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元军残余势力,"引弓之士不下百万,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还拥有大批的牛羊、武器装备,战争潜力非常巨大。

元将王保保的传奇

扩廊帖木儿是元末比较有名的地方实力派,他是河南沈丘人。今天,很多人知晓他要归功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在该书中王保保是个非常忠于元朝皇帝的将领。在现实中也是如此,王保保对元顺帝忠心耿耿,连朱元璋都称赞他。元王朝是从蒙古高原上崛起的王国,元太祖成吉思汗几乎是白手起家,依靠过人的才智,短短几十年内就成为世界为之颤抖的人物。因而,朱元璋非常害怕元顺帝及其后来者,会像成吉思汗一样在短短的时间内再次崛起。故此,攻克大都后,朱元璋立即决定兵分两路乘胜追剿元军残余势力。明军主帅徐达率一路出西安,主要目标是攻占定西、临洮等地,追击盘踞甘肃一带的扩廊帖木儿、李思齐等人;另一路从居庸关出发继续追击逃亡漠北的元顺帝。出西安的明军,于洪武二年三月攻占凤翔府,将盘踞关中的元将李思齐击败。李思齐一退数百里,逃到甘肃临洮,观望明军进攻方向,同时摆出进入青藏高原的架势。徐达和明军各路将领商讨形势后认为,临洮是甘肃的军事要地,如占据临洮明军就可以夺取战略上的主动,向西南可以取河湟,向西可攻河西走廊。于是,明军在徐达的指挥下,一路西进,先后攻克陇县、天水、武山、直抵巩昌,元军守将不战而降。随即攻克定西,然后明军分两路进兵,冯胜率一队人马取临洮;顾时、戴德率领一路进攻兰州。此时元军残余势力已四分五裂,人心不稳。李思齐无奈投降了明军,而兰州也被明军顺利攻占,占据兰州、临洮后,明军分兵进攻各地,陆续攻取会宁、静宁、平凉等地。至此,兰州及其周边的大部分地区为明军攻占,洪武二年九月,徐达、汤和等人率军班师回南京。谁知明军刚退,扩廊帖木儿就从河西卷土重来。兰州首当其冲,被扩廊帖木儿的大军团团围住。

大战沈儿峪

兰州守将张温一边坚守,一边派人向朝廷求救。扩廊帖木儿兵力强大,不仅在今天兰州白塔山东侧的山上修筑了王保保城,而且派出10万人马攻占定西和兰州间大片地方,切断了兰州和定西之间的联系,其时,黄河已经结冰,蒙古骑兵通过冰桥很自由地在黄河上来往。扩廊帖木儿围困兰州后,为了便于防守,除了在黄河北白塔山东侧修筑了一座城堡,又在东岗镇一带的山上修筑了城堡。

面对西北地区严重的局势,明政府再次出动大军征讨。此次,依旧是兵分两路。徐达率邓愈、汤和过潼关,大军直逼扩廊帖木儿。李文忠、冯胜则出居庸,追击漠北元军。徐达率军进逼定西,扩廊帖木儿退守沈儿峪。沈儿峪当在今天定西和榆中交界处的车道岭。车道岭是平凉、天水通往兰州的咽喉,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黄土山梁,长约24公里宽约3公里,最高处海拔2457米,如今316国道由此通过。但是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在今天的定西搀山口一带。元明两军隔一条山沟对垒。这场战斗极其惨烈,两军一日发生数次大战。一开始势均力敌,不分胜负。明军远道而来,元军则以逸待劳,故而争夺极为激烈。最后,身为统帅的徐达亲临前线杀敌,明军士气大振,才将元军击败。此次大战明军全歼元军,俘虏元郯王、文齐王及国公阎思考、平章哈扎儿、虎林赤等官佐1865人,普 通士卒84500余人,马15280匹。其他的骆驼、驴、骡、牛、羊数以万计。扩廊帖木儿和妻子数人从宁夏黄河中漂浮的木头上渡河逃走,投奔和林。至此,甘肃境内已无元军主力,明军分派各军攻掠各地。邓愈克河州,大批吐蕃部落归降,明政府依照元代旧制,把归降的部落首领封分为土司。第二年,冯胜、傅友德再次西征。冯胜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前锋率五千骑兵,直取凉州,击败元将失喇军,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而冯胜则沿河西走廊向西进攻,先后攻占甘州、肃州、额济纳、瓜州,至此甘肃彻底归明中央政府管辖。

