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要有个目标,冲着目标努力的时候,无论怎么千难万险,也总能坚持下去的人无疑是成功者。

但是这目标一旦实现,恐怕每个为之奋斗的人都会觉得空落落的,就这么完成了?下一步该如何?

猪八戒取经成功,成为净坛使者,不见得比在取经路上被妖精追赶快活多少,虽然辛苦,但是师徒们齐心协力,一同度过寒来暑往,也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曾经的失败者越王勾践胜利了,但是胜利之后他的种种反应却让范蠡不寒而栗。

好像没有为了胜利高兴的意思吧?

怎么高兴?

曾经国破的耻辱,奴颜婢膝的耻辱,为人尝粪的耻辱,早就撕去了越王勾践心上的外皮,有什么样的胜利能够让他忘记过去?

扭曲的性格,沉重的负担,能高兴吗?

范蠡找到越王勾践,请求辞职。

范蠡说的非常恳切,之前之所以苟延残喘,就是为了给越国报仇,如今大仇得报,自己没有必要再留下了。

听到范蠡要走,越王勾践留下了泪水。

这是和自己在石室同甘共苦的忠臣啊!

越王勾践说,你走可以,我杀了你的妻子。要是你留下来,越国我和你共同拥有。

这挽留太血腥了!

而范蠡去意义决,当天夜里,一叶扁舟载着范蠡飘然离去。

第二天,范蠡出走的消息传到越王勾践那里,越王勾践勃然变色,连忙问文种,能不能把范蠡给追回来?

文种说,范蠡有经天纬地之才,谁知道他怎么想的?根本追不回来啊!

是啊,人家决心要走了,勉强是没有幸福的!

文种回到家里,收到一封书信,居然是范蠡写的!

文种急忙仔细看时,却见书信上写的是让自己赶紧离开,说别忘记了当日吴王夫差的警告,狡兔死,走狗烹!而且范蠡还推断,说越王勾践为人残忍,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如今大功告成,再不走,那就危险了。

是这样吗?

文种觉得范蠡可能多虑了,自己为了越王勾践出生入死,出谋划策,他会对自己下手?

不会吧!

而越王勾践思念范蠡,不但封给他妻子孩子百里之地,甚至让工匠用纯金为范蠡铸就了塑像一座,就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栩栩如生。

而范蠡离开了越国,生活的非常洒脱。

据说有一天范蠡回到了家里,带走了自己的妻子儿女,移居齐国。范蠡改名为鸱夷子皮,被齐国尊为上卿。

要不说是金子到哪儿都能发光,范蠡就是这样。

之后范蠡弃官不作,隐居陶山。

在陶山范蠡大力发展畜牧业,同时开始经商,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商人,人称陶朱公。这真是人生最高境界,转换专业如同转换跑道,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啊!

范蠡走了之后,越王勾践索性就当从来没有并肩奋斗这回事,什么论功行赏,你们都想多了吧!不但不论功行赏,而且还日益疏远了老臣。

人都是会心寒的,大臣们纷纷借故告老还乡,而文种想到范蠡的忠告,也随了大流。

不过别人告老还乡没事,对于文种,可未必。

文种当政多年,尤其是在讨伐吴国的过程中,为越王勾践决定了好几个关键决策,越国大臣中嫉妒他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文种这一退居二线,反而有很多告状的,说是文种别怀异心。

真是苍天可鉴,文种要是有二心,凭什么为越国苦心孤诣的奋斗多年呢?

不过越王勾践也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文种才华惊人,这样的人,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那无异于是最大的敌人。

既然是敌人,自然要除掉。

可是要说除掉文种,还真是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毕竟文种也是越国有名的功臣。

这件事情,在越王勾践的心里深深的埋藏了下来。

此时有客人到越国,说起来令人震惊,为了除掉鲁国三桓,鲁哀公居然亲自来到越国,请求越王勾践出兵。但是越王勾践实在害怕自己出兵的时候文种作乱,所以没有答应鲁哀公的请求。

鲁哀公居然就在越国去世了。

越王勾践想了又想,觉得还是不能就这么算了。

想当初吴王夫差对自己心软,饶了自己,给自己留了后路,结果如何?

越王勾践可不想再犯这样的错误。

终于有一天,他前去探望文种。

据说文种已经有病许多天了。

你这么惦记着,能不有病吗?

吓也吓死了。

越王勾践看着文种,看样子是病的不轻。他关心的问候了文种同志的病情,同时表示了对文种同志的关切之情,并且发表了一些看法,越王勾践认为,文种同志是非常油菜花的同志,他曾经说过,有七条计策可以让吴国灭亡,但是现在只使用了三条,吴国就已经灭亡了。越王勾践送给文种同志一样礼物,请他去地下和吴国的先人继续作战。

文种颤抖着接过越王勾践递过来的东西,仔细一看,是当时吴王夫差赐给伍子胥自尽的“属镂”之剑!

