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一个失败的母亲,一个不争气的皇上

在国内乱事渐渐平息之后,清王朝再次站稳脚跟并有了一定的发展,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同光中兴”。这里说的“同”,指的便是同治小皇帝载淳,不过,这中兴大业可没他什么事。

载淳是咸丰唯一的儿子,在咸丰死的时候,载淳只有6岁,离他亲政至少还有近10年的时间。由此,如何教育培养这个小皇帝并让他以后能够顺利地亲政,便成为清廷事务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大清女主和载淳的亲生母亲,慈禧对小皇帝的成长教育也是十分关心与重视的。为了更好地实施小皇帝的培养计划,慈禧特别委派惠亲王绵愉来专门负责小皇帝的学习事宜。惠亲王绵愉是嘉庆皇帝的第五子,是皇族中辈分最高的亲王(比载淳足足高出三辈),其为人品行端正,是当时负责小皇帝学习与生活的最佳人选。另外,绵愉的两个儿子奕祥和奕询也被安排为同治的伴读,以起到督促的作用。

和以往的朝代相比,清朝皇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他们很小便要进上书房读书,等到成年后,必须要精通四书五经、狩猎骑射,即使在诗文书画方面,也要有相当的造诣。譬如康熙,他从5岁开始读书,13岁就能下笔成文,而他培养的皇子如雍正等人更是出类拔萃,以至于爆发康熙晚年激烈的储位之争。

从教育内容来看,清朝皇子们注重全面发展、文武兼备,比如语言,他们既要学习汉语,也要学习满语(有时候甚至要学蒙古语);在学习之余,他们还要学习骑马、射箭,后来引进西洋火器后,还须学习放枪。而且,皇子们也不像现在的学生一样有寒暑假,他们除了年假、寿诞、中秋、端午等极少数几个节日可以休息外,一年365天几乎天天要进上书房学习。因此,清朝皇帝基本不出昏君,这也是对前朝经验教训的一个总结。

对于载淳,慈禧从一开始也报以极高的期望。在她的心目中,载淳就是年幼的康熙,而她则是孝庄太后,假如能培养出像康熙一样英明睿智的帝王,那将是她无上的荣光。于是,在载淳即位不久后,慈禧便精心挑选,最终为载淳延请了四位名师,这就是祁寯藻、李鸿藻、翁心存和倭仁四位鸿儒。

祁寯藻是嘉庆朝的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他之前已经做过道光、咸丰的老师,这次再负教诲载淳之责,可谓是三朝帝师、德高望重;李鸿藻,出生于一个知名的官宦世家,祖上有多人在朝为官,他本人也是才华出众,在咸丰在世的时候便被选为载淳的老师;翁心存,道光朝的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兵部尚书等职(在他去世后,其子翁同龢继续为帝师);倭仁前面介绍过,他也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大师。这四位帝师的学问都十分渊博,而且各有所长,称之为名师,并不为过。

和以前的皇子相比,同治的情况要特殊一点,因为同治当时已经是皇帝,所以他除了读书之外,还须跟着两宫太后早朝并接见大臣,虽然他不需要说话,但得像一个泥塑木雕一样地坐在那里,也不是一件好差使。在8岁之前,同治只需读半天书,到了8岁之后,就要全天读书,而且学习内容非常之多,小皇帝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时间,实在是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同治从小就不爱读书,虽然有几个好老师,但都拿他没办法。譬如,老师要他背书,他往往背不了几行就把书扔了;要他写字,没写几个把笔也给丢了。事实上,同治并不是不聪明,而是天生不爱学习,不是个读书的料。

在翁同龢的记载中,小皇帝读书的时候经常是注意力不集中,听讲的时候打蔫,回答问题的时候则故意嬉闹,就是不肯勤奋读书。有一次,同治又在课堂上和师傅闹别扭,师傅看这小皇帝不争气,又不敢打骂,急得眼泪都出来了。这时,同治正好读到《论语·为政》中的“君子不器”这一句,于是小皇帝用手遮住“器”字下面的两个“口”,然后向师傅招手问:“师傅,你看这句何解?”师傅过来一看,“君子不器”变成了“君子不哭”,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

倭仁做同治师傅的时候,对这个顽劣的学生也很是头疼。同治读书经常偷懒,倭仁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只得拿出撒手锏,说要上奏慈禧太后加以训责。碰到这时候,同治往往拉着倭仁的衣袖,大哭说:“师傅饶过我这次吧,以后我再也不敢了!” 倭仁见小皇帝有后悔之诚意,便又心软放他一马,可到了下次,小皇帝仍旧是屡错屡犯,倭仁其实也拿他没办法——谁让他是皇帝呢?

有一次,倭仁见太监鬼鬼祟祟地扛了一个箱子进宫来,便问里面是什么东西。太监见是帝师,只得如实回答说是同治要的梨园戏具。倭仁素来看不惯梨园优伶,便责骂道:“皇上尚未成年,你们这些奴才胆大包天,竟敢以此**物相引诱!”

说完,倭仁便上疏切谏,两宫太后听说后也很难堪,只得命同治立刻将那些戏具销毁。话说回来,同治迷恋戏曲的主要原因是其经常陪伴慈禧太后听戏,而当时又没有什么娱乐,十来岁的小孩子迷上这个娱乐,这和现在的未成年人追星其实是一回事。但是,倭仁作为帝师,负有教导之责,在这个问题上,慈禧太后也得让他几分,同治少年时除了怕慈禧太后外,最怕的也就是师傅倭仁了。

从天性来说,同治更像一个顽童,最爱嬉戏玩闹,宫里的游戏如蹴鞠弄舟、演剧等,他都无所不能。同治后来还发明了一个新玩法,名曰掼交,初学的时候让小太监横卧在一板凳上,慢慢按下去,形如环状,有点类似于空翻。练得差不多了,就不用板凳垫底,而可以直接弯下去,还可以连翻几下。同治对此乐此不疲,经常带着小太监们来玩这个,有的人腰不够灵活,同治就上前强按,被他弄伤的也不在少数。但这种把戏,玩久了也没劲,同治后来也觉得厌倦。

在负责小皇帝培养事务的惠亲王去世后,少年同治也换了个新的伴读,那就是恭亲王的长子载澄。载澄和同治的年龄相仿,人也聪敏机灵,所以慈禧选了他来做同治的伴读。但慈禧不知道的是,载澄这个人在外面走马斗鸡,行为**,他去给同治做伴读,那两人岂不是臭味相投,玩乐起来就更没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