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市“两新”组织得到迅速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5年底,本市“两新”组织从业人员达到560余万,占全市就业人员总数的58.8%;“两新”组织所创造的GDP占全市GDP的42.5%。“两新”组织在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占领这块阵地,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这几年的工作,“两新”组织党建、发展与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到2006年底,本市基本完成市委确定的三年完成“双达标”的目标任务,“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促进了“两新”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但是,在这一新的党建工作领域也碰到不少新问题,如“两新”组织及其从业人员流动变化快,业务活动范围遍布全国乃至全球;信息技术日益渗透进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网络成为“两新”白领的主要信息来源;“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通过网络出现新的社会动员模式和组织方式等,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探索。

从上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在“两新”组织中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开展党建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早在2004年8月,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到市社会工作党委调研时就提出了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要求。2005年5月2日,王安顺副书记又针对“4·16”涉日游行事件组织策划者利用网络、短信进行组织活动的特点,要求市社会工作党委针对“两新”领域新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管理与引导。根据市委领导要求,市社会工作党委于2005年组织开展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两新’领域党建工作”的专题调研。通过调研达成共识,在这一领域要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管理和引导,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积极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高科技化,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2006年,在委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市社会工作党委成立了“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项目组,进行“两新”组织信息化系统的组织开发,并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卢湾、黄浦、静安、长宁、闸北五个区进行试点。根据委局领导对“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提出的“三、二、一”工作目标(即进行三个探索:探索“两新”领域基层党员管理新方法,探索新形势下党的声音传播的新途径,探索“两新”领域基层活动的新方式;加强“两个功能”:即互动与服务功能;形成一个体系:从市、区(县)到街道的“两新”领域管理工作的协调体系),经过上下多方努力,连接市、区(县)、街道三级网络体系、三网联动(公务网、政务外网、互联网)的“上海市‘两新’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体现“两新”组织工作特点的“上海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互动网”基本建成,进入全面、扎实的“试功能、试保障、试效果”的运行状态。

一、推进“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和目的

推进“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是由“两新”组织的重要地位、“两新”组织从业人员的特点和党在“两新”组织工作的落脚点及实际工作情况决定的。

(一)“两新”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需要各级党和政府引起高度关注“两新”组织是我党的重要执政基础之一,是我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党推动经济领域发展的执政方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两新”组织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本市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近4000亿元GDP,非公有制经济所产生的效益、所交纳的税收、所提供的就业,极大地支撑了党的执政基础。另一方面,“两新”组织越来越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和重要社会基础,是协调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矛盾的重要组织。同时,“两新”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上海从业人员近60%的人工作在“两新”组织,“两新”组织集聚了众多的优秀人才,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重视“两新”组织的群众工作。

“两新”组织具有突出的特点,即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流动性强、变化快;“两新”从业人员白领青年多、思想活跃,敢于发表意见;“两新”党建活动缺资金、缺场所、缺资源;“两新”党员分布广、聚集难、隐形党员多、参与党组织活动少。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开拓思路,提出解决方法和出路,其中利用网络方式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此外,“两新”领域与传统领域不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明显感到,“两新”领域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四个心态”,即“边缘化中的失落心态;激烈竞争中的重负心态;岗位变动中的恐惧心态;追求平衡中的宣泄心态。”这些心态如果长期得不到疏导,就很容易诱发各类社会问题,甚至滋发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加强互动和服务,疏导“两新”领域人员的思想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

(二)“两新”组织从业人员由“单位人”走向“社会人”,需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社会人”变成“组织人”随着“两新”组织的发展,大量的从业人员涌向“两新”组织,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但目前绝大多数“两新”组织没有行政主管单位、受市场影响较大、变动较为频繁、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的情况比较普遍,以传统的信息传达通道无法及时获得“两新”组织从业人员的变化情况,导致大量“两新”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处于党的工作视野和联系之外,党难以对其进行规范和约束,难以对其利益进行有效保护,难以协调出现的矛盾,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有所削弱。有些“两新”组织即使已经成立了党组织,但受到各种条件的局限,在党员和群众中的影响比较有限。很多“两新”组织的党员参加跨单位的联合党支部,但由于联合党支部的党员来自四面八方,较难组织各项活动,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往往不能深入。

“两新”组织中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青年“白领”,包括大量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党员,这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也是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重要方面。青年“白领”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手段比较普遍,对技术、信息和社会变革的要求比较强,学习意识较强,注重根据工作岗位、业务要求和人际交往的需要加强新信息、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掌握和运用。青年“白领”与网络等信息手段具有某种“共生性”,习惯于通过上网等方式舒解压力和情绪。调查发现,在35岁以下的“两新”组织从业人员中,上网获取新闻已成为继电视(36.1%)之后的第二大主要渠道,占到了35.7%。因此,借助信息化手段在“两新”组织的青年“白领”中开展党的工作已经显得越来越迫切。针对“两新”组织从业人员,特别是青年“白领”群体的特点,必须要运用他们熟悉的方式与之开展联系、沟通和交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需要党和政府更新服务手段

在“两新”组织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切实加强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和政府管理服务工作,不仅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改进政府管理服务的必然要求,还是党和政府通过这一领域更好地联系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

