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支不速之军的到来,轰动了整个京城。Www!QuanBeN-XiaoShuo!cOM

事实上,我们这一路走来,尽管打着“顺天”和“护民”的大旗,同时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尽量做到不扰民不惊民,但四十多万人,毕竟过于庞大了,沿途仍有很多百姓闻风而逃。当然,也有些胆大而知道底细的百姓纷纷围观和慰问大军,因此我们仍是把沿路折腾得鸡飞狗跳的。

大军未到,归顺名册早已送至京城,崇祯早传下话来,让我们中的二百名将官进京听封。红娘子不在受封之列,但她只是淡淡地付之一笑,似乎已经不把官爵当一回事了。事实上,我回开封之后,因为香香之事,心中对红娘子颇有些内疚,也不敢再去招惹她,每每见了,都找借口避开,不敢深谈。红娘子大约也从我的态度中察觉了些什么,对我的态度也颇为冷淡,因此最近她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我也无从知晓。

京城的百姓早已受够了满清兵的骚扰和惊吓,对满清人恨之入骨,听说我们李家军要去打满清军,都高兴极了。因此,当我们两百人骑着马儿、披挂着一身戎装入城时,在北京城里,我们受到了隆重的夹道欢迎,上来送茶送水的百姓无计其数。我们洋洋得意地在马上挥着手,好象自己不是来归顺的反贼,而是在边疆上打了大胜仗的将军,得胜回朝。

进了紫禁城,我和李自成等二百名将官纷纷卸甲留刀,换上了御赐的锦袍,从南面的午门进宫面圣。明代的紫禁城,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十分壮观雄伟。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老百姓是一辈子也没有机会靠近一步的,能进紫禁城里走上一回是许多人毕生的梦想。因此在这一路上,大伙儿都好奇地东瞧西望着,听着曹化淳小声的讲解。只有我这个二进宫分子,在21世纪曾用数码相机拍过故宫的大部分宫殿,连龙榻上的被子的花纹都作过无聊的研究,才感到没有什么新鲜感。

随着太监的一声长长的“宣李岩等人进殿”,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我们走上高高的台阶,走过摆放着日规、嘉量、铜龟、铜鹤的月台,缓缓走进了太和殿。这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代北京宫城内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殿面宽阔深远,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庆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如遇有将帅受命出征,也要在太和殿受印。因此我们便来了太和殿。

崇祯坐在金漆雕龙的宝座上,由于阳光照不到大殿深处,他的面目显得有些昏暗和模糊。接受了我们的朝拜后,崇祯问了些问题,包括我们归顺的人员数量、路上的情形等等,然后满意地笑道:“李家军英雄豪杰无数,平日里救民赈灾,劫富济贫,救活百姓无数,今又归顺朝廷,实乃我大明幸事。众将官立志屠满灭清,颇有英雄气慨,其志可嘉。如今辽东战事吃紧,锦州、松山被围困数月,弹尽粮绝,城破在即,危在旦夕。着李家军立即开赴辽东,以解锦州、松山之围,望汝等奋勇上阵杀敌,勿失朕望。”

随后一个太监宣读了圣旨,崇祯封我为征北总督,封宋献策、牛金星、李自成、袁时中为总兵,刘宗敏、李仲、李俊、李栋为副总兵,顾君恩、袁宗第、吴汝义、郝摇旗、李开、李怀仁、李怀琛、李怀祯、李怀典、李怀理等人为参将,张鼎等人为游击。

“李爱卿,至于其他人员,本应一一封赏,但因大军出发在即,时间仓促,而要受封之人人数过多,且大多为兵部所不了解,故朕授权你可以自行任命,并特授你尚方宝剑一口,出关之后,凡事尽可便宜行事,先斩后奏。”崇祯此言一出,大出大伙儿的意料之外,我心中暗喜,满朝文武却面面相觑。

一个老者颤巍巍地上前阻挠:“臣温体仁启奏陛下,此事不符祖制和规矩,武将须由兵部一一查明功绩和能力,再行封赏,望皇上收回成命。”

温体仁?我斜眼望去,记得这位温大人是位权高位重的阁老,但精于内耗,口碑似乎不太好,果然,此刻大军未发,他就准备用那些老规矩来套我了。看来崇祯早知道他们会反对,索性不跟他们商量,直接就在朝会上定了盘子,来个先斩后商。

