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伟大的演员也有谢幕的那一天。

为了让自己的事业继续下去,吴王阖闾开始暗中挑选下一任继承人。

多少人在觊觎吴王的宝座?

现在已经无从考究。

但是成功的那一个,一定是最聪明的。

帅锅夫差,身为吴王阖闾的儿子,自然是有资格参与竞争的选手,但是他也明白,有资格的选手太多,没有人帮助自己,自己只能是陪衬的大多数。

经过仔细思考,夫差找到了能够帮助自己的那个人。

此人正是伍子胥。

的确,伍子胥来到吴国就是为了报仇雪恨,借助吴国的力量。但是从刺杀王僚开始,伍子胥的智慧和努力已经和吴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对楚国的报复,更让伍子胥成为没有根基的人。

家已破,国已亡。

伍员不过是那个昏君抛弃的棋子而已。

但是在吴国不一样,在这里如果没有伍子胥,就没有刺杀王僚的成功,吴王阖闾恐怕还是胆战心惊的公子光。更别提什么捣毁郢都,这简直是吴王阖闾一生最光荣的顶点!

在吴王阖闾的心里,伍子胥就是那个足智多谋又忠于自己的人,绝对是值得依靠的NO.1啊!

所以夫差找伍子胥真是找对人了,吴王阖闾自然会和伍子胥商议这件事情,而伍子胥推荐了夫差。有伍子胥的大力推荐,吴王阖闾觉得可以放心了。他立夫差为世子,并且任命伍子胥辅佐夫差。

这小子再混,有伍子胥看着总不能出大乱子吧?

混不混的目前还看不出来,有伍子胥应该没什么问题。

问题是如果没有伍子胥呢?

又过了几年,吴王阖闾随着年纪的增长,脾气也越发暴躁。

当他听说越王允常去世的消息,觉得必须讨伐越国了。

的确,这当今世上,还没施以颜色的也就是越王允常了。

怎么寡人还没找他算账,他就先去了?

估计越王允常的去世,带给吴王阖闾的不止是愤恨,更多的还有失落。自己这一辈的人眼看着都去了,那自己岂不是也来日无多?

吴王阖闾准备发重兵讨伐越国。

在自己手里,和越国的恩怨必须有个了结。

伍子胥劝阻吴王阖闾不要出兵,就是再有深仇大恨,人家越国办国丧,咱们去讨伐,于理不合。

吴王阖闾根本听不进去伍子胥的劝告,那既然这样,伍子胥就和夫差留守吧!

吴王阖闾亲自率领精兵三万,连同大将伯嚭、王孙骆和专毅攻伐越国。

这是越王勾践上任以来受到的第一次武力挑战,而且是来自实力雄厚的吴国。

越王勾践明白,吴越两国必有一战,没什么可逃避的。他也亲自上阵,命诸稽郢为大将,灵姑浮为先锋,畴无余和胥犴分别率领左右队。

在槜李吴越军队狭路相逢,但是几次交锋,却没有分出胜负。

吴王阖闾对这个结果非常不满意,非常生气。

其实两军遭遇,打个平手很正常,篮球不也经常有加时赛吗?搁实力弱的队伍,能拖入加时赛就够庆祝的了,说明我们顽强啊!

可是吴王阖闾不是这么想的,我们堂堂吴军,那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队伍,曾经把楚军打的满地找牙。对付一个越军有这么费劲吗?他们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吴王阖闾命令军队在五台山排开阵势,不得轻举妄动,趁着越国不防备闪电袭击。

这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其实很有隐患。

您都在山上摆开阵势了,当越军是近视眼吗?而且全是近视眼?

果然越王勾践将吴军阵势看的一清二楚,他当然知道,这是吴王阖闾在对越军示威。

两边都这么对垒,谁也不动,大眼瞪小眼?

勾践等不了了。

不是他年轻气盛,而是越王勾践觉得,如果能冲动吴军,那就是越国的机会。他命令诸稽郢挑选一千敢死队,奋力冲击吴军阵营。

只要吴军乱了,就有机可乘。

经历过多次大战的吴军还是比较老练,对于越军惊心动魄的冲击反应镇定。

吴军只用一个兵种就阻止了越军的凌厉攻势:弓箭。

弓箭手只需要瞄准,无数冲锋陷阵的越军就在距离吴军不远的地方倒下了,这些杀声震天的冲击对于吴军而言根本是无害的。

三次冲锋,全部落败。

越王勾践的心一点点的沉了下去,难道我们越国果然和吴国差距那么大吗?

诸稽郢小声对越王勾践提了一个建议:您为什么不试一试用罪人呢?

罪人,曾经犯下死罪如今跟随出征的囚徒。

生已无望,还有何畏?

三百光着膀子的越国罪人,手持利刃来到吴军阵前,吴军的弓箭手正在等着他们走的更近一些,好让箭射的更准一些,可是这三百人忽然噗通跪下了。

这是什么风俗?

