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培等人见到这谕旨后,也是十分震惊:他们本以为慈禧不过一时之气,稍作惩戒,没想慈禧竟然直接将奕?一撸到底,革去一切差使,这不是釜底抽薪,让整个朝政乱套吗?胡搞嘛!

但在慈禧的严旨之下,周祖培也只能给这个谕旨稍加润色,然后下发。此诏一发,无疑是给朝廷丢了颗大炸弹。对于慈禧的谕旨,满朝文武,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外省督抚,大多数人都反对慈禧的这一做法并要求恭亲王复职。众多大臣的强烈反应,也大大出乎了慈禧的意料。

更要命的是,惇亲王奕誴亲自上书为六弟奕?辩白:“恭亲王自做议政王办事以来,并没有听说过什么大的劣迹,只不过是听说在皇太后召对的时候,在言语词气之间有一些不恭罢了,这些事情是小过错,又大都是传闻,何必大动干戈。如今参劾的罪名没有真凭实据,如果皇太后非要罢斥奕?,恐怕这事传闻中外后,徒增议论。”

惇亲王奕誴是咸丰的五弟,当时是“奕”字辈中最年长的亲王,此人的豪爽性格前面已经提及(而且一贯没有城府),如今他出面吁请,慈禧就不能不考虑了。

恰在这时,事件的发起人蔡寿祺反被陕西巡抚刘蓉戳穿了他曾经在四川招摇撞骗并遭到原四川总督骆秉章驱逐的旧日劣迹。此事一出,朝野上下更是一片哗然。由此,慈禧也感到压力太大,不得已之下只好作出妥协。随后,两宫太后召见了奕?,在召见过程中,奕?也很识相,他一见这二位皇嫂便立刻伏地痛哭,而慈禧见羞辱奕?的目的已经达到,便也就坡下驴,让奕?“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但免去他“议政王”的头衔,以示惩戒。

到这里,这次风波也就算告一段落。奕?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事情会搞成这样,或许他开始的确没有把深宫中的两个嫂子——两个女人——放在眼里,但这一次,他总算是知道她们、特别是慈禧的厉害了。

慈禧和奕?到底有什么矛盾?野史中曾记载过这样几个事情,一个是说有一次慈禧与奕?两人因政见不同而吵了起来,慈禧愤而怒斥奕?:“你事事与我为难,我要革你的职!”奕?却不甘示弱地回敬说:“臣是先皇第六子,就算太后能革我的职,也不能革我皇子的身份!”

也有说奕?每次入宫议政,太监在给太后和皇上献茶时,慈禧也会命给奕?献茶。有一天,召对的时间长了点,而慈禧又忘了让太监给奕?献茶,结果奕?一时忘了尊卑,就径直拿起案上的御茶喝了,喝到一半,奕?才发觉这是小皇帝的御茶,赶忙放了回去,而奕?的无意之举则被慈禧记了下来,并认为是有意挑衅小皇帝和太后的权威。

再有,奕?在被两宫太后召对时,有时会因没听清楚或没听明白而请慈禧重述一遍,这往往被慈禧认为奕?是佯装没有听到,有意捉弄并轻侮自己;还有的时候,奕?和太后意见不同的时候往往高声抗辩,这让慈禧感觉到奕?因声望渐隆而对她们日渐傲慢无礼;小叔子成天在外面风光,以为她们在深宫中什么都不知道并看不起她们这两个女人,这非常伤慈禧的自尊心,由此才会有这一场风波。

在这个事件中,经过慈禧这么一闹,奕?完全被玩弄于股掌之中,以至于权力大为削减。更糟糕的是,奕?遭此打击后,锐气也被削减了不少,进而使得洋务运动趋向保守,这让刚刚起步的中兴大业未免大打折扣。

回想数年前政变成功之时,慈禧对奕?是何等恩宠,几乎一日三封,恩上及故母,下及子女,何等风光!不想3年之后,慈禧这么一翻脸,所有恩赏便可在一日之内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世态炎凉,人情淡薄,这大概也就是权力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