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童贯开导之后,徽宗赵佶心态起了变化,随后命人再次将吴用请入殿内。

徽宗赵佶强颜欢笑道:“吴先生,经过我们君臣相商,我们陛下决定,答应吴先生提的条件,准备丰厚的嫁妆。”

吴用闻言,心中不由得一喜,笑道:“皇帝陛下能如此说,那是再好不过了。陛下,若无别的事情,吴用就此告退。”

徽宗赵佶对梁山之人恨之入骨,恨不得马上将吴用赶走,见他急着要走,正中其下怀。

只不过,吴用刚一走出大殿不远,这时童贯追上来,开口道:“吴先生,等等……”

“敢问这位大人是……”吴用看了童贯一眼,有些疑惑地道。

“枢密院童贯。”

“原来是童大人,失敬失敬。”吴用施了一礼。

“不敢。”

“不知童大人有何见教?”

“吴先生,天家嫁女,非是一般寻常百姓人家所能比拟,嫁妆必定丰厚,除了金银财帛,还有不少服侍公主殿下起居饮食的随从,不知你们要如何带走?”童贯道。

“这就不用童大人操心了。嫁妆嘛,只要你们放在指定位置,我们自会设法带走。至于那些服侍公主殿下起居饮食的随从,还是算了吧,只要公主殿下嫁了过去,我们自会安排。”吴用道。

闻言,童贯眉头大皱。

方才,他之所以想要安排一些细作,混进随从之中,以便将来配合公主殿下窃取机密。

不料吴用竟然直接拒绝了。

见事不可为,童贯接着又道:“好吧,既然吴先生如此说,那我也就不强人所难了。不过,公主殿下常年在宫中生活,身边早已习惯了贴身宫女服侍,我们安排一些她熟悉的宫女服侍,不为过吧?”

“这……”

“吴先生,实不相瞒,咱们当今圣上的这位永庆公主,素来娇生惯养,若是没有熟悉的宫女服侍,只怕如何能适应得了?”

吴用犹豫了片刻,道:“也罢,公主远嫁济州,身边没有熟悉的人服侍,也确是不成。”

“那就多谢吴先生通情达理 。”童贯喜道。

吴用淡然一笑。

其实,以他的智商,他又如何猜不透对方的用意,只不过,区区几个宫女,就算是细作,又如何能刺探到什么机密情报?

“是了,童大人,还有别的事么?没有的话,我就告辞了。”吴用开口道。

“没有了。”

“告辞。”

……

当日下午,断崖山山巅。

几艘巨大的飞艇正停留在此处。

此地,地势险峻,寻常人等根本来不得。

原来,自从武大昨夜从汴梁城脱困后,便乘飞艇到距离汴梁城数十里开外的此处落脚。

一是为了歇息,二是继续等候吴用传来新的消息。

果不其然,吴用很快便通过电报,将徽宗赵佶同意嫁妆的事情汇报了。

“干得漂亮!”

武大大喜过望,随后将此事向林冲、柴进和武松等人说了。

林冲等人听了,自是一个个喜不自胜。

“哥哥,这下咱们可是发了大财了。”

“哈哈,不错,这皇帝老儿还真是窝囊,赔了女儿又折了兵。”

“哥哥,这笔买卖,咱们做的可真是值了。”

见众人都没异议,武大随即吩咐武松,道:“二郎,这次宋廷准备的嫁妆,怕是不少,咱们若是走陆路的话,搬运护送起来太费事,不若直接交给你们,利用飞艇空运,省事得多。不过,你要记住,千万大意不得,一定要注意防范埋伏。”

“兄长,你尽管放心便是。有我出马,绝对误不了事。若是宋廷敢玩什么花招,看我不轰平了他们皇宫?”武松冷冷道。

“甚好。”武大点了点头,“为了保险起见,你这次去搬运前,最好再发电报,从济州调一些飞艇过来搬运。”

“是,兄长。”

……

接下来两日。

整个大宋皇宫一片忙碌,各种丰厚的嫁妆,堆满在紫宸殿外的空地上。

而在这日的下午,多达三十艘的巨大飞艇,突然飞临上空,吸引了满城百姓观看,蔚为壮观。

不过,谁也不敢公开非议此事,只敢在各自家里议论而已。

想想也是,永庆公主被掳走一事,早已传遍全城,此次大宋朝廷可谓颜面大失。

纵然如今不得不让公主下嫁,甚至准备如此多的嫁妆,宋廷方面也只能秘而不宣。

只不过,宋廷越想压住此事,武大却越想公开。

毕竟,这是舆论造势的大好机会,武大又岂会放过?

此时,上空。

其中一艘飞艇之中。

“听我命令,为了防范宋廷偷袭,十艘飞艇先行着陆,其余悬空的飞艇四散开来,一旦宋廷有异动,立刻狂轰乱炸,掩护撤离。”

随着武松命令传达下去,十艘飞艇不多时便缓缓着陆。

不得不说,宋廷方面还真不敢有任何异动,实际上,整个紫宸宫早就撤了所有人,除了那些被充作嫁妆的物资,以及七八个专门陪侍永庆公主的贴身宫女。

“快,快搬运。”

一着陆后,神机营的将士纷纷走出飞行舱内,忙碌着将所有嫁妆物资搬运进飞艇舱内。

很快,第一拨嫁妆物资便给搬运进了十艘飞艇之中,至于那七八个宫女,也给请进了舱。

接着,剩下的飞艇轮流着陆,不多时,便将所有的嫁妆物资搬进了飞艇之中。

全程,宋廷没有安排一兵一卒来捣乱。

事实上,给徽宗赵佶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在这当口捣乱。

只不过,让徽宗赵佶百般难堪的是,当所有飞艇全部搬运完毕,然后升空后,天空中飘来几个字:“徽宗妙计安天下,赔了女儿又折兵。”

徽宗赵佶一听这些,气得当场咳血,差点晕厥在地。

“太医,快传太医!”

陪在旁边的贴身大太监见状,当场慌神。

还好,一群太医给及时叫来救治,才总算保住了他一条老命。

徽宗赵佶不多时便幽幽缓过神来,只是嘴里仍旧不住喃喃:“奇耻大辱,朕发誓,终有一日,定要一雪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