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了,纪念下。WWw。QuAnBen-XIaoShuo。Com

求票求支持,求收藏,多谢大家。

~~~~~~~~~~~~~~~~~~~~~~~~~~~~~~

“莲英呐,咱们出去遛弯去呗。”

是啊,您没听错,太后老佛爷说的是咱们,并没有口称哀家。

只是这也只有李莲英才有这样的恩宠,可见两人关系的深厚。

每天晚上用过晚膳,略为休息会,两人便要相约着一同进到御苑内散步,就像老伴一样。

散完了步,两人便各自回去休息,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一同去了太后的寝宫,讨论些黄老养生之术。

年纪大了,最好的就是这个。

“这些日子,也不知是不是那延寿丸的功效,饭也多吃了不少,精神气头也好了许多,再不像去年那般老是犯困体虚,连过问政事的心思都没有。要真是那延寿丸的功劳,少不得要奖赏那李二愣一回。”

两人一边慢慢走着,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宫女与太监都离的远远的,不敢打扰两人的兴致。

他们都远远的看着这边,带着羡慕的眼神,也只有李莲英才有天大的恩赏能让老佛爷如此另眼相待。

并不是没有人嫉妒过,当初李莲英因着庚子年帮皇帝说话的事情,与太后老佛爷闹了生分,一连两三年都是淡淡的,当时许多人都使了力,想要彻底败坏李莲英的地位,谁知道他仍然巍然不动,凭着过去的好人缘一如从前,如今呢,又跟太后和好如初,地位更见尊崇。

虽说太后年事已高,一旦故去,李莲英也就没了靠山,可人家早就攒了老大一笔家业,能够安度晚年了。

据说这位大内总管的身家有好几百万两银子呢,也是,宫里的珍藏随便找几件罕见的,都能卖上几万两银子,这李莲英几十年聚敛,也足够他当个大富豪了。

慈禧一面看着冰雪消融后,那一抹醒目的绿意,心里忽然明亮了些,明媚的春光大概就要随之而来了吧?

不知还有几年福可享?又是一年春光好哇,可别辜负了这好韶光。

她也不指望能够在余生中有多荣光,只求着能不缠绵病榻,能够身子骨硬朗些,能够像现在这样散散步,走动走动,直至安然而逝。

安然而逝?哼!

知天命啊,她可是知道自己没几年可活的,死前唯一一件放不下的事情,便是自己的坟可别被人挖了。

她的眼神怨毒的看了眼东边,似乎要越过那重重的宫宇琼楼,落到那瀛台涵元殿那位身上。

总要死在那位后头,自己才能安然而逝,才能保住陵寝不被掘了。

自从珍妃被她赐死之后,她就知道,与这位皇帝之间再没有转圜,若是自己走在了他前头,那么身后事可想而知。

她之所以要重用袁世凯,便是要给这位皇帝添堵,来制衡这位皇帝,告诉他,她养着条恶狗,随时能扑上来咬上几口。

光绪二十八年一月,光绪被她带回北京,仍然囚禁在瀛台,光绪自幼身体孱弱,一直有脾胃虚弱的毛病。成年后又有滑精症状,而且一天比一天厉害。他又长期咳嗽,似乎患有肺结核,她清楚这不是位长命的皇帝。

据洋医生直言,政治上的失意,长期的精神抑郁,更使他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相继出现,如今已病入膏肓。

而自己,得了这延寿丸,倒是身子转好了许多,几月没有因病卧床,还能出来走动走动,不必因为心头的这个隐秘之事而忧心,实在是对那李二愣多有感激的。

她何尝不想善始善终,这位苦命的皇帝一生悲苦,要是自己再结果了他,怕是死后要下地狱,她也想积些阴德,越老,便是越是怕这个。

李莲英搀着她的手,两人缓缓的走着,倒真像是一对相依为命的老夫妻。

他的心里对李安生何尝没有感激?

