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保大九年七月初六日,皇帝李璟正式下诏,同意李景遂辞去储君之位,正式封李弘冀为吴王,加封尚书令,而李景遂为右仆射,封李弘茂为禁卫军大元帅,林仁肇为副元帅,率领五万禁卫军将士发兵泉州!而同一天正式加封琯琯为庆王侧妃!此次的诏书在朝廷中起了极大的震动,众人都清楚的明白,皇上李璟与燕王李弘冀的已经讲和,或者是暂时讲和,同时李景遂与李弘茂的新起,新的大唐体系格局正式形成!

而在同一天,大汉雁门关守将李继勋急报汴京,契丹皇帝耶律阮亲率十万铁骑南侵,大汉朝野震动,皇太后立即派大汉监国枢密使郭威率领二十万禁卫军出征讨伐!而军队兵至澶州,数千将士大燥于营门,扯裂黄旗,披在郭威的身上,高呼“万岁!”郭威无奈,只得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汴京,而在此次事件中立功最大的养子柴荣被其封为皇太子,赵匡胤为禁卫军都虞侯,而年轻的赵匡义则被封为禁卫军供奉官!于此同时,郭威又派王峻杀死汉国最后一个皇帝刘赟,大汉正式落入郭威之手,而太原留守刘崇在自己的儿子刘赟死被郭威所杀以后,仰天大哭,发誓要报此杀子之手,在郭威称帝后仅十天,刘崇也在太原称帝,属置百官,国号仍为“汉”占有河东并,汾等十二州之地,史称北汉,刘崇自知北汉地狭民困,难以和郭威相抗衡,再说雁门关还在郭威手中,时刻有腹背受敌之危险,于是效法后晋石敬瑭的故伎,向北方的契丹人求助,刘崇遣使者携国书和大量的财物去契丹,自称“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和契丹约为“父子之国”!共同约兵讨伐雁门关,雁门关守将李继勋在郭威的命令下,撤出雁门,回师潞州!至此潞州以北皆属北汉之土!

此消息传至南唐,李璟正与众人商议李弘冀的太子大典,以及出兵泉州之事!听到此事李璟顿时想取消出兵泉州一事,进而只取中原!以李弘茂为首的庆王集团积极赞成,但是以吴王李弘冀的为首的**,却对此事极不赞成!遂在朝堂上进行了一场龙争虎斗!

只听见李弘茂道:“此次郭威称帝,皇位不稳,毕竟原来汉国执掌军权的地方军阀多是他的同僚,以前一殿为臣,即使他为监国,众人也没有什么,毕竟那些地方军阀是国中之国,现在则不一样了,郭威称帝了,而那些国中之国们,怎么能允许郭威在其头上发号施令,并且还要处处担心,郭威收其兵权,所以肯定对其不满,再说郭威杀了刘崇的儿子,刘崇与郭威势不两立,现在已经在太原称帝,还投靠契丹,并与之一起占领雁门,声势浩大,而我们现在带兵攻入中原,中原各地方军阀都会纷纷反抗郭威,到时候,我们在一一击破,那时候中原就唾手而得!”李弘茂的话音刚落,就只见钟馍道:“刚才庆王的话,听似很有道理,但是庆王想过没有,我们一旦进攻中原,成功肯定很好,但是一旦受阻,在中原被困,而后面的吴越政权和泉州会不会乘机而起,那时候,我们将两线作战,并且前后有敌,肯定是功亏一篑,到时候我们平白的树立一个强敌,那就不划算了!”

众人一听知道钟馍的话也有一定道理,可是李弘茂却不这样认为,李弘茂看了一眼正在闭目养神的李弘冀,上前说道:“吴越,泉州均是跳梁小丑,我们只需要调集十万军马,在常州,建州,汀州一带佯动,做出进攻之像,他们就会不敢乱动,到时候,从江北十四州派遣军队出入中原,那中原还不是瞬间而定,更何况任何战争都有风险,难道我们怕风险,就不一统天下了吗?再说郭威此人,重权柄,素有大志,今日我们不乘此机会,进攻中原,他日郭威一旦站稳脚跟,肯定会牧马大唐,到时候就悔之晚矣!”李弘茂的话说道了李璟的心中,当然他没有想过那郭威会牧马大唐,只是想到一统天下,自己的心中就怦怦直跳,毕竟自己一直以来就想做一个开天辟地的君王,可是,现在在整个朝中,自己的话又能传出去多远呢?他示意李景遂,李景遂会意,赶紧出来说道:“刚才庆王的话,颇有道理,本王以为,此时出击,是为最好的时机!一旦错过此时机,我们将陷于被动!”百官一见李景遂也出来说话了,心中早已经明了,这是皇上的心思,肯定是想借此机会将兵权收在自己的手中,如果此次中原之战胜利的话,江北十四州的优势将不复存在,那么皇太子一党的势力肯定会瓦解,并且朝廷的几乎所有兵马都在皇太子李弘冀的手中,除了边军,滁州和禁卫军,而如果出征的话,李弘冀的军队当首当其冲,并且江北十四州肯定是后方基地,到时候所有的钱粮都从此出,那么李弘冀的势力就会急速下降,无粮不聚兵,况且到时候皇上李璟组织的军队如果在后方将其江北十四州之地全部拿下的话,李弘冀则彻底的消失在其政治舞台上,更何况李璟是什么样的人,朝中众人都清楚,李弘冀更加清楚,更何况李弘冀心中根本就认为李璟只是想占领自己的江北十四州,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出兵中原,所以怎么可能答应出兵中原呢?

这场关系着南唐命运的争论在李弘冀的最后否决下而结束了,虽然李弘冀没有答应此次的出兵,但是几年以后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江北十四州尽管没有到李璟的手中,但还是落入到了李弘茂的手中,而李弘冀也最终消失在南唐的政治舞台上,当然这只是后话而已!

朝廷的这场争论就这样结束了,而李弘茂还得继续带领五万禁卫军出兵泉州,去开创一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