四、常遇春、李文忠攻开平之战

洪武二年常遇春,李文忠攻开平之战,一举拔掉元上都,元顺帝仓皇逃窜,一年后病逝,此战后,明朝修筑了开平卫,俯瞰整个北方蒙古草原,之后的几十年,虽然蒙古人偶有胜仗,但基本都是被明军追亡逐北。

点评:虽说徐达攻克元大都标志着元朝的灭亡,但是在蒙古人败退大草原以后,真正导致明蒙双方攻守易形的则是开平之战,开平是元朝的上都,也是蒙古草原重要的战略要地,夺取了开平,也就意味着卡住了蒙古草原的咽喉,与游牧民族作战,一是要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二是要要建立强大的骑兵队伍,三则是要抢占到关键的战略要地,汉武帝反击匈奴,第一枪就是在河套平原打响,因此才有了后来匈奴的仓皇西逃,唐朝反击突厥,首战也是先取定襄,才有了重创突厥的奇功,而宋之败亡也在于幽云十六州的丢失,使得宋军痛失战略要冲地,百年来一直处于强敌的压迫之下。开平战役的意义也正在于此,虽然此战的战果算不上丰硕,但是战略意义重大,此战后,明朝修筑了开平卫,作为继续进逼蒙古帝国的基地,之后徐达蓝玉等人的一连串胜仗,也正是此战打下的基础。遗憾的是,自宣德开始,处于削弱藩镇势力的目的以及文官统治集团的短视,开平卫最终被废弛,松散的蒙古部落联盟得以继续骚扰长城沿线,以至于酿成了土木的惨案和明朝皇帝被俘虏的耻辱,前人攒钱,后人败光,不知当年病势于柳河川的常遇春将军若泉下有知,当做何感想呢。

五、明军北京保卫战

明正统14年,瓦剌大军在土木堡将明军打得全军覆没,并俘虏明英宗,名将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大破也先大军,迫使其交还英宗。瓦剌军的兵败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先在内讧中被杀,分散的蒙古部落又重新接受了明朝的册封。

点评:十五世纪中叶是世界历史上值得记住的一段日子,从1449年到1453年,东西方两大文明古国---中国与罗马。他们的首都相继遭到蛮族的围困,不同的是:明朝以其充足的国力和出色的指挥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而东罗马则在弹尽粮绝后国破家亡,被土耳其人亡国灭种。土耳其在东罗马的土地上把奥斯曼帝国推向了极盛,瓦剌人则在北京城下遭受到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事实上,土耳其灭亡东罗马是顺理成章,而瓦剌军兵败北京也是实力使然。在封建时代,如明朝这样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帝国,只要内政统一经济稳定,是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灭亡掉的。宋朝积弱如此,但鼎盛时期的辽国也同样不能灭之,宋朝和明朝最终的亡国,其实是亡于**和国内严重尖锐的阶级矛盾,而此时的明朝尚未到这一步。虽然此时的明朝正走向**,而朱元璋时期建立的卫所制度已经出现的腐化的情况,但是明军的实力尤存,土木之败确有士兵战斗力下降的缘故,但更重要的还是荒唐的指挥。在明朝朝中,也存在着一批实干派的大臣,英宗被俘虏后,满朝哭哭啼啼,还好有于谦为首的一批明白人坚信明朝必胜。

而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在土木堡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后,明朝又在短短的时间里组织了22万精兵,这种惊人的战争动员能力以及物质基础,都是瓦剌人所无法相比的。于谦并不是一个典型的职业军人,反而是一个文官,而此战也并非是考验他的战场拼杀能力,而是战略部署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对于此时的明朝来说,只要可以做到君臣一心,三军用命,此战的胜算就已超过八成,于谦很好的协调了各方面的矛盾,圆满的完成了这一切。这一战明朝打败了瓦刺人,但是攻守双方却调了个,从此以后,明军更是龟缩于长城堡垒之中,很少再有大兵团出塞作战的战例。而实力遭到严重削弱的瓦剌人,也没有再对明朝形成致命的威胁,至多只是骚扰明朝边境而已。但是之后于谦对于明朝军队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还是使明军在一段时期里恢复了强悍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