他几十年聚敛,贪财的名声在外,的确有着庞大的家产,可这几年身体也不好,要是没命去享,什么都是空的。

要是太后老佛爷去了,他的身体要是不够硬朗,说不定会有贪图他财产的权贵将他谋害,托词病死,这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他也料到了许多他的下场,但是他也很无奈,毕竟,他只是个太监,没有后人,只有从兄弟那里过继的四个儿子。

他在宫里存了80万两金条,这笔银钱太后老佛爷的意思,是等他死后分给百余名亲属,如此摊薄开来,当不能给这些亲属后人带来祸害。

太后的意思很明显,她也不敢保证她死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在等着他。

外界传说他有二百万英镑的身家,大量都为现金存在各家钱庄与外国银行,甚至洋人都出来作证,这些都是真的,这让他有些胆战心惊。

他将这些这些资产都投资于钱庄当铺,以及存入外国银行,但是他一直想着是不是想办法能转移资产。

他不怎么相信洋人,甚至害怕洋人贪图他的财产,庚子年他匆忙离京时把财宝藏匿于一处安全所在,地点只有少数贴身随从知道。哪知其中一人将这件事告诉了法国人,于是这些珍宝被洗劫一空,从此他便恨上了洋人。

钱庄当铺历来需要官府的支持才能存在,等到太后一去,他就是无根的浮萍,从前的风光只怕都已不再,还有谁来记得他?惦记他的资产倒是真的。

四个继子都不是能指望的,将那80万两金条换了银子分给继子、侄儿等亲属,每人都能有几十万两,足够让他们富贵一生。

可其余存在钱庄与银行的钱财,却成为了他的心病。

也多亏了李二愣啊,这个二愣子还真是个福星,说不定还真能让他多活几年,能暂时不用去想这些忧心事。

“李二愣其实是有大功的啊,瑷珲城那一战可是打死了好几百的毛子兵,还硬是打得毛子不敢声张,前所未有啊。那回委屈了他,哀家事后也没有驳了外务部的折子,也允了袁世凯的提调,谁知道那李二愣还真是愣,硬是推了袁世凯的聘请,不然的话,转眼便能让他官复原职甚至再升上一两级。谁能让哀家开怀,哀家就能让他也开怀。”

“莲英啊,你说是不是这个理?有些人巴不得我这老婆子早死,好随心所欲,老婆子我偏要多活几年,再随心所欲几年,是不是?”

李莲英一直沉默着,这时点头笑着说道:“那当然,老佛爷还有好长的寿命好活呢。老佛爷这身子骨,可是比奴才这花甲老人的身子骨还要硬朗。如今更有这李二愣,就像个送宝童子,延寿丸可真是好东西啊。奴才还得谢老佛爷,让奴才也能沾光,好多延寿几年。”

他连忙岔开了慈禧的话头,不想提起光绪皇帝的事情,免得慈禧心情又不好,连累了自己。

慈禧在他手背上一拍,笑道:“你又来什么奴才,咱们都是几十年的老伙伴了,你永远是我的李谙达(满语,意为伙伴、朋友)。”

“说到李二愣,他前些日子让人送来的仙粉,我让人喂了几日兔子,一直无事,又让小太监一连尝了几日,也是身子没有什么损害。据小太监说此物极其鲜美无比,只一小撮溶入白水中,便能比鸡汤还鲜美,着实是造化之物。这李二愣还真是有些本事,居然捣鼓出了如此玩意。他在信上说,此物是从麦子等粮食中所得之精华,用来调味,鲜美无比。看来是不错的,而且,他也保证是粮食所取精华,对人并无害处。我这两天也尝了,果然奇鲜无比,胃口也好了许多,多吃了半碗饭。呵呵,要是老佛爷不心急,等奴才再试用几日,便也给老佛爷尝尝,端得是鲜。此物太过惊世骇俗,仿若天上之物,仙粉此名,名副其实啊。”

慈禧停了步子,听说前阵子李安生让人从黑龙江日夜兼程送来的仙粉能有如此奇效,不禁起了兴致。

她知道李莲英是个慎重之人,让兔子跟人都尝过了,还要自己再尝,这才肯让她亲身试用,这份心思便让她很感动。

“这李二愣还真是个能人,又能打仗,还能种田,也能办银行兴实业,这延寿丸就不说了,居然还能有如此仙术?”

