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校歌的秘密

陈德茂看着手中的本子,叹息一口气,似乎是在追忆着过去的事情,良久,方道:“这首歌,其实既是校歌,又是求是会的会歌。因为这首歌的作词马一浮大师,本身就是求是会的成员。”

张超道:“难道校歌里还有什么暗语?”

陈德茂点了点头:“当时新文化运动过去几十年了,其他大学校歌都是用白话文写的,为何偏偏我们z大,用文言文写呢?而且这篇文言文,典故非常多,即便是人文高年纪学生,一大半的典故也都是不知道出处的。因为只有用文言文写,才能更好地求是会的精神隐藏在校歌中,鼓励求是会的成员。”

张超不明白地摇了摇头。

陈德茂指着本子,逐句解释道:“第一句,大不自多,海纳江河。这句话,按照校歌理解,自然指学生要胸怀广阔,包容万物的精神。但按着求是会的解释,什么东西大到能‘海纳江河’?就是道,贯彻宇宙万物的道,也就是《道德经》里的‘道’。”

张超和陈蓉看了眼,都点了点头,这样说确实也有几分道理。

陈德茂继续道:“第二句,惟学无际,际于天地。这话表面理解,自然是鼓励学生,学海无涯的意思了。但如果仔细一想,既然‘惟学无际’,既然学习没有边际,那为什么又要加上‘际于天地’?这不但重复,而且矛盾。天地也是边际呀!其实这话按照求是会的解释,学习是有极限的,通过学习,不能悟得最高深的‘道’,只能掌握‘器’,也就是工具的意思。为什么说学习只是个工具,而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大道’呢?后面两句就是解释。”

“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这句就是进一步阐明上面两句的观点,学习只能掌握事物的规律,能够利用事物,也就是所谓的‘器’。而真正意义上的‘道’,光靠学习是没用的,要靠悟。”

张超和陈蓉都深深吸了一口气,原来校歌还有这解释。

陈德茂继续着:“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这两句,按照大家的解释,意思是礼制能区分人的等级,鼓乐能让大家感到和睦;礼乐是一体的,明白这一点,才会更懂事理。这个解释初看没问题,读书人,都懂礼乐制度。但你要想到啊,校歌是接近40年代写的,那时,新文化运动都过去几十年了,大学生非常反感封建的礼教制度。而封建礼教制度,最核心的就是周天子提出来的礼乐制度。那为什么校歌里,还要推崇礼乐制度,更让学生去懂得礼乐制度呢?因为这句话,暗含了求是会的精神。礼是区分人等级的不同,乐是让人和睦相处,归根结底,礼主异,乐主同。恰好分别对应了宇宙的阴阳,借此比喻宇宙阴阳五行的‘大道’。”

“接下来一句,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成均的意思你们应该也知道,就是大学。这句话合起来就是,浙江的沿海地区有座国家大学。但只要细想一下,这句非常不妥。z大在杭州,杭州虽说有个杭州湾跨海大桥,但杭州湾已经不算老杭州的范围了。无论从地图,还是当时人的认识,杭州都是在浙北,而不是浙滨。为什么这句话不说,国有成均,在浙之北呢?而偏偏说成‘在浙之滨’。因为这里有个隐藏意思,当时抗日战争爆发,浙大已经西迁,大部分求是会成员都随学校西迁,但仍有部分校友,留在了浙江,暗中保护当地人文并积极组织抗日。当时,西湖边上有座挺有名的茶楼,叫浙滨茶楼,是留浙求是会成员的秘密聚会地点。校歌是为了纪念留守成员的精神,所以特意加上‘在浙之滨’。可惜,解放后西湖改造中,那座茶楼也被拆掉了。否则,现在去看,一定可以追忆那些先烈的精神风貌。”

张超和陈蓉听到这从未有过的解释,居然还有个“浙滨茶楼”,难怪不叫在浙之北,而叫在浙之滨,原来还有这段故事。

陈德茂继续介绍:“下一句,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这句话一般认为是校歌里最好理解的,本来我们校训就是‘求是’,这句话意思自然说,求是的本质,就是求真。但仔细一想,其实这两句话是重复了。什么叫求‘是’,《说文》中解释,‘是’的意思即‘真谛’,和‘真’一模一样。就算工科学生,也明白,‘求是’的意思就是追求真理,根本无需对‘求是’进行解释。马一浮先生是一代国学大师,校歌中用了许多生僻的典故,其他学生不懂的典故,他没解释,反而要对这句最简单的话,解释一遍?那就太低估马老师的国学造诣了!

为什么后一句要重复解释一遍‘实启尔求真’?校歌不同于文章,最简洁才好,前后两句同个意思,不是很累赘吗?关键的隐藏意思,就在后一句的‘真’字上了,什么叫‘真’,既然这是文言文写作的,真的意思,自然不是白话文中的解释。《说文》里面解释,‘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是指神仙的一种说法。所以古代的道士,才叫真人,还有全真教,都是同个意思。也就是说,到达‘真’的境界,其实就是达到了宇宙‘大道’的境界。所以,这整句话的意思是,求是会的成员呐,你们要追求的,是宇宙大道啊!”

