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人物对于历史事件的发生起关键性作用,没有武则天,唐朝的历史一定那么精彩。

伍子胥去世之后,吴王夫差非常开心。

当然也有人为此难过,比如视伍子胥为恩人的白公胜。

没有伍子胥,白公胜不过是父亲被爷爷欺负的走投无路的倒霉蛋,谈什么出身,倘若不是出身在楚国,不是生于王室,恐怕生活还会幸福很多。

所以白公胜很感激伍子胥,虽然他报复的很暴虐,将自己的爷爷鞭尸,但是他毕竟是为父亲和自己报仇了,而且也的确为自己争取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活和未来。

白公胜本来是想为父亲世子建报仇的,当然是向郑国。

我爹不过一个脑残倒霉蛋,他就说造反能掀起多大风浪?你们把他赶走也就是了,何必非要将他杀死?

可是伍子胥赦免了郑国,白公胜碍于情面,也就不好过于执着。

等到楚昭王去世之后,子西和子期拥立越女的儿子子章继位,是为楚惠王。白公胜觉得自己怎么说也是故世子之子,是不是应该给自己安排个关键的一官半职?

可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楚惠王居然并没有照着白公胜想的那样去作。

您的确是故世子建之子,但是再多的冤仇,不也过去了吗?

诉讼时效已过,您还指望在楚国分一杯羹?

白公胜很是郁闷。

等到伍子胥去世之后,他觉得可以对郑国报仇了,于是找到子西,郑国是杀害故世子的凶手!此仇不报,我枉为人子!令尹大人,请您为我发兵一支,让我讨伐郑国,替父报仇!

子西有点为难。

的确,替父报仇没有错,可是楚国已经不是当初的楚国了。

经过了吴国攻破郢都,楚国的雄心壮志和辉煌实力,好像被风吹走的落叶,在诸侯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子西只能说,现在新君刚刚即位,国内政局未稳,您再等待一段时间吧!

白公胜觉得子西这是推辞,那好,那就依靠自己!

他借着防备吴国的机会,招兵买马,日夜训练。而主持训练的家臣,便是从卫国出奔来的石乞。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白公胜再次向子西请求讨伐郑国,说好了用自己的人马作为先锋,这一次,子西没有理由拒绝白公胜了。

人家私人都出钱出力了,难道国家还能说不行吗?

楚国的军队还没出发,已经有消息传来,晋国赵鞅率领重兵讨伐郑国。

谁都知道,郑国是诸侯争霸必争之地,郑国曾经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在楚国和晋国的夹缝里生存。既然晋国攻打郑国了,那郑国别无选择,只能求助于楚国。

最悖谬的情形出现了,本来同意白公胜要讨伐郑国的子西,居然同意了郑国的求助,出兵帮助郑国。

既然楚国都出兵了,那晋国也没有心思和楚国决一死战,很痛快的退兵了。

也许子西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也许……

可是白公胜很气愤,牙都气成骨头了!

好你个子西,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先答应我讨伐郑国,这家伙还没出兵你先去救郑国了,你脑子有病啊?驴踢了还是门挤了?

不同意,情有可原。

同意了,还帮助郑国,那就是故意恶心人!

白公胜决定,先收拾了两面三刀的子西,然后出兵讨伐郑国。

这仇,报定了!

白公胜开始扩大自己的队伍,他找到族人白善,但是白善没有同意。在白善看来,要是和白公胜谋逆,那不是叛国了吗?可是不谋逆,又明显对不起族人。

白善辞职,就在园圃里灌溉耕种,从此不问世事。

白公胜对此非常不满,你白善这是什么态度吗?逃避?

石乞劝白公胜不必在意,我们主要是要召集能人异士。他推荐了市井勇士熊宜僚。

白公胜亲自前去南市拜访熊宜僚。

熊宜僚见到白公胜吓了一跳,您怎么屈尊到此了?

白公胜和蔼可亲的说明了目的,想请你刺杀一个人。

刺杀一个人?

熊宜僚问谁啊?

白公胜说,子西。

子西?

熊宜僚一听,令尹对楚国有功,我不能刺杀他。

又被拒绝了!

白公胜鼻子都气歪了,他拿起剑直着熊宜僚,不同意我就杀了你!

小家子气了不是?

熊宜僚平静的回答,我不过是一介草民,您要想杀,那就杀吧!

视死如归型选手!

白公胜也有点感动,这人品,杠杠的!

