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顺接触的越久,越能被高顺的人格所折服,现在的赵云正是这样,才和高顺接触两天的时间,就已经成为高顺的铁杆支持者了。

其实,高顺的魅力,不在于他的武力,也不在于他的势力,关键是,现在的高顺比起以前更加有亲和力,这种亲和力并不表现在他对你说话如何如何客气,或者如何地给你高官厚禄,而是他真正地不在乎自己,而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跟随他的这些人身上。

能做到这样的人,到底有多少个?高顺这三世都没有把自己的生死放在第一位,到了这一世,更加把注意力放在了陷阵营等这些跟随他的并州军,包括后面加入的各种属下身上,也正因为这样,三世都获得了部下的绝对追随,这一世,更让双方达到了一个极高的默契。

赵云看着眼前的高顺,熟练地帮两位神医针对病人做着各种检查,心里面很佩服高顺,现在的高顺可是并州的州牧,一个国家才多少个州牧,高顺现在做的事情,他安排任何一个在座的将领,大家也都会心甘情愿去做,但按高将军的意思,你们没学过这些医护防治,别感染了,这些大家也都不懂,但就这个意思,大家知道,病人不知道什么病,需要特别防备,别人病人的病传染了。

既然这病能传染,高顺还要主动帮助两神医检查,那不同样是冒了风险,这个风险,高顺能冒,自己这些人却因为对此无知,而被拒绝在外,作为属下,这些人哪个不都为自己此刻的无能而懊恼。

看着检查完病人的高顺、华佗、张机三人,走到一边,洗手讨论病情,赵云心里面暗自下着决心,一定要学会这个所谓的战场医护,以后再不能让高将军冒这样的危险,要冒险,我赵云自己来,高将军不能有任何意外,他提到的家园,还需要努力去实现。

“主公,以后这种事情还是我和仲景来做就好了,”看着高顺洗完手,拆掉手上绑缚的布条,华佗忍不住劝道,想当初自己还要以什么要求来作为投靠的条件,现在想想,当时是多么的无知,这样一个主公,对于合理的要求,哪一个不都会答应,现在,对于不知道病情的情况下,还主动出来帮忙,看他这熟练是手法,相信也没少做这种事。

“是啊,主公,还是我和元化来处理这些,我们对这些比较熟,”张机也出言相劝,现在,高顺在张机心里,成为了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主公,当然不希望高顺参与到这种危险之中来。

“好了,不说这些,看两位刚才的神色,两位神医是不是发现了什么?”高顺当然不去理会这些,他自然知道自身的防护,即使这个绑布条等建议,也是高顺提出来的,避免和病人直接接触,作为医者,两神医经过高顺的短暂解释,自然也接受了此项建议。

“仲景,还是你来说吧。”华佗把话题抛给了张机,“毕竟,你的那个方剂学应该对这个很有用。”

“好吧,我来说说,”张机和华佗在医学上倒也不谦让,是自己的,自己就出来解释,“我和元化刚才发现,这个病人可能中的是尸毒。”

“尸毒!”高顺忍不住念出声,按现代医学来说,也就是尸体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然后繁殖的病菌感染到人体身上。

“的确,或许还可以称之为瘟疫,在这方面,我和元化都没有很好的方法处理,也只能通过药剂来养着,不过,这些,只针对初期得病较轻的病人,”张机反过来看着刚才诊治的病人,“而他,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实在是拖得太迟了。”

“想来是洛阳的那场火,把一切都给烧没了,只剩下了一堆尸体,所以我们一路看见,很多因为这些尸体没有妥善处理,而染上这种尸毒,最终死亡的人”张机在一旁忍不住补充。

“是啊,战争。”高顺默默念着,这场战争,把整整大汉五千多万人口,锐减到不足千万,除了真正死于战争的人,还有多少人死于这些疾病之上。

想当初,黄巾作乱动不动就是百万黄巾,几百万的黄巾,到了曹操赤壁之战,能发的兵也就是号称的百万,那时,已经是三国初具形态的年代,再经历三国的战乱,这百万的士兵也拿不出来了。

“两位神医,你们先好好研究这个病,看需要什么药材,需要什么条件,我们先准备好,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维持多久,我大汉几千万的人口,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死在这场战争下。”高顺未雨绸缪,反正这两神医都在,需要什么,至少高顺愿意付出,自己可不想自己的人死于这种无谓的疾病上,这场灾难也要尽早地解决掉。

“将军,能不能再弄些医术回来?”张机自然从华佗那里也看过高顺给的三部医书,所以想让高顺再找找,能不能再弄些珍本。

高顺自然知道张机所指不是一般的医书,心里暗想,要说医书典籍,除了董卓那里,肯定有洛阳皇宫搜刮的各种珍本,其它的途径或许也就是那些世家所收藏了。

“也不是没有办法。”

“果真如此?”听到高顺如此说,两神医都忍不住兴奋,“还请将军指教!”

“董卓他不是将皇上劫掠到长安了嘛!这洛阳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也都给他带到长安了,相信很多手稿书籍也都在长安,如果能从长安弄来这些书稿,相信里面肯定会有不少皇宫收集的医书,对两位神医的研究应该有所帮助。”高顺看着两神医,因为自己的话语,逐渐出现吃惊的表情,心里也在盘算着。

为了蔡邕,自己也会到长安一趟,现在牵涉到整个大汉的根基,不管怎样,就算为了自己的并州人马,也要取这长安走一遭,而且,自己也答应了阮瑀和杜畿,这就更加坚定了去长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