文种仰天长啸,这就是对有功之臣的奖赏吗?我真是不该不听范蠡的话啊!片刻文种又笑了起来,也好,和伍子胥作伴去!

文种自尽了。

越王勾践大喜,将文种埋葬在卧龙山,后来的人称之为种山。

卑鄙者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文种起码显示了自己的才华,人生自古谁无死?有何遗憾?

据说一年之后,海水冲毁了文种的坟墓,有人看见文种和伍子胥乘风破浪而去。

当然这也是老百姓对文种的美好想象,但是起码说明,文种在道义上是胜于越王勾践的。

越王勾践在周元王七年去世了,在位二十七年,他经历了越国历史上最惨烈的失败,也成就了越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辉煌。虽然他对功臣的刻薄为后人诟病,但是不失为一代霸主。

其他大国也进入了力量角逐时期,为权臣所困的,不止是鲁国。

晋国原本是六卿执政,范氏和中行灭亡之后,就剩下了智、赵、魏、韩四家。

受到越来越多权臣专政的影响,晋国的四位权臣也觉得有必要进行更加大胆的行动。既然谋逆成为一种流行,再没有人主持公道,那何必谦虚呢?

这四家经过私下会议,居然就将晋国土地私自进行划分,作为自己的封邑,甚至晋国公室的土地比他们的土地还要少。

更加可笑的是,晋国的最高领导居然对此无可奈何,这证明,分裂就在眼前了。

赵氏的最高领导赵鞅,儿子不少,最大的儿子是伯鲁,最小的儿子叫无恤。无恤的母亲不过是赵鞅的奴婢,所以在赵鞅的儿子中身份最为低贱。

作为父亲,赵鞅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出人头地,于是他采取了科学的方法:相面。

赵鞅找到当时最有名的相师姑布子卿,请他看看自己的儿子哪个将来最有成就?

这位姑布子卿不但专业素质很高,而且很有职业道德,在仔细观看过赵鞅的儿子们之后,他非常肯定的告诉赵鞅,将来您的儿子能做将军的,一个都木有。

一个都木有?

赵鞅的心忽然凉了,我们赵氏从开始就是凭着军功在晋国立足的啊!难道到我这就算最后的一任了?

苍天啊,大地啊,这样也太残酷了啊!

姑布子卿看着赵鞅明显受挫,心里也不落忍,忽然他想到什么,问赵鞅,我来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年,跟随他的都是您府里的人,难道他也是您的儿子?

赵鞅基本是惨笑了,那是无恤,最小的一个儿子。

姑布子卿眼睛一亮,我看那孩子有点意思,赶紧叫来我仔细看看。

赵鞅派人把无恤叫过来,姑布子卿一见到无恤急忙行礼,这位是真将军啊!

赵鞅笑了,是这样吗?

赵鞅决定对无恤进行一次考核,他召集自己所有的儿子,包括无恤,进行了一次知识问答。果然,只有无恤能够完全回答出赵鞅的问题,虽然他只是最小的那一个。

赵鞅这次真服了,这孩子果然有天赋,油菜花!

经过姑布子卿的相面和自己的考核,赵鞅宣布,废除伯鲁继承自己家业的身份,而选择了无恤。

天才少年出身低微,父亲的关爱也不能带来永远的一帆风顺。

智伯恼怒郑国不来晋国朝觐,于是联合赵鞅讨伐郑国。正好赵鞅有病,于是让无恤代替自己和智伯一起前往。

在智伯的眼里,无恤不过是个没什么身份的孩子,所以在喝酒的时候智伯就开始灌无恤。

其实饮酒是奇怪的一件事,好朋友遇到总会喝酒过量,似乎这过量就意味着友谊深厚。而不喜欢的人,也经常发生灌酒这样不雅的事情,智伯灌无恤,应该属于后一种。

无恤虽然年幼,但是并不无知。他挣脱了智伯硬塞过来的酒碗,但是,智伯暴怒之下居然将酒碗砸到了无恤的头上。

鲜血顺着无恤的脸流了下来。

这太过了,欺负人啊!

赵氏的将士都准备冲上来和智伯拼命,但是无恤却说不过是小事罢了,轻描淡写的将此事一笔带过。

智伯回朝之后,居然还向赵鞅告状,想让赵鞅废了无恤。赵鞅当然不同意,千挑万选就这一个有前途的儿子,怎么能废了?

这可不是小事了,从此智伯和无恤就有了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