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来到秦国,得到了秦孝公宠臣景监鼎力相助,两次见到了秦孝公,但是结果如何呢?

景监一直在宫门外等候。

他很心急。

不止是为了给卫鞅帮忙,而是景监为了秦国心急,秦国太需要一个能够令国家改变进步的人物了!

这个人,会是卫鞅吗?

终于,在焦急中景监看到了卫鞅的身影,他连忙走上前去问卫鞅,这一次见面结果如何?

卫鞅看着景监急切的脸庞,淡淡的说道,这一次虽然改变了内容,谈论的主要是王道,但是领导好像还是不怎么满意。

景监一听也生气了,我们领导就是要找一个能改变秦国现状的人,你老扯那么远的事儿干嘛?和我们有关系吗?

卫鞅不怒反笑,其实我是故意的。因为我也不了解领导的真实意图,所以我故意这样说试探他到底怎么个想法。要是再让我见到他一次,我一定能够让他满意。

什么?

景监眼珠子差点掉出来。

费了牛劲让你见到了最高首长,你说你是故意的?你还试探试探领导?没事儿吧你?

景监简直无语了,只能说,两次都没有结果,恐怕我也不好说了。

是,的确没办法说了,难道要告诉秦孝公,您千万别介意,先前那卫鞅两次见您,都是试探您。

试探?

试探秦孝公?

您是耍猴呢吧?

第二天,景监早早前去见秦孝公谢罪,根本没敢提卫鞅的请求。

等到景监回来之后,卫鞅询问景监,您跟领导说我们见面的事情了吗?

景监说没有。

再说?

赛脸呢?

卫鞅神情很是落寞,可惜我这一片苦心了!那既然这样,我就告辞了。

景监说您这是要上哪儿去呢?

卫鞅言辞慷慨,难道天下除了秦国就没有别的国家了吗?一定有需要人才的国家,也一定有为了人才能够委屈自己的人。

这话一说,景监也难过了。

难道我们秦国就真不是人才的用武之地?

景监沉思片刻,告诉卫鞅先别着急,再等等,五日之内,一定回复卫鞅。

景监这几天见到秦孝公只口不提卫鞅的事情,他觉得还是要等待时机。终于,他等到了秦孝公的叹息。

景监故意问秦孝公,您为何叹息呢?

秦孝公说,当日齐桓公说遇到管仲,就好像鸿雁插上了羽翼,寡人也有雄心壮志,可是寡人却没有找到自己的翅膀。难道我们的大秦,就要永远在西疆沉睡吗?

景监正色对秦孝公说道,您有求贤若渴的心,那么秦国一定会得到真正的谋士,真正的人才。现在臣推荐的卫鞅就是这样的人才,他说自己有帝、王、霸三术,之前对您说过了帝王之术,可能和我们秦国实际相差太远,但是霸术他还没有对您说过,您看是否要见见卫鞅?

卫鞅?

秦孝公听到这个名字没有一点想见面的感觉。就是那个满口先王哲学的书呆子?

霸术?

唯独这两个字火花一样点亮了秦孝公的心。

既然现在秦国没有好的人才,那就见见何妨。

反正也见过两次了,不在乎多见一次。

秦孝公一见到卫鞅就急切的问,你既然有霸术,为什么不先对寡人说呢?

卫鞅坦然说道,臣之所以没有先说霸术,是因为帝王之术在于顺应民情,而霸术一定是违背民情的。

秦孝公很奇怪,违背民情?那还能称霸吗?

卫鞅说,要想称霸,就一定要进行改革。但是民心都是希望平安稳定的,老百姓谁能喜欢变革呢?因为变革不但是对现有秩序的破坏,更意味着对老百姓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但是只有变革,才能让国家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等到称霸之后,所有的人才会明白,当时变革的人是多么油菜花呢。

秦孝公觉得这话说的有理,要是没点变化,就这么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也不用特意招聘人才了。

就是因为想迅速发展,才会希望有好的路子。

秦孝公表示愿意听卫鞅说说其中的道理。

卫鞅将自己的治国理念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只有国富,才能有实力发动战争。而只有军事力量突出,才能称霸。要想国富,必须发展农业,而且在国内必须赏罚分明,这样才能令行禁止。

这道理说得非常对,打仗总是用钱去打的,没钱就没军备没粮草,难道要作丐帮?

