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尺国国王自请为君光帝国臣下,并奉上十三城池,只留下一个城池作为封国。

君光帝国皇帝叶不缀欣然允之,特封永尺国王为永尺王,封国永尺城,五代不加赋,富贵恩泽绵延。

君光帝国迅速收编了丰余国,将某些据城池而守的城主们一一收服之后,再一次开始了带着军队前往收编永尺国的过程。

这一次,过程同样顺利。而且所有人都似乎注意到了一件事情,君光帝国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一连吞并两个国家,这君光帝国怕是真的想要恢复以往的世界一统的统治,恢复以往的荣光!

这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可是大大的不妙!

一些国家开始密切联系,互相拜访起来——按照正常的外交途径,一国使者到另一国,正常速度数十个日夜,等到返回又是数十个日夜,总共加起来怎么也要三个月时间,而且还只是达成某个初步的意向。

于是,一种十分诡异的事情便出现了……

大宝国派出特使才两日,尚未离开国境,大宝国便发出公告,愿意托庇于君光帝国之下成为臣属,封国一个城池,其余皆被君光帝国接受。

天方国的特使到达天尚国,刚刚达成要共同对抗君光帝国威胁的初步建议,整个特使团便被看管起来——天方国全国已经投靠君光帝国,天方国国王已经成为君光帝国的封国诸侯王,享有两个城池的封地。

不到一月时间,君光帝国周围四个国家丰余国、永尺国、大宝国、天方国全部加入了君光帝国。

再也没有人认为,君光帝国这个名称是君光国皇帝叶不缀用来自娱自乐、怀念祖先的,大多数国家都不由自主地正视起来叶不缀自称的皇帝称号——似乎也并非是那么狂妄自大。

正视之后,这些国家便是一阵恐慌——君光帝国又要回来了?要将所有的国家都击败,重新确立统一世界的君光帝国?

时之间,叶不缀从一个沉迷酒色之中的昏君,变成了所有国家心中的隐忍枭雄,君光帝国的军队明明是软趴趴的,毫无多少长进,却也被当成了虎狼之师。

就在他们恐慌之中,君光帝国又在一个月内连下三国,依次是小宝国、苏国,龙首国。这三个国家之中,小宝国、苏国倒还罢了,龙首国其实是猪头人建立的国家。

猪头人建立国家之后,认为猪头这种称呼毕竟不太雅观,便名为龙首国。这龙首国一贯的顽固保守,不仅一向不讲道理,更多的时候甚至不跟其他国家多做交流。

这样一个国家,居然也被君光帝国的军队一路逼近到国都,最后开门投降,置地封国。这如何不让其他国家骇然吃惊,难以置信?

君光帝国已经有八个国家的力量!

已经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帝国,叶不缀也的的确确配得上皇帝的称号了!

其他国家见势不妙,迅速纠结在一起,代表三十个国家一起对君光帝国发表声明,言明“三十个国家共为一体,无论哪一个国家遭受君光国攻击,其他国家都必定全力协助打退敌人,并且攻击君光国。”

在君光帝国这前所未有的威势之下,这些国家几乎是本能地抱成一团,准备合起力量来,准备和君光帝国对抗。

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又有四个国家接连被君光帝国的军队进入,然后加入了君光帝国。

其中,有两个国家是参加了三十个国家的声明的,另外两个国家是未曾参加三十个国家生命的。

君光帝国的军队此时已经变作原君光国、丰余国、永尺国三国混合,渐渐统一融合。像是这种兵锋所指无往不利的情况,实在是触发自豪感的最佳选择,也是促进融合的最有效方式。

几次行动之后,丰余国、永尺国的士兵们也都渐渐跟着君光国士兵们一起产生了君光帝国统一世界的想法,也开始为君光帝国攻无不

克战无不胜的事迹感同身受。

我们是君光帝国的人,大一统整个世界的大帝国,继承了叶青鸾大帝的大帝国……历史的责任感、荣耀感,一路顺风毫无挫折的胜利,都让这些士兵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精气神。

就连将军李友敢猛然见到,也是吓了一跳:君光国何时有这么雄赳赳气昂昂的虎狼之师?

两个参与声明的国家被入侵,其他国家毫不为之所动,这样事实摆在所有人面前,三十国声明被证明是一纸空文。

君光帝国的行动愈发的肆无忌惮,接下来几个月来,每月至少攻灭四个国家,更有国家当真是被兵锋震慑,君光帝国仅仅是陈兵边境,也没用叶昭特意外出将敌国君臣变成召唤物,该国就当真自动投降,被封为王爵,然后赐予一个城池的封地。

依旧拥有一定的财富,依旧可以一生安乐享受,唯一的不同是再也不可能作为一国之君。

如此接连攻灭国家,又有某几个国家主动投降,九个月之后整个世界的唯一的大陆上,主要的四十一个国家都被君光帝国攻灭!

君光帝国名副其实,终于恢复了世界大一统的帝国格局。

除了少量犄角旮旯的小国家、小部落之外,其余已经再也没有人自称为国家。

君光帝国这样光辉的战绩,也显然将那些边远小国都震慑住了,聪明些的,主动上表称臣,被封为侯爵、伯爵之类,依旧管理当地——君光帝国统一天下世界速度在一年之内,内中隐含内患,积累的问题简直随时可以让这个大帝国再度分崩离析,此时此刻是绝对无力在出兵收拾这些犄角旮旯的小国家。

比较不聪明的,就选择了笨办法,譬如逐水草而居的小国,便赶着牛羊迁徙到其他地方去,唯恐触怒了君光帝国这个庞然大物。

最为愚蠢的,便是还抱有侥幸,也不讨好君光国,也不迁徙,还以为君光国会无视他们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