崇祯冷笑一声:“查明功绩?嘿,你们要查明什么功绩?难道去查李家军打败开封和洛阳守兵的功绩?要不然,查查谁放的粮最多?给个半年一年让你们查,能查清么?不必了。至于规矩,朕说的话,就是规矩。如果与旧规矩不符,那么,这就是新规矩,自然替代了旧规矩。”

崇祯的口气很硬很霸道,让我油然生出羡慕之心,当皇帝果然爽啊,我不由得为自己的归顺而略略感到些遗憾。如果崇祯不是穿越者,也许再过几个月,就轮到我坐在这宝座上吃香喝辣、喝斥群臣了,虽然当皇帝有当皇帝的苦处,但对我来说,也还是有些新奇感的。

我正在胡思乱想,又一条大汉上前打小报告:“臣陈新甲启奏陛下,李家军中,尚有两万女兵,臣窃以为不妥。如让女兵上阵,一是乱了军中规矩,二是天下笑我大明无人,竟让女子上阵,还请皇上三思。”

陈新甲?听说是明朝的兵部尚书。我再次斜眼望去,此人就象个儒生嘛,咋混上了个兵部尚书?见不得我带美女上阵是吧?嘿嘿,我可是和崇祯有言在先的,看你如何阻挠?

崇祯却似乎被将了一大军,半天未曾作声。我心中一急,就开口道:“臣李岩启奏陛下,自古女子从军,多为无奈之举,但是,花木兰、穆桂英等等,哪个比男子差劲?谁又能否定她们的能力和功绩?臣手下的女兵,征战勇猛,是一支虎狼之师。当今国难在即,清兵猛如虎狼,自当调集一切可用之兵,共赴国难,何必囿于陈规、拒用女兵?”

崇祯叹了一口气,徐徐道:“四年前,皇太极以多尔衮、岳托为大将军,率大军直逼关内,蓟辽总督吴阿衡不幸战死,监军邓希诏遁逃。东虏兵一路西进,势如破竹,接连打下我四十七座城池,夺下卢沟桥和高阳,直逼良乡,然后又攻破济南、掠走德王。布政使张秉文自刎,巡按御使宋学朱、周之训都被杀死。大总督卢象升驰援不敌,也被东虏兵杀死,东虏兵逼近京畿,京师危在旦夕,人人惊慌不已。”

众臣见崇祯不回答温体仁的启奏,却突然讲起了四年前的往事,不由得面面相觑,不知崇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崇祯忽然厉声说:“当时满朝文武,皆张皇失措,无人能给朕出主意。相反,一些文臣武将收拾金银细软,准备告假还乡避风头。还有咱们明朝的大军,屡战屡败,被东虏兵杀得胆战心寒,四处逃窜,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精忠报国?倒是良乡的一群女子,见男子们纷纷战死,便组织起了一支娘子军,配合守军,与东虏兵誓死周旋,让东虏兵急切间无法攻下东良,不得不绕道而行。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不能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良乡的女子们,比咱们的明朝军士又差在哪里?”

崇祯的最后一句话其实还隐含着一层意思,东良的女子,又何尝不比这满朝文武强上百倍。众臣显然听出了这层意思,许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崇祯叹了口气,把语气放平和下来:“幸亏当时朕急檄洪承畴总督蓟、辽,调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并设防护卫京畿,众臣协力守城,将士同心拒敌,这才稳定了大局,让东虏兵不能最终得逞。可是东虏兵并未死心,这几年来,又多次打进中原,进攻京城,还几乎吞并了我大明的整个辽东。此祸不除,国永无宁日。我既然让李爱卿便宜从事,这女兵之事,也就由得他了,众爱卿不必再奏。”

崇祯的护短之意十分明显,众臣听了这番话,都唯唯诺诺,不敢再挑我们李家军的刺。

我长吁一口气,很想向崇祯眨眨眼皮,以示感谢。但崇祯身边的太监正狐假虎威地扫视着我们,我于是只好作罢。

——————————————————————————————————

(今天来了个大学同学,陪了他一天,七点多才开始赶稿,现上传刚写好的79章(还热乎着呢,呵呵),今晚还会再发一章,即第第二卷就算正式结束了。明天开始第三卷,将以热血战争为主,呵呵,请各位书友继续关注。)

[www.QuanBeN-XiaoShuo.com]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