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和英国人闹的这些矛盾,当时日本看来,以为是打打嘴仗,甚至担心是对方的阴谋,用这个办法来解澳洲之困境。%77%77%77%2e%62%78%73%2e%63%63

但随着陆铭的这个公开声明一发出,日本人动心了。

东条英机在会议上质问这些迟疑不定的将领们,“我们还有别的出路吗?”

天皇裕仁这次也公开声援东条,就连他的老对头石原,在给军部的来信中,也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上等兵难得做出了次正确的决定

。”

随后,日军给山口多闻下了一道紧急命令,让他马上回来担任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并升为大将。

这个决定引起军中一阵哗然。

在日本军队史上,很少海军将领担任整个战役总指挥官的,一般都是陆军的人来主导,这次东条算是破了个例。

东条其实心里也不想这样做,但他却没有办法,这不是说没人,而是石原。

别看石原挂了个空闲的名头,但是下面的将领,还多是他的人,加上他和山本的关系,海军还很服他。

军部虽然想派人去主持,但菲律宾这几个军的日军将领,可不会去听他们的,山口多闻从接了山下奉文的这个位置后,虽然没有出彩,但却稳健。

用他来担任这个总指挥,海军当然不会反对,加上下面支持,这才逼东条不得不委任山口多闻来主导。

主将确定了,后面为要不要增兵的问题又发生了很大的争论。

老成一点的,希望再增加一些部队,毕竟英军也很强。

东条纠结的要死,他现在手上没兵可调,本土的部队已经压缩再压缩,除非他不想干,才敢派天皇的警卫部队出去。

另外就是关东军,这八十万军队东条同样没胆子调,苏联红军的远东军区有130万军队在那边,而陆铭安插在蒙古的军队,也发展到了近20万,除非东北不想要,才敢调这边的兵。

华北日军,上次不但没捞到好处,还一下损失了几万人,这里本来就兵力不足,同样没有办法调。

还是石原的来电,帮他解了这个窘境。

石原来电中特别提到一点,隐蔽性!

这次突袭能不能胜利,不在于兵力的多少,而在于行动能不能隐蔽,最少要做到一点,不能让对方看穿自已的意图。

日军大本营这些人一想也对啊,不能隐蔽偷袭,如果对方知道自已的意图,不用别的,陆铭只要不全部撤出军队,日军就一点办法没有

最后,大本营决定,就以现有兵力来次突击。

英军是分三路到来的。

一路是从印缅边境到仰光,在乘船到婆罗洲,这一路最慢。

第二路是直接海运过来,相对比较快,第三路是空运。最快的。

交接、换防,这些是很繁琐的,再加上陆铭手下那边兵心里不满,暗中还会拉点英国人的后腿,这样英军在婆罗洲全面接收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一个多月,这个时间并不长,但对一旁虎视眈眈的日军来说,就有了很好暗中布置的机会。

香港问题因为陆铭的强势,英国人也不敢撕破脸,但他们却改变了方向,全力对国民政fu施加压力,不准他们以政fu的名义去接管,南京政fu不敢这时得罪英国,就搁置在了一边。

现在就变成了实际上是陆铭在管理着一切,虽然没有国家授权。

“香港问题下一步怎么处理?总不可能一直这样军管吧。”

胡适等人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陆铭考虑了下,“既然国民政fu不准备出面,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去逼他们,英国人的想法是先搁置,等他们全面接收这边之后再来处理,这样一搞,后面还真不好办。”

随后陆铭出了个主意,“我认为是不是可以这样,没有政fu名义其实也不要紧的,胡先生不是很多朋友在那边吗?我们把大家组织起来,先用民间团体的名义,等整合完毕,然后组建管理团队,最后我们干脆来个自治。”

胡适吓了一跳,“这不行!”

陆铭见胡适误会了,不由哈哈大笑,“先生不要担心,我这个自治,不是搞分裂。”

李秋这会想明白了,“我知道了,司令的意思是既然国民政fu不派人,就直接我们自已选举,然后组成地方政fu,再挂个国家的名义,这样英国人想即使以后接收,也不可能去改变这一切

。”

“没那么简单,前万别小看英国人,这个只是表面,真正决定这一切的,还是我们手里的军队。”

陆铭的话大家听后深以为然,见大家没有意见,这个大方向就这样定了下来。

“胡先生这次您亲自去一趟,我们先生米煮成熟饭再说,要注意一点,不能用我们的名义,这样才能不落人口实。”

会议开完,陆铭和几个军队高层还得继续开会,婆罗洲问题现在必须做出一些预防。

“我先来报告一下我们掌握的情报。”

