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幺连日疲倦,一觉睡到午后,早不见了玄观的人影,下到一楼,倒是黄石道人在下面候着,送上了饭菜。

杨幺回澡房取了温泉水洗濑,慢慢吃了饭。看了黄石一眼,道:“玄观……道长可是去工地了?”

黄石道人也摸不准杨幺是什么路数,彬彬有礼道行了一礼,道:“师叔被新附军李统领的公子请去城内欢宴,命贫道在此听候姑娘吩咐。”

杨幺想了想,问道:“我可以去潭州城里么?”

黄石道人答道:“师叔说,只要不出潭州城十里之外,姑娘尽可随意。”

“你是不是要跟着我?”

黄石道人笑道:“师叔没有吩咐,贫道但随姑娘之意。”

杨幺点点头,说道:“我想到城里去走走,晚饭前回来。就不劳烦道长了。”出门前又问道:“道长,你可知道潭州驿站里有叫杨雄和杨恩的下役么。”

黄石道人愣了愣,回忆着摇头道:“似乎未曾听过。”

杨幺微微失望,暗道从未见面的父亲和大哥难道不是在驿站出工?又不方便细问,只好骑着黄石牵过来的马向城内奔去。

黄石一边向工地走去,一边纳闷,忽地想起一事,重重拍了额头一下,“杨恩、杨雄,岂不就是他们?”说话间,便要回头去寻杨幺,却早已没了人影。

杨幺心里想着事,不知不觉便走到了城门口,潭州城今日不同往日,正是严拿贼犯的时候,门卒比平时多了三倍,正架着木栅栏,一个一个搜查过往行人。

这栅栏也架得巧妙,留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出入口,左边最窄小的人反而最多,一长溜的平民百姓排着队等着入城,四个门卒皱着眉头一个接一个地搜身。

正中间能过辆车的口子上,站着两个新附军小校,把来往骑马赶车的独脚行商、信差之类的细细盘查了,手指不时摸向鼓鼓的袖口,面上透出几分满意的笑容。

最右边并排过四匹马的通道边上,设着一几两椅,守门的新附军官正陪着一位红衣喇嘛坐在一边喝茶谈笑,偶尔有道士、喇嘛、官员、色目富商的车辆、马匹路过,守门官应付不来,自有那喇嘛过去叽哩呱啦说些番话,也没少查了一个。

杨幺还在走神,那骏马突然自已停了下来。她一醒神,发现自家正站在城门口,身前一个番僧拦着一辆宝顶香车,正与马夫纠缠,那马夫显是官宦大家出身,居然也会几句藏语,不论喇嘛脸色如何狰狞,守门官如何陪笑,死活不让揭帘子搜查。

杨幺见得这般阵势,心里犹豫起来,她身无路引,全仗着门吏散漫方走到潭州,现在这般情势,哪里又躲得过盘查。

她正想掉转马头,中间通道的新附军官却早已吆喝道:“咄,那女子,你且走这边。”

杨幺一惊,不得已策马缓步上前,脑子急转,想着托词,却没料那军官一言不发,居然任由她过去了。

杨幺还未如何,那马车夫却不满意了,指着杨幺对那守门官道:“那女子一身村妇打扮,却骑着高头大马,如此可疑,你们却为何不拦着?”

那守门官瞄了杨幺座下骏马一眼,陪笑道:“这位兄弟是个明白人,你看那马腿上烙的印,是“太一”两个字,那马鞍下垫的锦缎绣着却是威顺王府的族徽,这马自然是玄观大师名下,便是这位姑娘,也是下官昨日晚间亲眼看着玄观大师抱在马前出的城门。”

那马车夫脸色顿时好上几分,却没料到身后的车帘唰地一声揭开了开来,一个全身蒙古装束,皮肤细白,颇为艳丽的女子大声说道:“你别走,过来让我看看,昨天晚上我怎么没看见你!”

没想到那喇嘛见了这女子,顿时拜倒在地,连称郡主娘娘,那马车夫却急得满脸通红,却不敢说话。

杨幺一愣,只觉这女子声音颇为耳熟,却绝未见过,想了一下,不由恍然,居然是昨天夜里与玄观作鸳鸯浴的女人,不由笑了一下,道:“昨夜我对姑娘也是未见其人只闻其声,端的销魂。”说罢策马入城,也不理那女子在后面气得跳脚。

杨幺一路去了南城,她昨日在城里早已听得潭州城“南富北贫”,北城里是贫民区,南城市集繁华,驿站正设在南门不远处!

