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从城头上探身向军队的首领刁弘大声喊话:“刁将军此来何干?”

刁弘在马上见到城上露头的是我,吃了一惊,不过马上恢复了神情。他满脸怒容反问:“刘将军问我何干。试问刘将军弑皇亲、夺京城乃何干?”

“刁将军难道看不出我等这是在起义反抗桓玄,兴复晋室吗?”

“晋室?晋室早已作古,你等乃是反叛,罪当诛灭全族。”

“刁将军何如出此言?郭江州正在浔阳迎奉皇上返回建康的途中。我等已受皇上密诏,诛除桓党。不知刁将军是否已知,桓修已诛,祭过了义旗。想此时桓玄之首级应该已悬于建康城上示众了。诸位将军乃大晋旧臣、士兵乃大晋旧民,不知道所谓‘晋室早已作古’是何意?如今各位若悔改尚且来得及,不如入城来加入我义军。”

听了我的一番话,刁弘的军队中出现了一些**。不过,很快就被刁弘和其手下将领制止住了。

刁弘沉默不言良久,随后提一提马缰,转身带着人马离开了。

刁弘所带的是荆州兵、桓氏的嫡系部队。我也并不打算将其收编过来。刁弘能主动带兵离开,已经最好的结果。

“德舆将军,所幸刁弘自己逃掉。我等也将少一些顾虑。”

我摇摇头说:“这只是缓兵之计而已。既是刁弘的缓兵计,也是我等的缓兵计。刁弘来时必然未料到我军已占据全城,以他这些兵来攻城哪有胜算?所以与其强攻,倒不如退走的妙。而对我等而言,与其和刁弘在城下决战,不如智取。”

众将想战的居多,听我说还是要战的,纷纷点头支持。

令檀韶、魏咏之继续守城,我自己带上十几个亲兵,骑上马赶赴将军府去会聚集在那里的诸位义士。

刚进府和守在二门的刘道怜说不上两句话,周安穆就从门外进来对我们说:“刘简之带了数百人来投军。”

“哦,他果真来了。快快有请。”

此前虽然安排了何无忌、刘道规在京口负责联络反桓义士外,但后来因为毕竟事情紧急,也不能完完全全只委任他们二位,于是我自己也抽空去走访一些旧友。刘简之便是其中一位。

关于反桓的事,我曾试探过刘简之。因为他说得比较含蓄,所以我拿不定他到底是持什么意见。

起义的前一天在我率领义士们出城前,我又一次去找刘简之。那时刘简之正在会客,我不方便说话,只好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就告辞了。

当刘简之的弟弟刘虔之晌午时分来找我时,我就知道刘简之的志向了。果然,刘简之不仅自己来了,还带了义兵加入。尽管义兵数量只有几百人,但对于我们只有几千人的队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增援力量。

我向刘简之拱拱手道:“简之兄能识大义,乃我刘裕与众将士之福。”

刘简之笑道:“德舆兄昨日对我说,我昨天去找他时虽然什么都没有说,但是他已经猜到了我的想法。于是把他弟弟刘虔之找来,告诉他我曾找过他几次,今天又来了。刘简之猜测一定有重要的事情,所以就让刘虔之第二天去见我。

刘虔之把我们起义并且攻克京口的事呢告诉刘简之之后,刘简之率领族人、家丁、属下的士兵赶赴京口从军。

刘简之果然是不凡之人,所以他才能想到我们目前最缺的,除了义士以外,还有兵源。

除了刘简之之外,桓谦、桓修的一些识大体的旧将也投入了义军,如朱龄石、朱超石等。

朱家兄弟能够投入义军,既令我高兴,也令我吃惊。

朱超石的勇猛我在随桓修征永嘉的时候已经见识过了。他的兄长朱龄石的才略我也在多次军事会议有所了解,是个难得的帅才。这一帅一将加盟,令我军实力大增。着实令人高兴。

早就听闻桓氏家族对朱家有恩,朱家兄弟对桓氏也是忠心不二。朱龄石、朱超石的祖上是将门世家。当年朱家兄弟的父亲朱绰违反军纪将要被桓温处斩时,桓温的弟弟桓冲苦苦请求才得以赦免。之后朱绰对待桓冲如同对待父亲一样,两家结为世交。桓冲死后,朱绰因为哀痛过甚,不久也病死了。

正因为朱家与桓家的这一层关系,所以虽然我对这二人欣赏有加,但也因他们与桓氏的关系而从未刻意结交过。

我们在京口清除桓氏之党时,朱家兄弟既没有跟随桓氏,也没有逃出城,反而毅然投入我军。这着实令人吃惊。即便是朱家兄弟毅然加入义军,我也不知道将来面对桓家军时,他们该当如何。

不过,之后朱龄石单独见我的时候,为我释了疑。

朱龄石对我说:“我家与桓家为世交,按理我当扶助桓氏。然而桓氏篡取天下,实乃国贼。古之高人尚且能够大义灭亲。我兄弟即便不能灭亲,但至少也能扶助刘将军起义讨贼。”

“朱将军之话有理有义,能如此识大体明辨是非,实在是我义军和百姓之大幸。不过,讨贼终当杀贼。你兄弟二人真能忍心出手么?”