2003年8月和2004年7月,市委、市政府先后决定成立中共上海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和上海市社会服务局,负责为“两新”组织发展提供综合协调和服务管理,目的是充分利用党政资源,构筑“两新”组织党政服务平台,通过党政合力,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和政府服务与管理职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工作体系,把“两新”组织及其人员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促使“两新”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使“两新”组织在繁荣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传统的方式在“两新”领域内难以有效发挥效力,信息化成了促进党和政府服务的有效方式。通过建设党和政府的业务工作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把握“两新”组织发展趋势,推进“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提高党政服务效率,更好地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四)在现有工作方式、人员配备的条件下,需要运用信息化技术积极创新“两新”组织基层党建工作本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体制建设目前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在市的层面成立了市社会工作党委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在区层面,经过2年多的努力,已有15个区建立了相对应的社会(综合)工作党委,其余4个区县的工作由组织部组织科承担;在街道(社区)层面,中心城区基本成立了相对应的综合党委,大部分郊区也成立了相应组织。从整体上来讲,“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三级网络正在形成过程中,体制机制还未完全理顺。目前各区(县)社会工作党委、组织部组织科,各街道(乡镇)综合党委中以公务员身份从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人员数量非常少,虽然招聘了一批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从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但党务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的比例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相比之下,作为工作对象的“两新”组织有着数量大、独立性强、流动性强、变化快等特点,现有的党务工作者数量与之相比可谓是“杯水车薪”。况且在这个领域开展党建工作完全不同于传统领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

在今年完成“双达标”目标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也仅覆盖了全市2%的“两新”组织,还有相当数量的“两新”组织既没有党员也没有党组织。要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实现在“两新”领域党的工作全覆盖,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适应面广量大的“两新”组织实际情况。因此,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两新”组织综合服务信息化系统已经显得越来越迫切。通过整合现有的市公务网、市政务外网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建立覆盖市、区(县)、街道(镇)三级党和政府管理机构的业务工作平台,实现对“两新”组织及其党组织数字化、网格化、动态化和人性化的服务与管理模式。

(五)实现“两新”组织党建三个探索,需要总结信息化工作经验

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会服务局在总结卢湾区运用“党的基层工作信息系统”的经验基础上,加大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力度,构建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会服务局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开发视频会议、分析演示、信息群发、语音交互等功能,利用信息采集、汇总和输送网络,形成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两新”领域网络平台,沟通百业、服务百姓,吸引“两新”组织从业人员共同参与。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实现“两新”组织党建三个探索:一是探索党员管理新途径。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信息收集和数据统计,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两新”组织的发展状况、趋势和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便于“两新”组织党员及时接转组织关系;逐步实现与工商、统计、财税等部门的横向连接,整合各方信息资源。二是探索党组织传递声音的有效途径。利用信息群发等功能,使上级党组织能够向下级党组织、党组织能够向党员及时传递中央、市委的重要精神,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三是探索党的基层活动新方法。在坚持党的传统组织生活方式的同时,按照“小型、分散、多样、有效”的原则,尝试新的有效活动方式,通过互动系统的建立,使党组织和党员即使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也能进行思想和信息上的交流,使党组织能够及时掌握党员思想动态与社会舆情,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体现党的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

推进“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大对“两新”组织的服务力度,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性,完成市委市府赋予的工作职责,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快速发展。具体体现在:

(一)更好地在“两新”领域传递党的声音

在新兴的“两新”领域,传统的以通过层层开会传达上级精神、通过召集会议统一党员思想、通过手工方式收集处理信息数据、以书面材料作为依据开展工作的方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两新”组织变化快、党员流动性大等特点的党建工作需要。在“两新”组织中,党员是分散的,参加组织生活大多要利用业余时间,将一定数量的党员集中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已经变得越来越不现实,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传达精神、统一思想的目的。

在这方面,现实已经给我们敲了警钟。在“4·16涉日游行”中,组织策划者是大量利用手机短信和互联网平台进行联络,而我们党政部门在处理应对方面,还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方式和手段,通过层层开会、组织集体观看内部参考片等方式来宣传和动员,这些工作方式和手段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急应变能力差,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置。传统工作方式在“两新”领域效果也不理想,存在大量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对“两新”组织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协调和指导手段在现实需求面前显得比较落后与无力。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一旦掌握一种信息方式就拥有了一种新的传播思想的权力与影响力,可以成为教育、传播和接受信息的有效载体。网络信息的传播和接受所具有的开放性、即时性和全球性的特点,理所当然地成为各种思想传播的重要场所,我们如果不及时占领这个阵地,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就会乘虚而入。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

(二)进一步取得“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主动权

十六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明确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作为主管“两新”领域党建的大口党委,市社会工作党委要指导“两新”领域党组织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为“两新”领域党组织履行职责创造条件。市社会工作党委必须了解和掌握“两新”组织的现有情况、产业分布、发展态势,了解“两新”组织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分类情况、知识结构等,以便组织相关工作。

“两新”组织数量多、普遍规模小、流动性强、变化快,在实践中发现,利用传统方法进行党的工作,其效果有限,难以满足当前工作的要求。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信息难以上下沟通,更无法形成共识而快速反应,“4·16”涉日游行事件就是最好的说明。在随后发生的中日关系敏感事件上,市社会工作党委要完成市委布置的“做好‘两新’领域的稳定工作”任务,工作十分被动。

