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庆绪杀死他的父亲安禄山当皇帝后,因为总负责太监与安禄山有仇,所以他仍然让他任原职。总负责太监的“假太监”身体需要我们的药物维持。我们经常从总负责太监那里获得安庆绪的索婚鞭功夫进展情况。我们知道安庆绪的索婚鞭经过自行修炼后大有长进,所以,我与杨贵妃、小瑶的功夫也增加了新的内容。

在长安城外,李亨统帅的十万大军与安庆绪的军队相遇,首先是一片混战,杀声震天,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打了一个平手。然后双方鸣金收兵,都在想方设法胜对方。

对安庆绪来说,这次他们包围了长安城,而皇帝并没有逃跑,所以他想,这次如果攻入长安就能完全灭亡大唐,他已经把灭亡大唐后各中央、地方官员的任命表列出来了,有些重要官员他已经给了委任状和打印。对士兵则许诺进长安城后任意抢劫、对妇女**十天。所以叛军这次作战很凶猛,双方损失都较大。

次日,安庆绪在城门下叫阵,要与李亨单挑。我不放心,让李海、高力士等十个拥有索魂鞭的将军去助阵。安庆绪说:“我们一对一如何?十一对一不公平吧?”

大将军李亨说:“你们是叛军,乖乖投降是正经,哪有什么公平不公平?”

安庆绪虽然近来悟出了新法眼,索魂鞭功力大涨,但是见李亨的索魂鞭很长、很粗,摸不准李亨的功力究竟有多强,所以不敢*近李亨。李亨的胆子大了,勇往直前冲向敌阵,安庆绪掉头就跑,我的大唐士兵在另外十个索魂剑将军的带领下掩杀过去。十一把索魂鞭就像是十一个熔炉,让叛军断胳膊、熔腿,哭爹叫娘。

叛军往长安东面败退,李亨对安庆绪穷追不舍,由于安庆绪的马比其它叛军的马快,所以李亨实际上闯入了敌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到了一个陡山坡,坡度太大,李亨见安庆绪的马上坡吃力,李亨准备在这个山坡结果了安庆绪,立头功,所以策马猛冲上去。

安庆绪突然转头,手执索魂鞭向李亨进攻。哈哈,我的索魂鞭大,李亨心想。可是当两个索魂鞭接近的时候,李亨的索魂鞭从尖端开始融化。李亨惊恐万分,拼命转身逃蹿,可是马腿被融化了。李亨下马奔跑。两条腿怎么跑得过四条腿!这时幸好十个持索魂鞭的将军赶到,从四面八方围住安庆绪,不过安庆绪并无惧色。为什么呢?

原来,安庆绪在叛军败退的时候,观察了李亨和其它将军索魂鞭的杀伤距离,发现李亨的杀伤距离要比自己的小三十公分左右,其它人的杀伤距离则要小1米多。实际上,在安庆绪融化李亨的索魂鞭和马腿的时候,这十个将军也看见了,只是他们觉得人多势众才敢包围李亨。那么为什么都是索魂鞭,杀伤半径相差这么多呢?原因是索魂鞭还需要相应的内功配合,我军的李亨和其它将军使用索魂鞭的时间不长,当然相应的内功也比较弱,看来加强他们的索魂鞭内功训练是关键。

李海将军首先发起了对安庆绪的进攻,可是尚未伤及安庆绪,他的索魂鞭就融化了一半,其它将军知道,李海介入索魂鞭是他们中间最早的,李海的索魂鞭功夫也是他们中最高的。所以,其他九个将军挂起索魂鞭,搭弓放箭,叛军也用箭还击,我军李成业肩部中箭,叛军重新开始进攻我军,往长安城逼来。按照安庆绪的命令,叛军与我军混战,以防这十一名索魂鞭将军退入长安城。

安庆绪对我方士兵见人熔人,见马熔马,叛军更猖獗,当然有些肢体部位是气化的。安情绪再次向李亨攻击,认为抓住唐军的统帅就可以拿下长安。李亨骑了另一匹马向长安东城门逃命。安庆绪紧追不舍。忽然发现我与杨贵妃、小瑶在马背上盘腿发功,他暗笑:取唐朝皇帝性命不用进城了。就放跑李亨挥动索魂鞭向我们仨冲来,在他接近他索魂鞭杀伤范围的时候,忽然从我们的口里喷出水,三股水让安庆绪的索魂鞭无处躲藏,淋湿了安庆绪的索魂鞭,他再往前冲,他的索魂鞭不发挥作用了,暂时变成了一把铁鞭!原来我们仨发现我们的“水功”杀伤半径难以再提高的时候,就另辟奇径,用李海的索魂鞭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携带真气的水能浇灭索魂鞭的方法,但是我们知道安庆绪的索魂鞭比李海的高超,所以不敢肯定能否管用。现在李亨到了危险的时候,我们冒险也得试验。

安庆绪转身逃命,暗暗用衣服擦去索魂鞭上的水,安庆绪知道要完全擦干索魂鞭绝非易事,所以先用一边的衣服粗擦,再用另一鞭的衣服细擦,不过,两手都占用了,无法防护后方的远程兵器进攻。我们仨,还有十一只索魂鞭一马当先,我的大唐士兵向叛军扑去,叛军死伤无数,他们见安庆绪只顾逃命、不顾指挥,军心大乱。史思明在安庆绪左侧身后。自从安庆绪杀父后,他就知道安庆绪*不住,总想找机会取代他。史思明小声对他的儿子史朝义说:“射死安庆绪。”

史朝义:“父亲,安庆绪是皇帝,杀死他会灭九族的。”

史思明:“现在很混乱,人们一定以为是唐军射的。再说,射死后,我们成了皇帝,谁会惩罚我们呢?”

史朝义射了一箭,从安庆绪的脖子旁边飞过去,史思明不满地说:“怎么这么糟糕的射技,看我的。”嗖,史思明一箭从后背射入安庆绪,穿心而出,安庆绪强忍着剧痛,转头见拿着弓的史思明,用手指着史思明,从马上跌落,史思明经过安庆绪,一只脚挂在鞍上,拾起安庆绪的索魂鞭,安庆绪的几个亲随和周围的叛军士兵也知道是史思明射的。这就是史朝义更高明的计谋。父与子、上级与下级关系的紊乱是叛军的一个特点,也是他们只顾自己,缺乏凝聚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