“我等也考虑过。与国贼战,我兄弟自当奋勇往前;但与桓氏战,我兄弟希望能避则避之。亲手刃敌,我等无惧;但亲手刃桓氏,我等却不忍。只怕内心会愧对先父。除此之外,我兄弟自当效力于马前,供将军驱驰。”

听到朱家兄弟如此,我也深为感动:“朱将军言重了。我已明了你的心意。义军攻取建康时,必定不派你兄弟驱前杀敌。”

战争,乃不义之事。然而,于不义之中取义,便是真英雄。朱龄石不避嫌而坦然道出他的本意,岂非英雄哉?助义军讨敌乃是忠,回避与恩人同阵操戈乃是义。我们义军需要的正是这样忠义两全的热血男儿。

于今来到将军府商议军情的,是义军的十余个主要首领。

我首先发话道:“诸位,自今日凌晨于城门外首倡义举,于今不足五个时辰,便将京口全城置于我等掌控之下。在座诸位以及在城门、军营、府库等各处值守的诸位所建,乃非凡之功。自古起义之事,莫有如此之迅捷的。这自然是得自我等数月来的精力筹划。

不过,我等虽然占据全城,然而江北情况不知,西面情况亦不知。于今城外强敌环伺,建康、姑孰等处兵力做何调动,也是未知之数。以最坏的情形打算,我等也许会面临困守京口的局面。在此,我请诸位做好心理准备。”

我顿了顿,环顾了一番在座的人员。早先参与谋划的人倒是神情泰然,因为这样的局面我们曾设想过。而后期参与进来的刘简之、朱家兄弟则面呈困惑之色。不过,也只是因为不明白起义的部署,并非担忧。

我接着说:“不过,我们已做好筹划。虽然在不利之时可以力保京口,并且往东.突破吴郡,收集南方的力量,然而,我等要做的却恰恰是向东直面强敌,进攻建康。建康乃是国家之根本,也是桓玄之根本。然而,桓氏的根本却并不止有建康一处,更强的力量在荆州。

如若我等向东试图经过长时间经营而去与桓玄对抗,恐怕等到他的荆州兵东来。南方便会形成生灵涂炭之局面。即便是我等胜了桓玄,又怎奈北方强敌何?因此,我等必将与桓玄部署在建康的军队对战。成则能将桓玄从建康驱逐出去,以建康为中心号召天下。不知诸位如何看?”

这个军事计划是本就商议好的。现在之所以这样问,也主要是征询新加入的几位义军首领的意见。

刘简之率先说:“不知我义军兵力多少?建康桓氏兵力多少?”

我说:“不算江北、西面的兵力。如今京口的义军约两千人,还在招募中。桓玄在建康及周边的兵力近五万人。”

我说完这话,在座的许多人神色就不那么自然了。虽然众人知道跟随我打仗必然是胜算更多,但是以两千对抗五万可并不是那么从容之事。如果对方是孙恩,则胜败立现,可对方是文武双全的桓玄治下的雄兵。

朱龄石说:“桓玄兄逆,世人皆有讨之之心。然而我军军力差之甚远。以两千兵对抗桓玄五万,取胜尚且不易。倘若是阵地战,以德舆将军率军之能,尚且能凭兵法取胜,但倘若抵达建康之后面临攻城战,恐怕困难极大。”

我回答说:“如若是攻城战,则我方的确是难以取胜。不过,就我以为桓玄恐怕会采用阵地战。”

“哦?”

“桓玄其人,恐怕龄石兄较之我了解为深。他岂是坐拥数万强兵,困守孤城之人?再者,假如他真有困守之心,恐怕也会担忧我等驻兵城下之后召集四方义军围城。建康乃是水火之地,他要么在建康城外将我军击退,要么是退出建康,转而守姑孰。”

“所以,不出所料的话,桓玄必然会在我军进军途中派军阻挠,从而为其在建康部署阵地战而做准备。当然,假若桓玄坐守建康、石头不出。我等就需转而攻大江上游,以隔断荆州援军。江陵、江夏、浔阳之兵得到消息并顺江而下,至少需要两个月。桓玄怎会为这两个月冒风险?”

“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