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的作者魏收是个大才子,也是个人品性很不堪的人,称不上一个正直诚信的史家。

据说北魏末年动乱的始发人和河阴之变的刽子手尔朱荣父子曾经向魏收行贿赠金,所以他收了尔朱家的金子,便在自己的著作《魏书》中把尔朱荣家的屠城罪恶都轻描淡写略过,将罪过全都推在最后一朝理政者——宣武帝的胡灵太后身上,说她面首众多,逼幸清河王元怿和大将杨白花,毒杀亲子,以致于乱。

但尔朱荣毕竟是个影响了北魏、东魏几朝的风云人物,在一些庞杂的其他著述中,不难还原出,尔朱荣其实是个嗜血成性、毫无政治才能、毫无道德观的野蛮杀手,除了攻城和好杀外,谈不上什么其他特点,更别说治国之才了,这也是魏末大动乱会造成那种尸横遍野惨状的原因。

尔朱荣只是像野兽一般在北朝大地狂噬了一番,除了让老百姓生活在无限恐怖中,让北朝刚刚建设起来的接近中原文明的城邦、体制、文化的星星之火全部熄灭,重回蛮荒世界。

魏收虽然生在北魏年间,但写《魏书》时并无多少自己亲见的资料,只是参考了一些散乱的笔记,加以文学化描写。而在著书的十几年间,他也曾奉北齐皇帝高洋之命对《魏书》做了两次大的修改,其余根据洛阳王公的意见改书处,更是多如牛毛。作者本人既没有史家秉笔直书的精神,又公然受贿改稿,这本书对人物褒贬的可信度可想而知。

早在隋唐年间,人们就把这本《魏书》骂作“秽史”,在二十四史中,这是唯一有此差评的史书。但由于魏收写作这本书是受了北齐的皇命,比其他写作各种版本《魏书》的作者得到了更多金钱和宣传、传抄上的支持,所以,时到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这部受人唾骂的《魏书》了。好在当时的人们只是说魏收“妄有非毁”,说他没把人家祖宗的官职爵位写完全(按照那时候人都喜欢往自己家世上涂金,冒充汉朝名宦后代的风格判断,也很难说魏收就做错了),没说过他捏造史实。

历史的真相都在岁月的风沙之下,倘若没有国史代代相传,我们早就无法听闻那些千年前的往事,虽然我们可以不相信魏收的评价,但对于人物的基本事迹,也只有从《魏书》中搜寻踪影。

如何从一本并不客观的史书里感觉真相,而真相又是什么,这统统都不可知。

所以,就当听一个故事吧,在这冬天的下午,太阳光穿过玻璃窗,穿过棕竹叶间的绿色缝隙,穿过书架,穿过我们的手指,洒在键盘上,与千年前一样寒冷的风在外面低吟……我慢慢说,你慢慢听,一千五百年前,也有女人敢于那样恣情任性地过完了一生,一千五百年前,也有人那么投入地爱,那么惨烈地爱,那么沉醉地爱。

或者,这远古的爱情,也可以温暖一下现代人在冬天里被冰冻过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