秦孝公表示这样自己能够做到。

但是卫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让国家富强,必须有专门人才,而且还得委任此人行使特权,特别是不能三心二意,别人说什么就动摇了,那可就坏菜了。

秦孝公琢磨片刻,是这个道理。

秦孝公正听得高兴,卫鞅却起身告辞了。

秦孝公说这就完了?还有具体措施呢,你还没说呢!

卫鞅说您先思考思考,能不能做到这几点。等您决定做了,我再说不迟。

看来卫鞅果然非常聪明,他先说明理论,而且要到秦孝公的信任,然后才说具体细节。假如秦孝公没有那样的决心,则说什么都是白搭了。

卫鞅走后,秦孝公仔细思考了卫鞅提出的观点。

秦国军事实力不弱,但是要说称霸,真没有一定的把握。再看国力,更不能和齐国等其他大国相提并论。

基本上是七国之中的边缘国家。

第三天,秦孝公召见卫鞅,说明自己决心改革的想法,询问卫鞅具体的做法。

卫鞅详细解答了秦孝公的疑问,君臣对答三日三夜,毫无倦色。

看来卫鞅的确是个人才。

秦孝公觉得眼前的世界忽然开阔了许多。

秦孝公任命卫鞅为秦国左庶长,将秦国国政委任于卫鞅,甚至追加命令,凡是违抗左庶长命令的,斩无赦。

不光这样,秦孝公还赏赐卫鞅第一区,黄金五百镒。

平民卫鞅,忽然成为了秦国相国,秦孝公眼前最炙手可热的宠臣!

然而要让卫鞅的改革办法彻底实行,还需要民众的信任。

信任,特别是民众对官员,对秦国最高领导的信任,其实是非常难得的。

卫鞅为了树立秦国说一不二的公信力,在咸阳开始了一次实验。他让人在咸阳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派官员守着这根木头,同时命令,谁要是能把这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赏十金。

搬一根木头就赏十金?

什么木头这么金贵?

从南门到北门有这么费劲吗?

逗我们玩儿呢吧!

老百姓议论纷纷,看热闹的很多,但是没有人去执行命令。

谁要是搬了木头,真从南门到了北门,万一最后是骗局,那不是白给大家一个笑料?

娱乐大众呢?

卫鞅觉得,这是十金太少了,所以老百姓不屑于去执行命令,他把赏金提高到了五十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个人觉得秦国从来没有因为什么事情重赏过老百姓,那就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他说了赏五十金,到时候五十金没有还能没有点小奖励?类似于精神文明奖之类的?

这下子整个咸阳城轰动了,老百姓都扶老携幼的出来看热闹,看啊看啊,真有傻子去搬木头了!

看看到底结果怎么样?

看管木头的官吏将消息报告给卫鞅,这正是卫鞅想要的结果。

卫鞅表彰了这位百姓,你真是我们大秦的优秀子民!我们一定是讲信用的,这样,五十金就赏给你了。

五十金就这么赏给他了?

就搬了一根木头?

从南门到北门?

不知道有多少人暗自悔恨,想那么多干嘛,我怎么没去搬木头呢?

这件事情在咸阳城传的纷纷扬扬,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更多的老百姓感到了咸阳的变化,这不是一言九鼎是什么?

五十金取得秦国百姓的信任,卫鞅赚大发了。

这件事情改变了老百姓对秦国的看法,卫鞅趁机宣布了新法。

这新法上对秦国进行了全方面的定位,一是迁都咸阳,二是设立县制,执行新法;三是鼓励百姓开荒种地;四是规定赋税,秦国不再执行井田制十一税率,所有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国家按照土地的面积征收赋税;五是鼓励经商,男耕女织,勤劳者免税一家,懒惰者没收为官奴,工商业也要征税;六是根据军功奖赏士卒,不论出身,凡是有军功的人享受更好的待遇;七是连坐法律,五家为保,十家相连,如有一家犯罪,九家举报,不然就全部腰斩。最后是所有人必须遵守新法,无论贵贱。不遵守的,杀无赦。

可以看出,卫鞅按照自己的想法对秦国进行了重新设计,这样的秦国是注重生产,注重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但是也是严刑酷罚的。

当然这在秦国百姓之中引起了轰动,好好的就变了?什么都变了?

卫鞅为了维持自己新法的有效性,将凡是非议新法的百姓都发为边境戍卒,而大夫甘龙、杜挚由于私下议论新法也被废为庶人。

好一个雷霆手段!

真正的雷霆还在后面……

秦国的百姓也没想到,这位左庶长如此厉害,连议论一下都发配边疆了,一时之间没人敢议论新政,所有的人见面都互相使眼色,秦国进入了默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