为了担负起市委赋予市社会工作党委的职责,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市公务网,建立连接市、区县、街道的三级社会(综合)党委的政(党)务信息化系统,实现及时反应“两新”组织信息和“两新”组织党务工作信息,快速应对热点问题引发的思想意识变化事件,实现三级党委之间的信息共享互通,实现党务工作部署和协同工作的量化管理,取得工作上的主动权。

(三)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咨询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会服务局作为“两新”组织的指导机构,要总体掌握本市“两新”组织发展的动态,通过对“两新”组织结构情况、分布情况、经营情况和从业人员情况的研究分析,向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支持,确保“两新”领域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目前“两新”组织的各类信息分散在工商、税务、统计、质监、社团等多个部门,各部门按照各自的业务范围掌握相关信息,信息分散、凌乱、不完整。为了准确地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供可靠数据,有效指导“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我委局一是依靠工作人员到相关部门调研、索取资料等方式了解“两新”组织信息;二是利用基层党务工作者便于了解和掌握“两新”组织变化的特点,将“两新”组织信息收集上来,通过汇总再向市委、市政府提供数据。但目前这种传统与落后的收集信息方法,一是工作难度大,资料不全,信息变化跟不上;二是各区、街道工作人员收集的信息绝大多数为纸质,其规格零乱,不便整理,影响信息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建立一个信息化工作平台,把分散在相关部门的“两新”组织信息利用公务网及时进行汇总整理,进行综合分析;把基层收集到的变化信息及时加以充实,才能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供比较客观与完整的信息。

作为新成立的部门,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会服务局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刚刚起步,无论是对非公经济的管理、对社团的管理、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对“两新”人才的管理、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都缺乏合适的信息化应用支撑,从而使得对信息掌握的量度、广度和速度均不能满足进一步工作的要求。通过上海市“两新”组织综合服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整合现有的数据资源,建立具有权威的基础数据信息库,将“两新”组织、从业人员、人才及党建等相关数据统一收集整理,对其发展状况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制定正确的政策,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增强行业协会管理服务能力,促进行业发展

上海目前已有市级行业协会206家,涉及23个委办局,在沟通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联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整体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全国行业协会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先发效应。在实践中,部分管理和服务能力较强的行业协会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已经得到良好的成效,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行业协会网站进行信息发布,并进一步成为企业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了行业协会与会员单位之间

、各会员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有的网站更进一步建立起面向全国的行业信息交流平台;二是采用内部工作管理系统对内部资料和内部工作进行管理,从而既促进了工作效率,又加强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但是,在全市206家市级行业协会中,拥有运行良好的信息化系统的行业协会寥寥无几,大部分仍停留在“静态网站”的初级阶段,许多网站连基本的信息发布功能都不具备。受限于经费、人力等原因,大部分行业协会虽然非常希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但无力承担。

市社会服务局按照市政府的“三定”方案,作为全市行业协会的协会业务主管单位,在工作中感到,要实现韩正市长对行业协会工作提出的五点要求,除了继续完善各项机制,认真做好各项日常工作之外,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建立全市行业协会服务平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的作用,有效地密切与政府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有力推动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发展,更好地树立企业信用形象,提高诚信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守法诚信经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共享信用数据资源;鼓励行业联合经营协调发展,打造行业信用环境,推动规范行业技术标准,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五)加强行业协会监督,促进行业协会规范管理

目前我市市级行业协会已发展到206家,行业协会会长、秘书长等专职工作人员3000余名。随着行业业务的进一步细分,行业协会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多。面对如此庞大的队伍,市社会服务局社会团体服务处仅有7名工作人员,传统的对单个部门逐个管理、通过年检报告进行工作监督的管理模式已经显得滞后。

按照成为“有限政府”的要求,必须调整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服务平台,提高信息互动,强化业务主管单位间沟通,形成整体合力,加强对行业协会工作的指导、实现及时在线监管、公布行业协会工作评价标准、及时得到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反馈意见、网上递交日常考评内容、考评结果在网上进行公示等工作方式来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行业协会,责其整改或退出,树立行业协会社会公信度,接受社会、企业的广泛监督。

二、“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的现状

目前上海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尝试,积极探索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功能定位、信息平台、管理体制,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两新”组织党建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初步探索

目前基层党务工作者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使用的信息化手段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MSN、QQ等较为普遍的通讯和联系方式。利用这些使用便捷、符合青年“白领”生活习惯的信息手段通知相关“两新”组织党员参加各项活动,及时反馈党员的情况,加强联系,形成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

2.建设专门的党建网站。市委组织部建设了“基层党建网”;各个区都建立了党建工作网站,普遍都建立了信息发布、资料下载、学习交流等功能。在街道镇层面,以“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为党建信息化目标。有的区建立的社区党建网站已经覆盖到了50%以上的街道。

3.开发设计专业信息系统用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如在卢湾区各街道的党员服务中心安装了“易派司(EPAS)党的基层工作信息系统”,将手机、网络和电话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信息管理、语音留言、短信群发等功能。这样街道党可以直接将各种信息发送到已在信息库中登记的“两新”组织党员手机上。党员可以回复手机短信,也可以通过电话留言的方式反映自己的各项要求。

(二)信息化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从工作实践来看,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得党建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了扩展,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工作对象得到了延伸,工作容量得到了扩充。利用信息手段进行党建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基层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和管理的效率,如及时向党员群众传达党组织的要求、方便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突破时空条件的限制及时下载有关文件和学习资料等。各种远程交流、沟通与视频互动,增强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拓展党组织与广大群众沟通的渠道。实践证明,信息化手段适合“两新”组织竞争压力大、流动性强、分散性大、组织程度低的特点,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工作方法。

