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又名痘疮,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发疹性疾病。早在晋代时,著名药学家道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有记载,他说:“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者多死”。同时他对“天花”的起源进行了追溯。指出:此病起自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公元二十三——公元二十六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天花”病的记载。书中还说:“永徽四年,此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这是世界最早关于“天花”流行的记载。对于“天花”书中尚载有具体治疗药物方法。

东汉末年瘟疫流行,我自己见过的就有好多,伤寒,疟疾,霍乱,我见过得多了。在广陵的时候我还见过小虫病,也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血吸虫病。天花倒是只见过一两例,不过都是后遗症患者,说白了就是麻子。但是这种人现在也很少见,原因无它,这种病的死亡率太高,达到二分之一以上,就算是挺过来了,也得落一脸的大麻子。所以很多人一发病就被当作神厌鬼弃的人物,活活的烧死了,以此来杜绝天花的流行。这也是现在这个阶段根治瘟疫最好的办法,虽然有些残忍。

青州流行过伤寒,霍乱和疟疾,在我的大力督导下,青州人民已经改变了喝凉水吃生肉的习惯,使得这一主要传染途径得到了迅速的控制。隔离制度在秦朝的军队里就有了,拿到汉朝用自然也是百试百灵。何况青州的军队实力强,又十分的受百姓爱戴,因此老百姓都非常配合,这也是我们能够迅速控制瘟疫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华佗老头的努力,青州数次都从瘟疫的魔爪里解救了无数的百姓,几乎成了瘟疫流行以后大家想到的第一避难所,这也是为什么青州人口会暴增的一个主要原因。

青州人口的暴增,带来的附带效应就是周边地区瘟疫流行,过境的百姓可不管会不会把瘟疫带到这些地方,所以跟青州接壤的主要大路上现在都人烟稀少,一听到又有瘟疫患者大军来了,都扶老携幼的避难去了。

青州虽然有多次治疗瘟疫的经验,却独独缺乏治疗天花的办法,就连神奇高手华佗先生也对这种疾病束手无策。不过幸好中原地区很长时间都没有爆发过天花了,而我也是从几个麻子身上才知道这年头有天花的。但是现在听说三秦大地上居然正在流行瘟疫,而且正好就是连华佗先生都谈虎色变的天花,能不让我感到忧心吗?

不光我担心,贾诩和郭嘉也都感到害怕,就连那些武将们听到天花流行,一个个也全都变颜变色的。吕布干脆这么说:“主公啊,痘疮非人力可敌,不如退兵吧,要是咱们的士卒感染上了痘疮,恐怕就不是死几个人的事了。这可比攻城略地危险多了。”

许褚和关羽也在边上随声附和:“是啊,这痘疮太可怕了,我们还是退兵吧。”

郭嘉叹了一口气:“撤兵?你们也不想想,是那么容易就撤得了的吗?你们以为袁绍为什么供应给河东的百姓粮草啊?他肯定是准备好了,才会给咱们粮草的。断我们后路的计策,肯定早就在实施过程中了,咱们回军必定得跟袁绍打一仗。”

“那就打呗,谁怕谁啊?”许褚瓮声瓮气地说。

“你想得太简单了,咱们一过去,袁绍必然是堵住函谷关口,一场硬仗不说。咱们的粮草也堪忧啊,你以为他为什么只给三万石粮食,他那是早就算好了的,咱们要是不能够在半个月内拿下长安,就得面对粮荒。而且只要咱们只要一回军,河东的袁绍兵马必定撤退,河东百姓的吃饭问题谁负责啊?要按咱们主公的性子,恐怕连函谷关都过不去,大军就都得饿趴下了。”郭嘉喝了口酒,慢慢地说。

贾诩补充道:“这些是表面的,更深的东西你们还没看出来,主公如果进兵拿下长安,杀死董卓,解救了当今圣上,那么咱们还能站点儿上风。但是,如果咱们到了这里,又退兵的话,联军就会有话可说。明明青州军有机会解决董卓这个祸国殃民的坏蛋,为什么又退回来了?因为陈青州手里有传国玉玺,因为幽州刘老头和他密谋要篡夺刘氏天下。他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窥伺神器,实属罪大恶极,前边打董卓都是做给大家看的。那时候主公还不成了人神共愤啊?你还想打袁绍?只要你敢动手,这罪名就做得更结实,那时候大概除了董卓,天下恐怕已无人之罪可与主公比肩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怎么办啊?你们当初可是信誓旦旦地说没问题,我们才出征的。现在进也不行,退也不行,你们倒是想想办法啊!”关羽也有点儿着急了。

“怎么办?还是主公拿主意吧。”贾诩说。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我,我要是在这个时候也惊慌失措的话,大家肯定得乱起来,所以我装作非常镇定的样子给自己倒了杯酒,轻轻的的泯了一口:“现在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我和众家谋士早就分析过的。当初在河东的时候,我就以为袁绍是要借着河东粮荒,逼我退兵。但是没想到,他给了咱们三万石粮食,还担负起了救济河东的责任。这让我觉得肯定有什么不对,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虽然我也知道他会逼迫咱们退兵,却根本想不到会是三秦有痘疮流行。所以我觉得这场瘟疫袁绍肯定知道,甚至有可能就是袁绍他们搞出来的,要不然,以董卓的残忍好杀,这痘疮绝对不可能在三秦大地肆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