杨幺到了南城,只见彩旗飞展,招牌处处,酒楼店铺一家连着一家,路上行人也衣着光鲜,与北城大是不同。

杨幺远远见到大书“溢香园”三字的彩旗,近了一看,原来是座极是热闹的酒楼,一、二层坐得满满当当,三楼雅间的雕花木窗内也人影幢幢,不时有女子的歌声和男子的哄笑声传出。

再近些时,杨幺方才发现溢香园边有一处占地颇大的车马站,载着货物、人员的车马把站前大大一块空地塞得满满的,赤膊的小工扛着山一般高的货物,在站里站外来回奔忙,穿着长衫的帐房之流坐在一边拚命打着算盘,另一头停着几座宽大结实的马车,不时有人吆喝着“上路!上路!各位客官们快上车!”

杨幺心中一喜,暗道此处必是驿站,忙下得马来,在站内寻着一位打扮利索,一脸精明的管事,行礼问道:“这位大人,请问此处是潭州驿站么?”

话未说完,身边便响起窃笑声,那管事瞪了几个年轻伙计一眼,回礼道:“姑娘客气,在下是平头百姓一个,不敢受‘大人’之称,姑娘,此处是潭州五大商行的货站,潭州驿站还要向南,城门口的方是。”

杨幺自嘲一笑,谢道:“小女子冒失了,多谢大叔指点。”又向四周几个伙计微微一笑,转身出门便要上马。

此时,一个伙计追了出来,叫道:“姑娘,若是无事,还是不要去那潭州驿站的好。”

杨幺一愣,勒马问道:“这位大哥,此言何意?”

那伙计不由踌躇,此时店内有人叫道:“李二,搬货了,还不过来!”便匆匆丢下一句:“还是不要去的好!”便跑回货站内。

杨幺犹豫片刻,想着二哥杨相在驿站出工五六年,也未曾与她说过什么,便仍是策马向城门而去。

货站内李二正问那管事:“王头,那小姑娘乡下来的,人生地不熟,去驿站还不是羊入虎口么?你平日心善,今日怎的……”

王头看来平日素是和善,也不以为忤,摇头道:“小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颇为世故,是经过场面的,哪里像个平常乡下人。便是她骑的马,也是大有来头,我们还是少管的好。”

杨幺到了南门边,果然看见一处驿站,虽是热闹,却与货站大不相同,出入者衣饰华丽,一眼便知非富即贵,仆役之流也是仪表堂堂,满面骄色。就是那运货的马车,不少也披着黄缎,贴着封条,上写蒙古文“上贡”两字。

在人群最是显眼的,自然是碧绿金发、身着基督神父袍的欧洲人,翘着大胡子的波期人,头戴白帽的回回人,和大量的红衣喇嘛,蒙古人反倒是常见,不过,数量最多的仍是汉人。

杨幺在驿站门口立了半晌,待得一个身着官袍的汉族小吏送走了一批贵人后,上前陪笑问道:“这位大人,小女子自平江来,寻找亲人,请问贵站里杂役杨恩、杨雄可在?”

那小吏初时颇不耐烦,待瞟见杨幺容貌秀丽倒是有了点笑意,捏着山羊须慢声道:“你来寻谁?”

杨幺重又道:“杂役杨恩和杨雄。”见小吏一脸茫然状,忙又补充道:“他们是父子两人,还有一个兄弟杨相曾在贵站仓库里出役。”

那小吏顿时一惊,眯着眼打量杨幺,“你是他们什么人?”

杨幺心里迟疑,觉得这事颇为不对,嘴上仍是答道:“我是杨恩的女儿,杨雄、杨相的妹子。”

那小吏眼珠一转,点点头,笑道:“原来是侄女,你且在此等着,我去叫他们出来。”转身便进入驿站,又回头道:“在此等着,不要离开。”

杨幺站在门口,越想越觉得可疑,看着四周无人注意,牵着马躲到了驿站侧对面的一条小巷里,躲藏身形,向驿站门口看去。

只见得驿站门大开,冲出来七八个蒙古大汉,为首的蒙古人虽是年轻,却一脸醉意,皮肉松驰,身上的酒味浓得连杨幺都嗅得见,只见得他用蒙古语冲着那小吏大叫:“人呢?那汉狗的女儿在哪里?”

小吏一头大汗,羊角须吓得直抖,苦着脸道:“百户大人,方才确实要她在此等候的。”眼见得蒙古百户瞪着红通通的双眼,似是要把他吃了一般,急忙又道:“大人,说不定她听别人说,那两人正在凤翔楼喝酒,自去寻了!”

蒙古百户对身边几人吼道:“快去找!一定要把她抓起来,老子奸了那汉狗的女儿,看他还有什么脸和老子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