李秋是负责情报的,他最先站了出来。

“根据最新的几个情报,日军进攻婆罗洲已经近在眉睫,菲律宾日军暗中已经抽调出三个师团,偷偷的运到了公主港和吕宋港集合,台湾一个日军守备师团,也已经到了吕宋,这样,日军这次进攻的部队,可能接近十万。”

“在进攻点的选择上,我和参谋部等人进行过简单的推演,认为这次日军的攻击目标,是中部。”

“大家来看,日军从海运部队过来,他们可以在这里,还有这里进行登陆,到时直插而过,一下把英军截成了两截,再来分析来日军这样攻击的原因。”

李秋面上很严肃,“这次也给了我们一个警醒,反谍工作做的不够,很不够,你们看英军的部署,日军很快就知道的这么详细,这也是他们选择这样做的原因。”

“按照现在英军的部署,北面重点区域,是英军皇军陆军的两个主力师,而南面,同样是一个主力师,但恰好中部,却是英联邦的附属军队,这些战力可根本没有办法比的,日军从这里进行突破,等于给英军出了个难题,用那边的军队来增援?”

“如果出动东面,等于是把挡在日军前面的那道门打开,而西面,后路怎么办?这些还是小事,真正日军的杀手在这里。”

李秋手在地图上面圈了下,“日军只要以一部牵制对方援军,重兵转向对西部英军进行包围,等于一下把英军分成了三块,还切断了运输线,这样一来,日军就全面占据了主动权

。”

杨杰补充道:“这样日军几乎完全避开了那些坚固的防御工事,让防守一方优势大损,而我还担心到时英军会主动撤离现在东面防线,以求兵力集中起来,这正好中了日军的圈套。”

陆铭几个互相看了看,先是摇头叹息,不过随后都哈哈大笑,这次英军有难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我们面临对方的步步紧逼,竟然会用这样的一个方式化解,不得不说,日本人这次真的太配合了。

可以说陆铭这些手下,在他的潜移默化之下,对西方列强从依赖性到观感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本就是人精,明白了列强这里面的弯弯道道,特别是他们的野心之后,警惕之心大增。

香港问题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所以这次日军打过来,陆铭等人都是看热闹的心情去看待。

日军的动向并没有瞒过美国,在菲律宾,地方游击部队很多,加上陆铭上次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这些组织已经发展的越来越好,人也越来越多,这里日军调动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他们耳里。

但这一次,美国对自已这个最坚固的同盟,却连提醒一句都没有。

英美间的矛盾其实最早出现是在美国刚参战时的一次会议,当时,英美决定,以德国为头号敌人的决策,这也意味着联盟将其主要力量用于对德作战,

对日本,以遏制为主,先欧后亚,打到直至德国政fu无条件投降,在对付东方的日本,对于正在为生存而艰苦战斗的英国人和苏联人来说,这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

这个战略决策,美国接受这一观点,意味着美国人在确保打败德国之前,对伤害了他们的日本人只能局限于进行牵制和袭扰。

当时,美国同意采取这一决策是难能可贵的,在美国参战的前一年,美**事当局就采取了这一决策。他们把它看成与确保英国生存相符的唯一战略。

但是石原突然发起的澳洲和对美国本土进攻计划,一下打乱了当时的部署,这是美国不得不全部精力放在太平洋战场

美国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自已国家都面临威胁,当然必须要先稳定,英国也无可奈何,这是矛盾的***。

再就是渡海峡的进攻计划,也就是诺曼底登陆计划。

这个计划,作为盟国的一项主要目标,而且对英国还特别有利,但这时因为国力耗尽的英国,为了保存实力,当时不怎么支持这个计划,甚至拒绝对一项有明确日期的决定承担义务,直到他们能够预见到保证届时的作战行动有成功把握的条件。

