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将军,或不用古人之法而所谓“胸中全无一阵”也罢,或对古阵了如指掌“胸中有百千万阵”也罢,都不及令行禁止重要。能达到“表里相应,首尾相救;阵队相容,形名相别;冲之不乱,撼之不动”,则这样的队列就是最佳之阵。

虽然我这十几年来上战场的次数并不多,但要论对阵法的了解,至少在整个北府军中,我应该算是位居前列的。所以,当我看明孙恩在丹徒城下摆下的五个方阵,破解之道已经了然于胸。

“想德舆兄必然已有破解之道?”

我回答:“待我以‘雁行阵’破之。”

孟怀玉再次望了望贼军的阵,点点头道:“嗯,这倒不失为破解之道,只可惜兵力不够。”

“确实。不过,行军打仗哪有万全之时?兵来将挡,以机变应敌,才有胜敌之机。”

“此‘雁行阵’当如何布法?”

与方阵比,雁行阵是典型的奇阵。这个阵就像是天上飞行的大雁排的队形一般。队的最前方是头雁,其后则分两列展开,整个阵形成为一个锲形。

头雁便是那锲形的尖锥,它会以极快地速度刺入敌阵,将敌阵撕开一个口子,雁身便趁势钻入敌阵之中。进入敌阵的雁行阵式不变,继续向前突击,直至将敌阵撕裂为二。一旦敌阵被撕开,阵形便会完全破坏掉。阵形一乱,令官就乱了军令,而自队长、什长、伍长以下就会因惊慌失措而成为一盘散沙。

此阵最重要的即是头雁的突破力,以及雁身的协防力。虽然该阵在成功突破敌阵之后能产生极强的杀伤力,然而一旦突破不成,那么头雁将会面临极大的威胁。因为这个阵形一摆出,即便是不懂阵形的人,也不难看出制约头雁便是破阵的关键。敌兵自然会全力攻击头雁。

正因为头雁倍受敌军攻击,所以一旦头雁突破不成,雁身便会向头雁合拢,将那个锲形的尖头抹平,以侧冀的群体力量来掩护头雁。头雁从而可以从容地观察敌阵,并寻找再一次突破的机会。保障了头雁的安全,便是阵形得以不破的关键。

尽管此阵攻守合一、相得益彰,然而最大的不利之处,却恰恰是因为其突击力过强。一旦雁身陷入敌兵之中,倘若局势不利,再想从敌阵中退出来就完全没有机会了。而一旦被敌兵破阵并围在正当中,友军想要救授便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成也罢,败成罢,出击的雁行阵只能孤军奋战。

正因为有此弊端,尽管雁行阵的进攻力极强,但是古今战场上,雁行阵却通常作为防守方的奇阵来使用。

当敌人进攻时,冷不防从侧翼或后翼出现一个展现出凌厉攻势的雁行阵,会令进攻者的军心、士气都受到影响。而雁行阵突如其来的冲击,会使敌军的攻势大为减弱。雁行阵能发挥威力的,便也只有那一次或两次攻击。成或败,至关重要。

“我所布的这个阵与一般的雁行阵有所不同。尽管雁行阵与锲形阵有着类似的突破力,但是我布的‘雁行阵’的特点在于加强了远程兵器的攻击力,使得位于雁身的长兵器既是突击的攻具,也是保护弓箭手的防具。”

“远程兵器?真要将如此多的弓箭手布置在阵中参加肉搏战,恐怕是古往今来极少有之战例。”

听孟怀玉这样说,我只是笑笑。

孟怀玉又问:“对于胜敌,德舆你有几分把握?”

“能否胜敌,我倒是没有完全把握。但我确信至少能够威敌,能够令孙恩放弃攻击丹徒、京口城,能够使这两座城暂时幸免于难。当然,最初我是无此信心的,不过方才在思量雁行阵的战法之后,我便多了些把握。”

“是么?”

我对孟怀玉笑道:“孙恩之阵,有着莫大之软肋。不知道你是否看出?无论是怎样的阵,头部、尾部都是难以破坏的。软肋出现得最多的,便是中部。古代的一字长蛇阵便是对中部掩护得极佳的阵形。

“然而正是因为一字长蛇阵的头部、尾部兼顾着对中部的掩护,而牺牲掉了攻击力,以至于这种阵形很容易被敌人小股兵力所牵制。最终如同这个阵形的名字一般,这个‘长蛇’被敌人绕得不辩东西、最终吞掉的并不是敌人,反倒是自己的尾巴。”

“嗯,这样的古代阵形,近代已不多用了。”

“正是。孙恩所布的这种方阵,无所谓头部、尾部。方阵是以方形的一条边迎敌,而迎敌的这一条边通常布置着最精锐的武器与最强悍的士兵。因此,其拥有最佳的攻击力、防御力。这一条边既不能称之为头部、也不是中部,当然更不是尾部。那么这个阵形的软肋在哪里?”

豁然开朗的孟怀玉拿手掌一拍城墙,开怀大笑道:“除了正面迎敌的那一条边外,处处均是软肋!”

“对!那正是我要攻击的。”

“不过,”孟怀玉想了想之后,脸上又呈忧郁之色,“只是这个阵听起来如此复杂,短短时间内能否练成?”

“我带来的老兵该当是无碍的。在句章、海盐就曾用过类似的阵法。此阵虽然复杂,不过丹徒守兵俱为北府兵。只要将演阵的要旨说明白,他们便会极容易上手。”

“唯觉时间不多。”

现在的丹徒城如同激流中的一叶扁舟。这只舟已经在无数的漩涡之间打了无数个旋儿,所幸没有随暗流而没入水底。但是否能抵挡住远方轰轰作响地奔驰而来的洪水,扁舟是无法料定自己的命运的。

站在城头,我完全能领会到城上守军们的巨大压力。也许,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平生都未见过规模如此宏大的敌军,更未见过城下那几个巨大无朋的方阵。五个方阵所占据的面积,简直比丹徒城小不了多少。

丹徒城所占之地大部分是房屋、是街道;而城下的方阵所占之地,大部分只有人!敌人!

城外的喧嚣,与城内的寂静,形成了截然的对比。在这样的情况下,静默久了,人的胆气只会一点点地消磨掉。我相信孙恩布阵的速度的确是很慢,但是我也怀疑他是有意如此。

我跟孙恩正面接触得虽不多,但与之接触越多,越觉得他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这个完全不了解军人与战争的人,却在屡败屡战中磨练自己。每一次战斗之后,我发现他都有所提升。

孙恩先是发现自己并非将才,而把指挥权交给手下的大将;继而学会利用自己的人数优势进行车轮战;现在又发现了阵法的精妙,而开始尝试布阵。

他有条不紊、慢条斯理地在城下用庞大的军队布阵,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是在运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兵书中的至理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