“再下一句,习坎示教,始见经纶。习坎是个典故,比喻流水。整句表面意思是,要像流水那样,孜孜不倦地教育学习,才能掌握书本中的真正知识。不过按照求是会的理解,习坎是分开来解释的。习,指学习。坎,八卦中的水。为什么要学习八卦呢?这自然是对求是会的成员说的。”

“再下一句就简单了,无曰己是,无曰遂真。因为求是会是个秘密组织,这话的意思,就是,不要说自己是求是会的,不要告诉别人追求的是‘真’。就是要求是会成员对外界保密。”

“下一句,靡革匪因,靡故匪新;何以新之,开物前民。这句话意思,自然指大学生要创新,要变革,z大学生要成为国人创新变革的先导者。但按求是会的解释,这句另有所指。其中后两句,指了三个人名字。何以新,陆开物,陈前民。这三人都是留杭求是会的骨干,也为抗日和保卫故土做出了杰出贡献。何以新,就是著名教育家何燮侯,他还当过北大校长,当时住余杭,何以新是他那时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笔名。陆开物和陈前民,是两位校友,分别是宁波和台州的乡绅,两位为求是会的研究和行动提供了很多资金和人力上的支持。这两位并没有学术上的贡献,所以后人并不知道名字。”

“接着的一句,嗟尔髦士,尚其有闻。是对求是会成员说的,你们求是会中的青年才俊啊,要记住这些人。因为当时z大西迁,求是会的年轻成员,并不了解浙江地区的情况,甚至不认识这些前辈。所以暗喻他们身在他乡,也要对同志,心怀感恩。”

“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有文有质,有农有工。这句话,就是告诉求是会中的年轻人,虽然追求的是宇宙大道,但大道的基础是学习各类知识,不管文科工科,不管工还是农,都有学习的地方,千万不能眼高手低啊。”

“后一句,兼总条贯,知至知终;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这句话按校歌的解释,自然是成功不容易,就像真金要通过长久的炼制,才能出来一样。而按照求是会的意思,成功不容易,就像古代炼金士,炼出金丹的过程一样。”

“最后一句,尚亨于野,无吝于宗,树我邦国,天下来同。这句就是告诉求是会的人,不要有门户之见,条条大路通罗马,万般知识都要学。而掌握这些的目的,是为了学校发展,为了国家,为了民族。”

听完了陈德茂的讲述,张超和陈蓉仿佛上了一堂最生动的史学课,原来校歌背后,还藏着这么多的故事,真是想到想不到,做梦都想不到啊!仿佛有种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的快感。再回头去看本子上括号里的那些解释,就完全通了。

陈德茂讲完这些解释,自己也是越发激动:“当年我在不知道校歌的这种解释前,做梦也想到不校歌竟隐藏了一个大秘密,想不到啊,想不到啊。你们看。短短百来字,开篇先阐明何谓‘道’,何谓‘器’,又讲了宇宙阴阳五行的融会贯通法则,接着又阐述求是会追求的本质,还告诫年轻会员不要忘记故土老人,再谈求是的过程不易,成员该如何学习,最后提纲扼领,讲出求是会宗旨是为了学校,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前后连贯,头尾呼应,一气呵成。即是校歌,又是会歌,实在是千古绝唱,马一浮前辈的至深功力!绝唱啊,绝唱啊!”

陈德茂仿佛回到了课堂讲课,一下子竟忘乎所已起来了。

张超虽对国学基本一窍不通,但听了他的解析,也是大为惊叹,随后想了一下,又问道:“原来求是会的使命,是为了学校、国家、民族的发展,暗中通过各种方法,保护着学校。老师,那求是会当时规模有多大?”

陈德茂摇摇头:“我导师也并不清楚具体的数字,因为大家身份都是保密的。据他估算,应该不到一百人吧,不过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很有成就的人。”

陈蓉道:“那求是会现在,是否还可能流传下来呢?否则,我们捡到的这本本子,就说不过去了。这明显是本新本子。”

陈德茂思索一下,道:“这个还真有可能,否则我想现在的人,应该没几个知道过去的事情了。对了,你们这本子,是怎么捡到的?”

陈蓉没打算说明白,便道:“我们在路上无意中捡到的,真不知道原来还有这回故事呢。”

陈德茂道:“求是会既然还存在,那是好事。求是会一直在暗中支持着学校的发展,替学校解决困难。我想,紫金港建造过程中,按照风水学的排布,应该是求是会中的高人指点的。否则,按现在人的建筑设计,一般不懂这方面的知识。那你们今天了解了这么多情况,接下来准备怎么样?”

陈蓉不想告诉他接下去他们还准备继续调查,怕他担心,便道:“既然了解这么多事情了,我们此前的很多事情,也有了一些答案。我想,这些事靠我们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我们只能管好自己了,不去招惹其他东西。不管医学院的事是人为的,还是真有不干净的东西,我们无能为力了。”她神情有些沮丧。

陈德茂却是颇为认可地点点头,道:“这就好。事情没搞明白前,你们学生更要照顾好自己。”

随后,又闲话了一些,在他家吃了饭,两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