当时的英国政fu还郑重其事地争辩说,唯一正确的战略是保持灵活机动,即直到最后一刻还有采取变通办法的自由。

对于美国人来说,这种灵活性与组织、集结和装备一支庞大的远征军,并及时提供装备以满足其多种专业需要这一复杂任务是不相容的。

英国人为他们表示的同意所附加的条件,加深了美国人的怀疑:英国人意在回避或者无限期地推迟通过法国对德国实施直接打击,而热衷于推行边缘战略和没完没了的机会主义。

美国人对于他们心目中邱吉尔先生的癖性有某种理由感到不安,他们甚至担心英国人会力图拉他们去进攻巴尔干。

使他们深感宽慰的是,斯大林在德黑兰站在他们一边,坚持让“霸王计划”实施,并

和对法国南部的辅助进攻(“铁砧”计划)先动用盟国的全部资源。

英国人才对此未表示反对,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最高统帅才算是破釜沉舟了。

这次美国是反感了,就因为英国这样一搞,让美国付出了惨重代价。

面对英国的步步紧逼,陆铭的退让,美国非常的恼火,他们以为这次怎么也会力争一次的,美国都做好了声援的准备。

可没想到,陆铭这边竟然主动提出要撤出这些地区,英国一开始还担心,但随着参谋部的一份报告,反倒大喜,报告中判断,日军根本没有能力再进攻这些地区。

这样白捡的好机会英国当然不会放过,美国这下被陆铭的举动给搞糊涂了,这、完全不是这个人的风格

直到这份情报出现,美国才明白陆铭早就看出来了日本会有所行动,不由佩服万分。

在远东,特别是东南亚,几乎全部是英国的势力,太平洋战争打到现在,都是美国出了最大的力气,人力物力财力付出特别大,可收获呢,却几乎没有。

美国人当然不笨,反而很精明,本来太平洋战场马上就要全面反击,先是自由法国跳了出来,要派兵进入远东战场,这个摘桃子的行为当时罗斯福总统就特别恼火。

没想到英国随后也跳了出来,要进驻马来半岛和婆罗洲,甚至连香港问题,也在这个时候提出。

美国这个火和憋屈,都不知道找谁去发,英国人首先在大义上是站的住脚的,敢情打了这么久,都是为别人忙活,所以这次日军进攻,他们甚至把情报都直接烧掉,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确定了日军不久可能进攻,原来还偷偷摸摸转移的行动,随着陆铭的一声令下,变成了声势浩大的大转移。

英军正在接防,也没有精力去管这些,海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非常多,婆罗洲的各条大路上,都是转移的人群。

原来还偶尔会出来巡逻的日本舰队,这段时间都销声匿迹了一般,这片海域根本看不到日军战舰。

只有海域上空,经常能看见日军飞机,但他们一次都没有攻击。

匆忙从澳洲赶回来主持这边的山口多闻,他这时的脑子里很清醒,想要这次突袭成功,第一点就是不能触怒陆铭。

陆铭和英国的这次矛盾,现在都摆在了明处,而英军接防之事,更是天下皆知,日本这边大喜,这对他们来说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好处。

单靠英军,日军根本不怕,所以这次陆铭撤离的越彻底,山口多闻就越开心,撤吧,全部撤出去最好。

他还严令所以部队不得主动攻击,就连海上巡逻部队都撤了回来,本来攻击的时间也被他推迟了半个月。

相反,英军这时却不知道日本人的目光已经瞄准了他们,虽然他们对陆铭大范围的撤出人员和工业不满,可是却没有办法,人家都是自发的

而且,陆铭担心这些英军进行阻拦,还故意留下了大量的军队最后撤离,有军队在一边保护,英军即使想动歪脑筋也没有办法。

当然了,为了不落人口实,顾全“盟友”的面子,粮食的生活物资上,陆铭还是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就连一些交通上的车辆,都全移交给了英国人。

这些傲慢的英军看到陆铭一直退让,到后面就变得得寸进尺了起来。

英军垂涎的东西有两个,一是飞机,另外就是重炮。

这几个皇家陆军师,重武器的确不多,主要是运输不太方便,飞机当然就更少了,英国的主要重心还是英伦三岛。

英国人的理由很牵强,也很牛逼。

这些武器是盟军提供的,同为盟军的一份子,交给我们是合理合法的。

陆铭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哭笑不得,这些英国人太脑残了点吧。

李秋在一边不断摇头,“哎,这人怎么就没有一点的自知自明呢,当真以为我们怕他不成。”

杨杰霸气的挥了挥手,“不理会就是。”

陆铭脸色忽然闪过一丝阴笑,“不不,这件事我们答应他们,反正这些大炮很多都准备拉回来重铸的,飞机嘛,给他们一部分也行,不过这件事必须美国来谈。”

大家都被陆铭的话搞糊涂了,这和美国有什么关系,再说,这件事美国没可能出面的。

“司令,美国这次很恼火,肯定不会出这个面的。”陆铭一脸神秘的看着大家,“如果他们不恼火,我还不让他们出这个面,你们想看看,这些要求如果被美国知道,还要他们来买单,这个时候的心情会怎么样?”不愧是李秋,他马上反应了过来,“哈哈,这个法子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