慈禧听了李莲英这么一说,又想到仙粉二字,顿时想到了仙术,越是年纪大,她越是相信这个。

“等老佛爷尝了便知道,莲英并未虚言,实在不能用言语描摹一二。只有仙粉二字,才能略为接近。李二愣还求老佛爷为这仙粉赐名,请求为皇家贡品,将来往民间发卖,能用这皇室专用名号。”

慈禧哈哈大笑起来,“这李二愣,打主意打到哀家身上来了。恩,若是这仙粉我尝了真能让我开怀,我便让他开怀。”

李莲英因延寿丸之事,与李安生多有书信往来,又因都姓李的缘故,对李安生也分外看重,此时倒是愿意多帮他说些好话。

“算来这李二愣还真是老佛爷的福将,先是有狗头金,又是黑龙江大丰收,又整治了老毛子给您出了气,还有延寿丸与仙粉,无一不是吉兆。老佛爷洪福齐天,连还有大福可享。”

慈禧指着他笑道:“李谙达又来油嘴,偏要惹笑我。我知道你看这李二愣作为很是赞许,我也是如此。人才难得,有能力是其次,我看重的,还是要有情有义。”

李莲英心头巨震,老佛爷以“我”自称的时候很是难得,跟他在一起虽说随便些,但也不是每天都挂在嘴边,看来这李二愣极得老佛爷欢心,让他欣慰不已。

他早就听说当初李安生去黑龙江寻访先人遗迹差点冻毙于路,为一从良妓女所救,为了报恩,在胭脂沟做下一番事业,听说还以恩义感化马匪,为其所用。

换做别人,定然是凭着留洋的身份,来京城谋一番富贵,可李安生的选择,让人颇为钦佩。

后来连程德全也对他赞不绝口,屡次上折保举,听说李安生因程德全对他的知遇之恩,倾心相报,不惜辞了袁世凯的聘请,可见是个有情有义之人。

这李二愣做下许多事情,都是极为入人心的,虽说一直在黑龙江边陲,但他的名字却始终会被人提起,连太后老佛爷也能听到他的事迹。

就像太后所说的,谁让她不痛快,她就让谁一辈子不痛快,谁让她开怀,她就让他开怀一辈子。

李二愣立下如此多的功劳,不是太后老佛爷不想提拔,而是想要压一压他的性子,仔细雕琢,若是真能成器,再用不迟。

虽说太后如今不太理政,但提拔一个李安生,还是能随心所欲的。

“这李二愣人虽然倔强了些,但还是个可造之材,不说这延寿丸与仙粉,就凭着他能给老毛子添堵,哀家也要提拔他,让哀家将来在九泉之下,也能时时听到大快人心之事。等过些日子,便找个由头,让他在黑龙江多些实权,好为我等研制延寿丸与仙粉。”

李莲英点头应下,如今太后老佛爷记性差,常让他帮着记些事,过后也好提醒,这件事倒是不用提醒的。

“最近黑龙江那边又有什么动静?我听到屡次有折子提到黑龙江。”

“不过是两件事,一件是瞿鸿机门生、御史赵启霖弹劾段芝贵以歌妓献于载振,遂得署黑龙江巡抚。另一件是黑龙江在墨尔根那边发现了铜山,李二愣建言招股开矿并修建瑷珲到墨尔根铁路,署理黑龙江巡抚段芝贵替李二愣上了折子。”

李莲英虽说不喜欢深究朝廷政事,但这两条消息还是知道的,也能在慈禧面前陈述,不用怕忌讳。

“哦?居然有这等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