打仗之前先下跪,貌似是要投降?

只听这三百人直着嗓子嘶声裂肺的大喊,我们越王得罪了贵国,才导致了这场战争。现在我们是来告罪的!

告罪?

吴军将士更加疑惑,难道他们这就认输了?

忽然三百人整齐划一的横刀于颈上,就此自尽身亡!

鲜血喷涌而出,浸润湿透了土地。

好像冒着热气的土地,那些不甘心的眼神,述说着一个事实:三百人就在吴军眼前一起自尽了!

这对于吴军的精神冲击力的非常大的,也许两军对垒,你奋勇杀敌,但是你身在其中,浑然不觉。但是要亲眼目睹三百人一起自杀,还能不为之动,那得需要多么强大的心脏啊!

吴军在这一震撼场景冲击下还没回过神来,越军已经开始了冲锋。

不是告罪吗,怎么还接着打呢?

这一次冲锋毫无疑问越军得手,两军混战,杀作一团。而吴王阖闾正是在战斗中被灵姑浮砍伤了左脚的脚趾,眼看就要被灵姑浮俘虏,多亏了专毅奋死来救,才摆脱了困境。

吴王阖闾一受伤,本来就心智大乱的吴军更加无心恋战,王孙骆组织吴军撤退,可是在越军的全力追击下,吴军还是死伤大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得以班师。

吴王阖闾老了,英雄气短,受此重挫,万念俱灰。

在返回的路上,吴王阖闾就此阖然而逝。

王孙骆组织吴军全面撤退,还好越军这次没有追赶。

世子夫差迎接吴王阖闾归来,夫差命人在破楚门外海涌山将山凿穿修筑坟墓,将吴王阖闾安葬其中,陪葬品包括那把著名的鱼肠剑。专毅重伤去世,也随葬山后。

夫差继位,立儿子友为世子。

夫差想象过很多次自己继位的情景,但是万万没有料想过会是这样一番情景。

吴国有了伍子胥的帮助,在吴王阖闾的努力下发扬光大,击败楚国,成为吴国最辉煌的时刻。

可是,怎么就忽然这么败了呢?

败在了刚上任没几天的越王勾践手里?

谁能说明白?

谁能服气呢?

吴王夫差,他自觉找到了自己的历史任务,那就是打败越王勾践,打败越国,为吴国雪耻!

夫差命令十个内侍在中庭站立。

当然不是练仪态,而是有任务。

一旦夫差从中经过,内侍就会提问夫差,你忘记越王杀害先王的仇恨了吗?

夫差每一次听到这问话,都会非常恭敬的回答,夫差不敢忘记。

这是为了提醒自己勿忘国耻。

在军事上,夫差命令伍子胥和伯嚭在太湖训练水兵,在灵岩山设立射棚训练射箭。

夫差在等候,不止是等候三年守孝期满,更是等待一个万无一失的报复。

到了周敬王二十六年春天,夫差除去了国丧,于是先去太庙祷告一番,然后发吴军精锐部队,命令伍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从太湖水路讨伐越国。

如果说上一次吴王阖闾讨伐越国,是一次对自己告别政治舞台的落幕演出,那么这一次吴王夫差的讨伐,就带着鲜明的报仇目的,并且有充分的准备。

大夫范蠡建议越王勾践,对于准备了三年的吴王夫差,千万不能大意,一定要小心谨慎,还是坚守比较靠谱。

大夫文种就更加低调,他建议不如就干脆谢罪,先给夫差忽悠回去,然后再说怎么办。

但是越王勾践有自己的主意。

经过上次对吴王阖闾的胜利,勾践具有更加高涨的自信心。他知道夫差是为了报仇来的,但是他更不相信这一次吴军有什么不同。难道你吴军训练了三年,我们越军就是吃素的?真要打仗,还不一定谁能赢呢!

越王勾践否决了大夫范蠡和文种的低调建议,在越国精选士卒三万,在椒山迎敌。

第一次大战,越军士气高涨,对于已经侵略到家门口的吴军,每个越军都有说不出的恨。越王勾践亲自登船擂鼓,一时间杀的吴军不能抵抗。

可是要说还是天公不作美,忽然狂风大浪,这就看出吴军和越军的区别的。

吴军都是经过伍子胥和伯嚭精心训练的水军,面对风浪无所畏惧。越军虽然也习惯水战,但是遇到特别大的风浪还是受到了影响。

伍子胥趁机指挥吴军杀向越军,万箭齐发,这一下子杀的越军大败而逃。

灵姑浮战船覆没,本人淹死。胥犴也被射中要害身亡。

越王勾践此时顾不得许多,收拾残兵败将,退入固城坚守。

此时坚守,不亦晚乎?

吴军将固城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可真是叫固城了。

这一天,越军取水的道路,也被吴军阻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