另外,信息化手段在紧急时刻更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05年“4·16”涉日游行期间,卢湾区各街道积极贯彻市委精神,利用“易派司(EPAS)党的基层工作信息系统”,向所有登记在册的“两新”组织党员共发送短信和电子邮件5000余条(件),在第一时间内将党的声音传遇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会服务局“两新”组织信息化建设现状

市社会服务局已建成对外政务公开网站,提供“两新”组织的信息公开、最新动态、政策法规、局长信箱、监督投诉、申请表格下载等栏目。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仍处于试点运用阶段。根据前期部分基层信息化实践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我们认为,吸取前期工作的成功经验,建设全市统一的业务工作平台,将是在全市层面实现高效党建业务工作,提供党建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目前委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建设“上海‘两新’组织综合服务信息化系统”,是实现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凝聚力、组织化”的工作目标和实现上海“两新”组织跨越式发展首要的、迫切的任务。

三、“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内容

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会服务局针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当前发展要求,着眼于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着眼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着眼于提高“两新”组织的发展能力,积极推进上海“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一是利用现有的市公务网、市政务外网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建立覆盖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党和政府管理机构的业务工作平台,实现对“两新”组织及其党组织数字化、网格化、动态化和人性化的服务与管理。二是利用互联网,利用党政机关掌握的信息资源和导向作用,建立面向全市“两新”组织及其基层党组织、党员和优秀人才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加强党的凝聚力,增强党员群众的向心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三是建立行业协会服务平台,着眼于提高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和对自身的管理能力,促进行业协会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同时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日常监督。

(一)“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概况

上海“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包括建立面向市社会工作党委及各区(县)社会(综合)工作党委工作管理的业务工作平台、面向“两新”组织及人才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和旨在加强行业协会服务和管理能力的行业协会服务平台等三个相互紧密联系的信息化平台。

1.业务工作平台

业务工作平台是依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根据市社会工作党委作为大口党委的特点,为市社会工作党委及各区(县)社会(综合)工作党委、街道(镇)综合党委等“两新”领域的党务部门进行日常业务工作而建立的信息化平台,旨在形成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管理体系,并利用GIS系统,根据园区、社区、楼宇党建工作的特点,形成数字化、网络化、动态化和人性化的服务管理模式。业务工作平台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基层党组织活动管理、党建工作管理和查询统计分析等模块,供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两新”组织党务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使用,实现信息上传下达。

2.综合服务平台

综合服务平台是为“两新”组织及其基层党组织、党员和优秀人才提供服务的信息化互动平台。这一平台具有三大价值:一是为“两新”组织提供周到的政府互动服务,努力为“两新”组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从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设角度,及时将党的声音传递给基层党员,并在党组织与党员的互动交流,在党组织对党员的服务与指导过程中,增强党的凝聚力,增强党员的向心力;三是为“两新”领域的进步青年和优秀人才服务,通过党的服务和思想引导,通过党员的示范作用,使得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站在党的统一战线,并为进一步发展党员、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综合服务平台的目标,综合服务平台包括面向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三大模块,三大模块相互紧密联系,功能之间相互交融,以政治性为基础,以互动性为主线,按照服务性的原则,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创造“两新”领域党和政府服务工作的良好局面。

3.行业协会服务平台

行业协会服务平台着眼于推动行业协会在经济领域中产业发展和民族品牌建设方面的作用,着重于行业协会“服务、代表、自律、协调”等基本职能的落实和发扬,着力于拉动行业间、产业间上下游产品的共融发展,通过统一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平台,促进行业协会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提高行业协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行业协会服务平台包括面向行业协会内部管理的行业协会管理系统和面向行业协会会员服务的行业协会网站系统两部分,两部分共同组成统一的平台,内部管理对外发布形成服务网站的内容,外部联络接受信息,进入内部管理的流程,同时,平台还与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实现市社会服务局对行业协会工作的监督、对行业协会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和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培育发展等工作。

总体来说,业务工作平台实现市社会工作党委、区(县)社会(综合)工作党委和街道党工委、综合党委三级党建业务工作的数字化,实现部门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和部门之间的数据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处理,包括基础信息管理、“两新”党务管理、业务信息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综合服务平台是为“两新”组织、“两新”党员和“两新”人才提供综合服务和互动交流的平台,包括为“两新”组织提供办事查询、网上办事、咨询服务,为“两新”党员提供网上组织生活、网上教育培训、可视互动交流,为“两新”人才提供群组、社区、活动服务等一系列功能。行业协会服务平台为行业协会向会员单位提供信息发布、网上服务等信息化平台,增强行业协会的服务能力;为行业协会内部管理和互动交流提供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行业协会管理的规范化。

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应用系统整体框架

(二)“两新”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规模

业务工作平台覆盖市、区(县)、街道(乡镇)“两新”领域党的工作和服务部门,共约276家,并与市委组织部等关联单位连接。

综合服务平台面向全市63万“两新”组织及其560万从业人员,力求吸引12万家“两新”组织和100万名从业人员成为注册用户。

行业协会服务平台首期面向全市206家市级行业协会及其5万家会员单位,并连接市社团局等关联机构。

(三)“两新”组织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业务工作平台包括的主要内容

业务工作平台是覆盖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两新”组织党的工作部门的办公平台,主要构建在公务网非涉密域。考虑到部分街道综合党委在目前阶段仍未能进入公务网非涉密域和涉密域,因此,在外网也将部署部分应用系统,以满足街道综合党委上报数据和下载工作安排等功能。其功能主要有:

(1)基础信息管理

一是“两新”党组织基础信息。按照“两新”党组织的管辖关系,建立“两新”党组织的组织结构图,初始数据可来源于市委组织部,或由各级党组织的工作人员对党组织基础信息进行录入。除了初始信息外,“两新”组织党组织基础信息在党务工作过程中进行动态更新,如批准成立新的党组织、新增或取消党员服务站、发展新党员等。为了避免系统信息与实际信息可能发生的偏差,设置“核查”功能,对系统信息与实际信息出现偏差的数据,经过核查后进行修改。

“两新”党组织基础信息主要包括:“两新”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信息管理——“两新”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信息管理包括党组织代码、党组织名称、党组织类别、归属单位、上级组织、下级组织、成立时间、委员及任期、换届情况、所属党员及预备党员、所属入党积极分子等信息的动态管理,并随着选举、发展党员、党组织关系转移等动态事宜同时修改信息,以保证基层党组织信息的准确性。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服务站信息管理——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服务站包括党员服务中心(站)的地址、负责人、工作人员、工作记录等一系列基层党建工作中必需的信息。按照权限属性,上级党委可新设、取消党员服务中心(站),党员服务中心(站)的负责人可修改信息,填写工作记录等。“两新”基层党务工作者信息管理——“两新”基层党务工作者包括志愿者、党建指导员、党建联系人、专业志愿者等从事于基层党务工作的人员,根据不同人员的类型、工作岗位、工作职责进行分组登记和管理,并根据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要求,对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经历、工作表现、奖惩情况等进行录入,并作为其个人信息的一部分。“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组织结构管理——利用图表等直观的方式,对党组织隶属关系进行显示和管理。对任一党组织,可直观地显示其上级和下级党组织以及其对应的党员、预备党员数量等相关信息。可直观地显示全部或某一范围内所有党组织的组织结构,如区县、街道,或园区、社区、楼宇、企业等范围的党组织。

二是“两新”组织基础信息。“两新”组织基础信息包括“两新”组织的性质、行业、注册资金、规模、党员数量、是否已建立党组织等信息。“两新”组织基础信息一方面可通过与市工商局、市社团局等政府部门共享,另一方面可由基层党组织采集、录入和修改。通过及时掌握“两新”组织及其党组织、党员动态,有利于统管全局,有针对性地推动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采集“两新”组织基础信息要与基层党组织信息、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信息相对应起来,并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党员等的工作,及时掌握“两新”组织的重大变化。“两新”组织基础信息管理包括新增、修订、合并、分拆、隶属关系更改、删除等功能。

三是园区、社区、楼宇基础信息管理。“支部建在楼上”已成为新形势下“两新”组织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条确实有效的途径。坚持属地化原则,利用园区、社区、商务楼宇等“两新”组织党员集中的场所,稳步将党的工作推进到商务楼宇中的“两新”组织,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逐步将楼宇党建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已成为当前非公领域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园区、社区、楼宇基础信息管理,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党的管理部门直观地进行党建工作指导和党建工作管理,包括新增、修订、隶属关系更改、删除等功能。

四是党员基础信息。党员基础信息是录入、采集和修改“两新”组织党委所属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基础信息的模块,数据标准按中组部、市委组织部的统一要求进行设定。初始的党员基础信息,可来源于市委组织部或各区(县)委组织部现有信息。在运行过程中,党员基础信息与组织部信息保持同步。党员基础信息包括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三类人员的基础信息。

五是“两新”人才基础信息。“两新”人才基础信息主要收集和采录非公领域优秀社会人才的基础信息,主要包括非公领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非公业主等。这些基础信息是构建“两新”领域经常性的人才联络平台、加强与“两新”组织中人才的联系工作、组织好由非公企业中领军人物参加的“私营企业家沙龙”、组织好《改革与发展》系列讲座、组织好非公企业经理联谊会等活动的基础。

(2)“两新”党务管理

本部分功能主要是实现市社会工作党委与各区县社会(综合)工作党委、街道综合党委完整的业务工作流程和全部的业务工作。

一是工作部署、计划。工作部署主要用于上级向下级下达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工作计划主要用于各级党委制定本月度、季度、年度的工作计划。工作部署、计划既包括量化的指标要求,也包括定性要求。应用系统能满足多种工作部署、计划形式,并能够自动收集相关信息,自动完成基层党委的工作统计。二是工作总结。用于各级党政部门按月、季度、年度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总结。工作总结包括量化指标的完成情况、非量化指标的完成情况、自我评价等。并可对照工作部署、计划的条款自动检查。三是党费管理。党费管理用于各级党委部门对党费的收缴情况进行管理、统计分析。可按部门、分类对党费收缴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四是党员教育管理。所有党员均需定期、不定期地参加各类党员教育活动,本模块能对党员所参加的活动和考核情况进行管理、汇总并分析。五是流动党员管理。通过流动党员证和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实现属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活动参与、指导、管理等功能。六是工作任务管理。从工作任务下达开始,按计划、执行、检查等各个步骤进行。七是课题调研管理。包括课题立项、经费管理、课题中期汇报、课题进度汇报、课题总结等多个模块,并引进检查机制,不断完善课题管理功能。