白公胜扶起了熊宜僚,请他到自己的府邸,将他当做上宾对待。

劳资双方最高境界,应该还是平等。

可是白公胜的计划并没有因为熊宜僚改变,子西,这仇算是记上了。

等到吴王夫差张罗黄池会盟,楚国非常紧张,边境加强了戒备,就害怕吴军趁机偷袭楚国。而白公胜则趁机命令自己的队伍出击吴国,甚至取得了小小胜利。

这胜利被无限扩大,说成是白公胜大胜吴军。还说白公胜要将虏获的器械送到郢都,这可是代表我们楚国的胜利啊!

这个要求得到了楚国军民一直推崇,必须宣传!

当实力出众的时候,宣传没那么重要。

酒香不怕巷子深。

当实力没那么出众的时候,宣传的重要性就很令人介意了。

酒香也怕巷子深。

一千壮士,押着缴获的铠甲,这队伍在楚国非常拉风,直接到了楚王的大殿上,接受了楚惠王亲自检阅。

白公胜等到楚惠王检阅完毕,还特地介绍熊宜僚和石乞上前,说这是战胜吴军的勇士。

子西忽然感到有点不对,立即阻止了白公胜,没想到白公胜好像没看到子西一样,还是命令石乞和熊宜僚更进一步。

更进一步,石乞和熊宜僚一个人冲着子西,一个人冲着子期就过去了。

不是敬酒,是杀人!

一千壮士,同时动手,大殿上变乱陡生。

本来是检阅功臣,怎么转眼老母鸡变鸭,功臣成了叛臣!

楚国的百官发扬迅速反应的良好素质,瞬间逃跑的无影无踪,而子期被石乞活捉,不过子西就和熊宜僚杀成血人一个,倒在中庭。

白公胜胁迫着楚惠王,他目视着这一切,这不是他的本意,绝对不是。

可是事情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也绝对不后悔。

子西喘息着质问白公胜,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白公胜忽然红了眼喊道,郑国是我的仇人,杀父仇人你知道吗?你帮着郑国,那你就是我的仇人!我为父报仇,有什么错?

子西的眼里闪过一丝后悔,悔不该当初没听沈诸梁的劝告,收留了白公胜,造成今日恶果!

世上哪儿有卖后悔药的呢?

白公胜亲手斩下了子西的头颅,甚至将他的尸体陈列在大殿上。

仇恨果然是一剂毒药,复仇的执念真能让人成为魔鬼。

石乞劝白公胜干脆杀了楚惠王,以免后患。

但是白公胜却觉得楚惠王不过是个无过之人,何必要如此呢?

白公胜囚禁了楚惠王,想立公子启为王,没想到又是一个拒绝者,公子启坚决不听从白公胜的安排。

一怒之下,白公胜杀死了公子启。

石乞觉得白公胜要是不篡位,这可真是白忙活了,而且后患无穷,于是又怂恿白公胜继位。不过白公胜却说应该先召集诸位公子,他将自己的队伍安排在了太庙驻守。

或许是白公胜不希望替父报仇的行为被染上谋逆的色彩,但是既然已经绑架了楚惠王,还能指望将来自己有什么好果子吃吗?

麻烦接二连三的来了。

大夫管修率领家丁攻打白公胜,兵败被杀。

圉公阳就聪明的多,他派人开始挖地道,夜里潜入,成功将楚惠王救走。

而叶公沈诸梁听说事变,连夜发驻地之兵,进逼郢都。

楚国的百姓连夜去郊外迎接叶公的队伍,有人看到叶公居然没穿甲胄,于是惊讶的问,您为何不穿甲胄?我们楚国就指望您了,要是您再被恶人所害,我们怎么办啊?

叶公一听也对,赶紧把甲胄穿上。

不一会儿,叶公又遇到一群百姓,又有人问了,您为什么穿甲胄啊?我们为了国家可以拼死一战,您穿着甲胄,掩面而行,谁能看见是您呢?

这真是……

叶公于是脱了甲胄,连夜进城。

这问题虽然荒唐,但是也能看出民心向背。

得民心者的天下。

叶公竖起大旗,后面跟随的人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庞大。

叶公派人攻打太庙,毫无疑问,白公胜被打败了。

白公胜逃往龙山,准备出奔他国。

但是叶公率领队伍在后面紧追,走投无路的白公胜自缢身亡。

为父报仇没错,但是将个人利益至于国家利益之上,甚至引发国家动乱绝对是错,是大错特错。

石乞埋葬了白公胜,叶公活捉石乞之后,追问他白公胜尸体的下落?

石乞自然保密。

叶公命令支起大锅,烧了一大锅开水,威胁石乞,不说出白公胜的下落,煮了你!

石乞居然笑着说,难道用出卖一个死人换取自己的生存?

他笑着,跳入了沸腾的大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