保住总理的宝座,她在议会中依靠左派,在大选中直接面向广大下层群众,提出激进的竞选口号,许下社会革命的诺言。虽然由于政权体制方面的原因,进行的改革没能贯彻到基层。权力斗争以及各级政府**无能,使人民群众极为不满,元老派乘机发难。英迪拉。甘地甚至不惜借助宪法中发现的漏洞,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挽救即将倒台的政府。下令警察和军队镇压示威和骚乱,并逮捕敌对政党的领导人物。这种“用砍掉脑袋的办法来治头痛”的模式,虽然看似愚蠢,但是在当时却取得无以伦比的辉煌结果。

英迪拉。甘地的紧急状态之下一切集会,新闻自由都被取缔,连她父亲尼赫鲁的一些作品都列入**目录。几乎就这样一手了结世界上最大的“民主政体”。

显然此刻已经走入了“政治死胡同”的曼莫汉。甘地决心走上这位家族前辈的老路,用激进的手段终结眼前的乱局。但他无疑忽略了一点,他并不是英迪拉。甘地。他不仅不具备英迪拉。甘地叛逆,偏激,好斗,坚毅不屈,特立独行,不择手段的性格,而且在英迪拉。甘地执政的岁月里,至少实行了搞的绿色革命,一时间解决了印度人民吃饭问题。打赢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出兵肢解了巴基斯坦。

被视为战争女神—杜尔迦转世,获得了军方的广泛支持,而在曼莫汉。甘地的指挥之下,印度军队却在中印战争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

就在新德里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的同时,几个并不引人注目的小细节却在不知不觉之中,改变着印度国内的力量对比。正对《中印马六甲及印度洋地区和平协议》是否可以按期生效,结束长期与中**队的对抗而苦恼的印度*。接到了印度陆军参谋长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的一项报告。在这个报告中声称由于气候的原因。印度陆军将从星峡冰川地区撤出部分部队。

星峡冰川(又名“锡亚琴冰川”)位于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北端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三国交界地区,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4000-6000米,周围全是比冰川更高的雪山冰峰。从经济角度看,没有任何价值,但印巴双方却对这块不毛之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用印度人的话说,星峡冰川是巴基斯坦打开查摸。克什米尔防御之门的钥匙。控制了星峡冰川,巴基斯坦就可以与中国阿克赛钦地区接壤,在未来的对印作战中,巴基斯坦就可以与中国在军事上“遥相呼应”,并能够“将印度与拉达克之间的公路撒得粉碎”。再加上印巴边界已明确划分,无可争议,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实际控制线两侧双方已有重兵把守,难以争夺,只有星峡冰川有隙可乘。

从1981年开始,印巴双方分别派出巡逻队抵星峡冰川地区进行侦察和适应性训练,同时到欧洲国家采购高海拔作战的专用设备,为部队长期驻守进行物质准备。1984年,印军抢占了冰川西侧3个山口中的两个(比拉方德山口和希阿拉山口),巴军随之也占领了另一个山口(吉扬山口)双方形成军事对峙后,便不断发生交火事件。5年来,双方在该地区不断增加兵力,构筑工事,频繁交火,同时也不断会晤,但终无结果。

自从印度夺取该冰川以来,印巴就在这个寒风刺骨的无人区展开了一场死亡竞赛,驻军成本极其昂贵。由于此地区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因而该地驻军所有的补给品都需空运。仅此一项,印度每年就花费数千万美元。印度政府声称,它向锡亚琴冰川驻军提供了“世界上最好的御寒物品和衣物”。但是,驻守在当地士兵却说,20年来,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能御寒的手套,手都冻僵了。

虽然在星峡冰川地区驻守条件艰苦,但是印度陆军却依旧维持着庞大的重兵集团。具体数字一直都是印度*的机密,但是仅在1984年的战争中,印巴就双方各有2个师参战,大约有1万名士兵死亡。也就是在星峡冰川地带,国际社会普遍认定印度陆军至少有不少于2个师的军队。

或许是被中印战争牵扯了太多的精力,或许是因为目前新德里混乱的局势令印度*的成员们也失去了最基础的判断力。他们并没有对印度陆军参谋长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的这一撤军计划作出太多的质询和阻拦,毕竟由于喜马拉雅寒流的影响,星峡冰川部分地区的温度已降至零下40度以下。*也认为在这样的局势之下,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在报告里含糊提出的只是撤出部分处于极端恶劣条件之下的边防连队,而不是全军。因为在这一敏感的地带,印度陆军已经流了太多的鲜血。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不可能糊涂到将辛苦夺下的山口拱手送给巴基斯坦人。

但实际上的情况却是,此刻在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市郊的军营之中数以万计的印度陆军士兵正在漫天的风雪之中集结着。他们中的多数都来自星峡冰川。虽然考虑到冰川的恶劣条件,印度陆军已把驻守时间大大缩短。即便如此,一次任务下来,士兵的体重通常都要下降20公斤左右,许多人头发变白,面色铁青,浑身颤抖,有的人因缺氧而丧失记忆,有的则染上肺病。

此刻他们正萎缩在毛毯之中,喝着热汤尽量不去回忆那些在冰川地狱中的生活。在那里死于对方子弹的士兵人数远远少于死于肺气肿、冻伤等高原疾病的人数。占据海拔制高点的陆军连队的情况就更糟了,至今有10000多印度士兵因冻伤和雪崩而残废,2000多士兵死亡。驻扎的印度士兵中,平均每周就有一人被冻死。此刻一个看上去远比他们的长官年轻的将军正在一个一个的与他们交谈,鼓励着他们。并且告诉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他就是原本应该在新德里的乔京德尔。

贾斯万特。辛格上将。

一位刚从冰川上下来的军官握住这位印度陆军最高指挥官的手激动地说:“我们不畏惧战斗,但在冰川上,我们只能得首先争取活下来。真正的威胁不是敌人,而是极端艰苦的条件。”但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却对他报以一笑说道:“不,我们最大的敌人和威胁是那些将我们的战士置身于地狱之中的那些该死的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