(3)业务信息管理

业务信息包括:工作动态——主要包含市、区(县

)、街道(乡镇)等各级“两新”党政管理部门的活动情况、会议通知、领导讲话、工作简报、资料下载等信息发布和管理,实现信息的输入、修改、删除等功能。基层信息——主要内容为活动信息、工作经验、领导讲话等。所有经过身份认证的基层组织均可以发布内容,并对自己发布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删除。信息订阅——主要提供中央精神、市委文件、领导讲话、信息摘编、其他省市“两新”动态等内容,并提供信息浏览和订阅维护两种方式,基层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类别、顺序浏览信息或订阅感兴趣的信息。舆情预报——主要发布当前“两新”领域党员、青年等所关注的各种热点话题。经验交流——提供各街道基层党组织、各区县社会(综合)工作党委交流“两新”党务工作经验的功能,从而有利于基层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视互动交流——既可以是两个人之间的可视互动,也可以是多人之间(最多16人)的可视互动交流。除了两个用户之间的通讯外,系统还提供多人之间的视频通讯,使小规模网络视频会议成为非常便捷的一项活动形式。

(4)数据统计分析

一是基层党组织统计分析。街道综合党委等基层党组织根据权限要求,可以查询相关的党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两新”组织、商务楼宇和“两新”人才的信息,并进行自动汇总、分类统计和必要的基本分析,以便基层党组织可以及时量化地掌握党建工作动态,并对照量化指标要求进行自我评估。

二是市区两级平台统计分析。市、区县两级党委对数据的统计分析需求与基层党组织不同。市、区(县)社会(综合)工作党委根据权限控制,除了可以查询统计相关的党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两新”组织、商务楼宇和“两新”人才的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可根据所关注的全局性问题,提供多种基本分析工具和方法,如:8020、基比分析、环比分析、绝对值分布等;提供多种形式的图形展示,如:趋势图、对比图、多图同时显示、图表混合显示、OLTP&OLAP混合显示、图表同步/异步显示。市社会服务局主要是针对“两新”组织数量、规模、从业人员、收入等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图形化的显示方式表示“两新”组织的发展趋势,以便指导工作。

三是基于GIS系统的查询统计。利用和共享现有的GIS系统信息,辅以本系统所收集、采集的信息,通过信息加工处理,在地图上直观地显示各区域党建工作动态。基于GIS系统的党建信息查询和统计,主要以园区、社区、楼宇党建工作数据为基础,并按照隶属关系和地域关系,形成按商务楼宇、街道、区等不同层次、多个维度的数据查询统计分析,为进一步深化党建工作打好基础。

2.综合服务平台包括的主要内容

综合服务平台运行于外网,并在互联网上向“两新”组织、“两新”党员、“两新”人才提供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是“两新”组织、“两新”党员、“两新”人才之间以及与党政机关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

(1)“两新”组织服务

“两新”组织服务是市社会服务局为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提供服务的网上平台。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办事查询。建立“两新”组织所需要的各类办事查询项目,通过链接、文字和地图指引等方式,使得“两新”组织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各类办事信息。二是资质查询。利用各行业协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资源,向公众提供各类“两新”组织的资质查询服务。先期可主要开展经济鉴证类市场中介、民办教育单位、民办卫生单位等市民和企业较为关注的资质查询服务。三是工作备案。工作备案主要针对行业协会、市场中介以及其他需要进行工作备案的“两新”组织,为其提供便利的网上工作备案服务。四是前置审查。通过互联网提供前置审查服务,并与市社团局等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同办公,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行业协会办事速度。目前,市社会服务局主要受理包括行业协会成立等十五个前置审查项目,每年受理项目约300到400次。五是活动发布与报名。发布上海市行业协会秘书长联谊沙龙、行业协会高级管理人员岗位资格培训班、私营企业家沙龙、《改革与发展》系列讲座、非公企业经理联谊会、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沙龙等一系列有关“两新”组织的培训、活动、会议、讲座等信息,并提供网上报名功能。六是网上咨询服务。市社会服务局通过设立网上咨询栏目,面向“两新”组织在线提供实时的互动咨询服务。具体方式可采用视频、语音和文字等方式进行。七是网上年检。网上年检主要针对行业协会等按规定需要进行年检的“两新”组织,为其提供便利的网上年检服务。八是网上调研。网上调研是市社会服务局面向互联网全部用户或者指定群体进行调研的平台。既可由被调研单位直接填写和提交调研结果,也可对内部工作人员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调研结果进行录入或导入。对于调研结果,可自动进行各类分析,并直接给出分析结果,直接可导出WORD格式、EXCEL格式的调研报告文件。九是党群互动。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通过与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以及各级群众团体的连接,进行沟通与交流,获得不同层次群体对“两新”组织活动的反馈信息。

