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做通了关胜、呼延灼等人的思想工作,接下来的政工制度推行,也就少了阻力。

只不过,武大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晚他对关胜、呼延灼等人的谈话,被他们传了出去,结果在梁山上下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人人都没有想到,武大竟设计出天子立宪制这般新颖的国家制度。

尤其是,那四年一届的内阁制度,简直就对不少人有莫大的吸引力,皇帝梦他们是不敢想,但若能做到内阁总理大臣,从而大展手脚,名垂青史,那可是他们梦寐以求啊!

次日早上,武大刚一到聚义厅,就发现在座的大小头领,包括吴用和公孙胜在内,看向自己的眼神,除了流露出一如既往的崇拜,还有高山仰止般的敬仰。

对此,武大早已习以为常,一笑而过。

如今的梁山,大小事务,均已步入正轨,武大只是在大事上拿主意,小事都由吴用和公孙胜处理。

是以,这次聚会,也没多久便结束了。

散会后,武大正准备离开,带着李逵去内务府一趟,指导冲压机床的装配,不料,吴用和公孙胜迎了上来:“哥哥,且留步。”

“二位贤弟,有何要事要说?”武大问道。

“哥哥,请受我一拜。”吴用忽然施了一礼道。

“哥哥,请受我一拜。”公孙胜也跟着施礼道。

武大一怔,道:“二位贤弟,你们这是为何?”

“哥哥,昨夜你和关胜他们的谈话,我们都知晓了。”吴用解释起来,“哥哥提出天子立宪制,真乃奇思妙想也,小弟万分佩服,万分佩服呐。”

“是啊,哥哥,如此制度一旦成功施行下来,以往历朝历代因为皇帝昏庸不明,而导致天下大乱的情形,将不再重演了。小弟对哥哥的佩服之情,都不知该如何形容了。”公孙胜笑道。

“哈哈,不要崇拜哥哥,哥哥只是传说。”武大装模作样地哂笑道。

吴用和公孙胜齐齐一愣,好一会才领会到他话里的意思,不由得相视一笑。

“是了,哥哥,有一件事,我和公孙贤弟谈论了一下,觉得势在必行,还请哥哥拿主意。”吴用忽道。

“何事需要我拿主意?尽管说来听听。”武大道。

“自从我梁山连败宋廷官军以来,影响力日渐扩大,我和公孙贤弟认为,目前这聚义厅的牌匾,怕是得改改了。”吴用道。

“哦?改牌匾?”武大沉吟起来。

“不错,哥哥,这聚义厅的牌匾,还是当初晁天王在世时,立起来的牌匾。当时呢,我们这些落草梁山的好汉,只图义气为先,根本就没有哥哥这般匡扶天下的雄心壮志,如今哥哥主持梁山大计,图谋天下,自是要改改牌匾。”公孙胜道。

“是啊,哥哥,这聚义厅的牌匾,真的不合时宜了。”吴用附和道。

武大点了点头,道:“这聚义厅的牌匾,的确是太LOW了,不改不行啊。”

“太漏?”

吴用和公孙胜哪听得懂他的话,均是一怔。

一见他二人的神情,武大醒悟过来,干笑地解释了一番,然后道:“不知二位贤弟有甚么好的提议?不妨说出来听听。”

吴用道:“哥哥,就叫忠义堂,如何?”

“噗——”

武大差点笑喷,我勒个去,这忠义堂,不就是《水浒传》原著中,给宋江那厮改的名儿么?与聚义厅有甚么区别?换汤不换药嘛!

当即,他提出反对。

见他不同意,吴用和公孙胜又接连提出了几个名目,但武大还是摇头不满意。

因为,吴用和公孙胜提出的这些名目,还是没跳脱出封建社会的条条框框,多是与忠孝仁义礼智信有关的那一套,他听了就够了。

不得不说,他对这个牌匾很重视。

正所谓,小中见大。

这牌匾改名,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却代表着梁山的政治主张和诉求。

就好比《水浒传》原著中,宋江将“聚义厅”改成“忠义堂”,明摆着就是赤果果向全梁山好汉宣扬招安思想,同时也向宋廷表明自己的赤胆忠心。

如此举动虽小,但的确蛊惑人心,最终葬送了不少好汉的卿卿性命。

如今,自己心存匡扶天下之大志,自然要起个响亮的名儿,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诉求,同时也让自己梁山内部上下,形成一个为共同目标奋斗的良好氛围。

这就像前一世那些知名大企业,比如今日头条,以“信息创造价值”为文化价值导向,从而吸粉无数,粘住了无数忠实的创作者和用户。

“这样罢,就叫大同殿吧。大同,大同,天下大同,如何?”武大道。

“大同殿?天下大同?”吴用和公孙胜细细咀嚼回味了一番,然后齐齐眼睛一亮,“好,大同殿,就叫大同殿。”

武大笑了起来,道:“既然牌匾改名,索性此前宋公明那厮在外面竖立的‘替天行道’大旗,也一并改了。”

“不知哥哥要改成甚么?”吴用和公孙胜齐声道。

武大想了想:“干脆就叫‘太平世界’吧。”

吴用和公孙胜一听,纷纷点头。

吴用道:“眼下大宋境内贼寇四起,天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唯独我梁山独享太平,叫‘太平世界’倒也贴切。”

公孙胜也道:“若是叫外人知晓了,只怕将来不知多少英雄好汉和贤良人才来投奔。哥哥,这个名目取得甚好,甚好。”

见二人同意,武大心中一阵好笑。

原来,他本是想说“天平天国”的,但转念一想,这太招摇了,若是打出“太平天国”的名号,宋廷岂能容忍国中之国的存在?

一旦宋廷倾尽全国之力来围剿梁山,以梁山如今这点实力,如何抵挡得住?

还是低调点好。

再说了,低调,又不代表没调。

只要安安心心发展实力,积蓄力量,一旦到了靖康之变那一刻,他便可振臂高呼,挽狂澜于既倒,吞大宋,逐女真,灭辽国和西夏。

就在他美滋滋地想着时,戴宗匆忙赶来:“哥哥,大事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