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妃子的慈禧,最初也可能只是出于心疼丈夫、为丈夫分忧的心理,而并非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从一开始便有着强烈而不可遏止的权力欲望。事实上,慈禧批答奏章都是在咸丰的指导下进行的,因为以慈禧当时的文化水平,根本就不足以承担大任。

但是,权力这东西是毒品,一旦沾染上就会上瘾。咸丰让慈禧代批奏章的做法,无疑为她间接掌控朝廷大权提供了条件与可能。不可忽视的是,这种权力欲望一旦被激起,要想再熄灭恐怕就很难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清朝的权力场一向为男人们所垄断,但各种机缘的巧合,慈禧这个小女人却在后宫中悄没声息地发挥着作用,并开始初露峥嵘。

譬如,在清军和太平军的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慈禧劝说咸丰重用曾国藩等汉人;在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后,咸丰和后妃们哭成一团,无计可施,唯有慈禧很冷静地站出来说:“事情到了这份上,哭也没用。恭亲王办事果敢坚决,不如把他找来商量。”在咸丰试图巡幸热河逃避英法联军的时候,慈禧又站了出来:“皇上在京可以震慑一切,要是突然弃京城而去的话,辱莫甚焉。”

在危机巨变面前,慈禧的冷静沉着想必给咸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咸丰虽然平庸,但他并不糊涂。在古代,女人干政往往被称为“牝(pìn)鸡司晨”,意思是母鸡充当了报晓的职责,这往往是王朝的不祥之兆,更何况嫔妃干政可是有违大清祖制的。和历朝历代相比,除了孝庄太后曾经在暗中为小皇帝(顺治和康熙的前期)把持朝政外,清朝便再无女人干政的事情发生。即使是孝庄太后,她也不曾走出幕后进行垂帘听政。慈禧在关键时候的几次议政,这不免引起了咸丰的注意与警惕。

事实上,咸丰让慈禧代为批答奏章,朝中大臣也颇为不满。《清史拾遗》里说,咸丰帝临终前,也曾担心自己死后因为儿子年幼而导致母亲慈禧干政的局面。于是咸丰所宠信的大臣也是慈禧的死对头肃顺就给他讲“钩弋夫人”的故事,意图除掉慈禧。

钩弋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姬、汉昭帝弗陵的母亲。由于弗陵小时候身体健壮,十分聪慧,远超出一般的小孩,汉武帝对他很是喜爱,很想立他为皇位继承人。但是,由于汉朝外戚的势力很大,汉武帝担心年轻的钩弋夫人以后会“以子专权”,于是便打算除掉钩弋夫人。

有一天,汉武帝找了个借口责罚钩弋夫人,任凭钩弋夫人叩头谢罪也毫不理会,连声命令左右将钩弋夫人带走,杀掉。钩弋夫人非常委屈,还以为汉武帝是在开玩笑,每走一步就回头用乞求的目光看汉武帝一眼,企图让汉武帝撤回命令。但汉武帝坚决地说:“快走,你不能活!”

结果,钩弋夫人被处死了。事后,汉武帝问手下的人:“外面是怎么评价钩弋夫人一事的?”手下说:“大家都说大王心太狠,既然立她的儿子为继承人,为什么要杀了他的母亲呢?”汉武帝摇摇头,叹道:“你们这些庸人啊,哪里能明白主少母壮的道理!我朝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这不就是前车之鉴吗?我这是为儿子登基先除掉母后擅权的隐患啊。”

风云际会,慈禧非但没有成为钩弋夫人般的冤魂,反而做上了晚清的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