(2)“两新”组织党员服务

“两新”组织党员服务是利用互联网提供面向“两新”组织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服务的模块。通过以下栏目,向党员提供党组织关怀、党组织活动和网上互动交流等各类服务。一是我的组织。我的组织包括按照党员隶属关系所建立的党组织、流动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各类网上群组的管理和服务。除了党员所隶属的党组织外,党员可自由加入和推出各类网上群组。二是我的活动。对党员参与各类网上、网下活动的管理。我的活动动态显示和记录党员所参加过的、应该参加的或者可以参加的各类活动列表,并可直接网上报名参与活动或请假。三是我的诉求。党员可提出各类诉求和建议,由党组织根据情况进行回应,提供服务或关怀。四是和谐社区。和谐社区强调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通过栏目的设置、热门话题的过滤和选择,通过后台文本挖掘、数据分析和各类专家、优秀党员的工作,创造一个与“两新”组织青年有着良好交流和互动的、准确把握主旋律的网上社区。五是我的博客空间。为党员提供一个表达思想的网上场所。博客空间既是了解“两新”党员思想的良好途径,也是进步青年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六是网上组织生活。网上组织生活是针对“两新”组织党员分散、流动性强,“两新”党组织缺乏合适的场所、经费进行组织生活的特点,结合“两新”组织党员大多数是“白领”青年,热爱和熟悉网络应用的实际情况,开设的网上组织生活平台,提供给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使用。网上组织生活提供多种规模、多种形式的虚拟场所,如支持可视互动交流的“会议式”、采用图片文字交流的“论坛式”等等。七是网上可视教育。开展网上可视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更便捷、更及时、更有效地传递党的声音,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两新”党员接受党的思想。网上可视教育活动包括实时互动交流的教育活动和播放教育活动视频两种方法。八是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包括个人设置和消息中心。个人设置可以个性化设置个人的信息、习惯和喜好。消息中心显示来自系统、党组织、其他党员、群众的信息。消息中心可动态更新用户未阅读的新信息,并提供方便的链接进行处理。另外,消息中心还可以作为个人事务中心,提醒用户最近需要参与的事务。九是基层党组织模块。本模块仅为具有权限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提供,以便为其日常工作的信息发布和管理提供便利。主要包括:注册管理——根据实名制原则,由基层党组织审核注册成员的信息,并为其设置相应的身份,以便其享有系统所相应的权限。注册管理可以采用预制注册登入信息和注册审核两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发布——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可发布各类信息,包括最新政策、文章、通知等,并将信息直接发布到其所属成员的Email中。活动发布——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可发布各类活动信息,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各类选项。活动发布后实时通知其所属党员,以便党员通过网上、Email、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报名参加。消息发布——通过手机短信、Email、站内短信等方式,将通知信息、活动信息等信息告知所属的党员,并提供简短的格式回复信息,以便收集党员的反馈信息。反馈信息管理——反馈信息管理是依托手机短信、Email、站内短信等手段,通过预先设定的格式选项,智能自动地获取党员的反馈信息以便进行统计分析管理。如发布一个活动信息,可根据成员的回复情况,自动形成参加活动人员名单、不参加活动人员名单、未回复人员名单等。

(3)“两新”组织人才服务

“两新”组织人才服务是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手段,面向“两新”组织的各类人才,主要是各类“白领”、青年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等进行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注册、登陆——用户需注册登陆后方可发表内容。用户注册采用实名制的方式。我的活动——用户可参与各类网上、网下活动的管理。我的活动动态显示和记录用户所参加过的、或者可以参加的各类活动列表,并可直接网上报名参与活动。用户还可提出或创建自己的活动,并邀请其他用户参与。我的群组——显示用户可以选择参加的各类群组,用户也可以创建自己的群组。和谐社区——“两新”人才可以加入和谐社区并发表言论,参与各类话题的讨论。通过共同的参与和讨论,有利于提高优秀人才的思想意识,有利于引导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也有利于党组织了解当前青年“白领”的思想状态。先锋队——提供群众申请入党的各类资料、信息和指导性要求。用户也可以请求获得党组织或者党员的辅导,参与各类党的教育培训活动。控制面板——包括个人设置和消息中心。个人设置可以个性化设置用户的个人信息、习惯和喜好,消息中心可显示来自系统、群组、其他用户的信息。

3.行业协会服务平台包括的主要内容

行业协会服务平台是通过互联网对本市行业协会及其会员单位提供综合服务和信息发布的平台,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行业协会综合服务网。这是汇总全市206家市级行业协会信息、服务、情报等内容的大平台,各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也可利用本平台的诚信特点发布自身的内容。二是行业协会管理系统。是行业协会进行自身管理,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内部工作效率的信息化工具,并与会员、政府等单位进行联动,实现网上办公。

具体内容如下图:

行业协会服务平台系统架构图

(1)行业协会综合服务网

行业协会综合服务网充分利用行业协会资源,在一个平台上向用户提供真实、规范、全面的信息。行业协会综合服务网具有的功能可简单说明如下:

一是信息发布功能。主要包括:动态信息——发布各行业协会的最新信息。协会介绍——发布各行业协会的介绍信息。会员名录——查询各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信息。具体可分为会长单位、理事单位、会员单位等,根据各协会的实际情况区分。会员名录不采用手工录入方式,由内部会员管理系统自动更新。活动信息——发布各行业协会的各类活动信息,如培训活动、展会活动、研讨会等,并提供直接网上报名、缴费的功能。二是信息收集功能。包括:网上调研——各行业协会可发布各类网上调研活动,调研结果可自动处理并导入内部处理系统。信息报送——各行业协会可在网上向其会员单位统计各类信息,具体信息报送需求由各行业协会自行设定。三是网上服务功能。包括:网上入会——企业可直接在网上申请入会,缴纳会费,并建立网上账户,享受行业协会的服务。服务需求——会员可向行业协会提出相关服务需求。行业协会可提供的服务需求由各行业协会自行定义和设置。企业展示——企业根据权限和审查要求,可发布企业的介绍、广告和产品。这些信息事先经过行业协会的审查,以保证信息发布的真实性。活动报名——企业可直接报名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类活动,如培训、展会、研讨会。信息收发——会员之间可相互联系沟通,发布信息,也可向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发送信息。四是信息检索功能。提供便利的网上信息检索功能,使得用户可迅速、有效地获得相关的信息,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本系统。信息检索功能包括文本检索、文档检索、法规检索、标准检索、专利检索等功能,其中如标准检索、专利检索等功能和数据源,不自行开发,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相关资源。五是行业社区功能。行业社区提供各行业的企业、人员进行交流的网上场所。行业社区采用实名制,区别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有效地避免用户提供无效的信息。六是商情分析报告。公布各行业协会及其会员单位提供的商情分析报告。

(2)行业协会管理系统

行业协会管理系统是实现行业协会内部规范管理以及与会员、政府单位互动交流的平台。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会员管理。会员管理是行业协会管理的基本功能。除了基本的新增、修改、升级、删除等功能外,会员管理实际上还和网上会员申请功能、网站用户权限、信息上报等相关联。二是多级权限管理。多级权限管理是行业协会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即实现总管理员、行业协会管理员以及用户、会员单位管理员以及用户等多级用户权限控制机制,各级管理员负责对本级用户的权限进行关联,并可开设下级用户。三是网站发布管理。各用户根据权限均可发布信息,系统管理过程的部分修改信息也可以直接发布到互联网上。为了统一实现各个子模块的信息发布,防止信息的重复、错漏等,实现信息的可控发布,需设置网站发布管理功能,由各级系统管理员对本级页面的信息发布进行审核和管理。四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包括行业协会常用的财务管理功能,以及会费管理、会费开支管理等功能。包括:会费管理——对会费收缴进行管理,自动提示未缴费的会员单位。会费开支管理——对会费的开支进行管理。并按预定的开支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统计分析报表。社会捐赠——登记、管理各类社会捐赠收入和使用。其他收支管理——登记、管理其他各类收支情况。五是活动管理。活动管理从活动的策划、立项、审批、执行和总结等全过程进行管理,有效提高行业协会组织活动的规范性,也便于行业协会形成经验化的成果。六是业绩管理。业绩管理包括组织业绩评估和个人的业绩考核。通过业绩管理系统,每个人、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行业协会都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从而形成合力,有利于总体目标的达成。七是教育培训管理。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均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参加教育培训。本模块是对各类教育培训活动进行管理,从而不断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组织的管理水平。八是信息报送。信息报送用于行业协会直接向业务主管单位、市社会服务局、市社团局的信息上报、工作备案等功能。信息报送的内容可自动从信息系统中采摘,免除手工报送的差错和低效率。九是网上办事。通过与政府办事业务系统的连接,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可直接在内部管理系统内提交网上办事的各项事宜,并直接获得反馈信息。例如行业协会可直接提交需要前置审查的各项事宜,并在同一界面第一时间获知审查结果;行业协会各项网上备案工作也可直接提交。

四、“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经过前一阶段的试点,“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一台一网”的基础搭建,整体工作能按照预先部署按时推进,为开展好下一阶段试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实施试点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有些同志对“两新”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存在质疑,认为目前基层党政各条线的信息系统真正能发挥作用的不多,因而只是被动式应付“两新”信息系统建库工作。二是“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人力配置不足、年龄结构老化,各街道(镇)的信息员多数同时兼任多项职责,因而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三是数据库信息采集不全。党群工作者们普遍反映,排摸企业经营情况往往要吃“闭门羹”,少数“两新”组织对信息采集存在抵触情绪。四是基层反映部分安装点的试运行系统功能还不是很稳定,如“三网”之间还不能顺利实现转换、短信群发功能无法实现等,需要进一步开发完善。

为了进一步做好“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形式,让“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两新”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推进“两新”组织各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二是进一步加强研发。要根据基层反映的情况,积极加以改进,使信息化的各项工作与“两新”组织实际更加接近,做到“两新”组织信息化工作简便、有效、管用,方便基层开展工作。三是要建立基本稳定的信息员队伍。“两新”组织信息系统的使用将极大地方便基层日常党务工作,而使用质量如何首先取决于能否熟练操作软件,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建立一支基本稳定的信息员队伍。四是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随着“两新”组织信息系统的不断升级完善,新功能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不断对各基层党组织信息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不仅要培训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而且还要培训计算机其他方面的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综合技术水平,为“两新”组织信息系统高效运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五是与工商、税务、社团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由市里牵头,进一步整合工商、税务、社团等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在工作职能上避免重复交叉,为完善“两新”组织数据库提供有力的支撑。

(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办公室)课题组成员组长: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书记、上海市社会服务局局长 许德明副组长: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副书记、市社会服务局副局长 杨惠德组员: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上海市社会服务局办公室 陈龙根 沈玉燕 单思群 张荣耀 周俊 王杰华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信息化项目组 蔡亚雄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决策研究处 金雷 张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