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东京凝晖殿。
被武大留下的吴用,正与新任殿前太尉宿元景展开谈判。
从谈判进度看,目前双方已达成了第一轮的谈判协议。
第一,结束战争。以武大为首的济州梁山军,停止造反,接受宋廷招安,并释放一切被俘官军。而宋廷也释放一切被捕的有涉嫌私通梁山的政治人犯。
第二,梁山军撤出北京大名府,由宋军接管。
第三,作为梁山军的头领武大,受徽宗亲封为金刀驸马。而其余梁山军大小头领,皆有封赏。
可以说,这第一轮的谈判协议,双方均没有争议,得以快速通过。
只不过,第二轮的谈判,从一开始,双方就存在巨大分歧。
原来,宿元景表示,梁山军既已接受招安,就属于朝廷兵马,实在没有必要保留太多的数量,留一万就足矣。
但是,得了武大指示的吴用,对此坚决不同意,认为必须保留五万之数。
双方分歧太大,这两日屡屡谈判,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是以,今日早朝得了徽宗赵佶指示的宿元景,再一次来凝晖殿与吴用谈判。
“吴先生,我们陛下今日早朝叮嘱,我方可以让步,允许你们梁山军保留三万正规军人马,如何?”
“才三万?”吴用眉头一皱,随即断然否决,“抱歉,宿太尉,我方无法接受。”
“吴先生,三万梁山军的人马,已经不少了。若是你方不肯让步,恕老夫无法向陛下复命。”宿太尉道。
“宿太尉,稍安勿躁。”吴用笑了起来,“谁说我方不肯让步了?”
闻言,宿元景一怔,道:“吴先生,此言怎讲?”
“宿太尉,小生有个提议,不知宿太尉愿意听否?”吴用笑道。
“吴先生请讲。”
“想必宿太尉心里也十分清楚,眼下大宋境内,于内,民不聊生,造反四起,特别是江南,民心浮动,随时会酝酿出大变。于外,辽国和西夏屡屡犯大宋边界,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
吴用笑了笑,接着道:“我若说的不错的话,大宋皇帝陛下眼下是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吧?”
“这……”
宿元景眉头大皱,不知如何接腔。
事实上,他认为吴用说的一点不错,自从大宋官军屡屡大败于梁山军之手后,全国各地的造反之势,愈演愈烈,快要弹压不住了。
另外,北边的辽国,还有西边的西夏,这两国更是趁火打劫,不断蚕食大宋的疆界。
若是不尽快平息,大宋的国本势必动摇。
这些日子以来,他便瞧见圣上每日忧愁,惶惶不可终日。
“宿太尉,我方的意思很明确,只要大宋朝廷同意我方保留五万常备正规军之数,将来若是大宋朝廷应付不暇,我梁山军愿意出兵,替大宋朝廷平息各地动乱。当然,若是辽国和西夏再敢来犯大宋疆界,我梁山军也可出兵击退之。”吴用笑道。
“哦?”
闻言,宿元景眉毛一挑,眼珠一转,一副颇有些心动的样子。
想了半晌,宿元景道:“吴先生,贵方提的这个议题,老夫打算这便去紫宸殿请示陛下,还请吴先生稍待,如何?”
“好说,好说……”吴用笑道。
宿元景随即告辞离开。
不多时,他便到了紫宸殿。
此时,徽宗赵佶正在批阅奏折。
见到他来,徽宗赵佶微微有些意外,道:“宿爱卿,为何来此?莫非那吴用还不肯让步?”
“陛下,非也。”
宿元景随即将事情经过说了。
闻言,徽宗赵佶眉头一皱:“宿爱卿,以你之见,该当如何?”
“回禀陛下,老臣认为,那吴用之提议,倒也用得。”宿元景恭声道,“眼下的形势,诚如吴用那厮所言,我大宋内忧外患。虽说辽国和西夏两国近年来不断寇犯我边境,但不过是小患,但我大宋境内各地造反贼寇风起云涌,尤其是江浙一带的方腊,趁我朝廷大军围剿梁山之际,聚众造反,势力越发庞大。若是不及时镇压,势必动摇国本。”
徽宗赵佶听得连连点头。
“是以,陛下,老臣以为,既然吴用那厮这般说,咱们不妨叫他们出兵,攻打方腊,叫他们自相残杀,彼此削弱实力,我们也好坐收渔翁之利。”宿元景道。
徽宗赵佶再次点头道:“宿爱卿所言极是。”
“梁山军若败,咱们可趁机出兵,直捣济州。梁山军若胜,咱们不去动他,可再让他们出征辽国和西夏,不断削弱他们实力。有道是,好战必亡。老臣就不信了,他们还能猖狂到几时?”宿元景道。
闻言,徽宗赵佶龙颜大悦,大笑道:“宿爱卿老成谋国,给朕出的端的是好计。也罢,就答应了他们吧。”
“是,老臣告退。”
宿元景告退后,再次回到凝晖殿,却见吴用正气定神闲地品着茶。
见宿元景回来,吴用放下茶杯,笑道:“宿太尉,大宋皇帝陛下可同意了?”
“吴先生,我们圣上同意了。”宿元景道。
“同意便好,咱们接着谈下一个议题吧。”
“好。不知吴先生想要谈什么议题?”
“自然是互市通商贸易。”吴用笑笑。
“互市通商贸易?”宿元景先是一怔,随即明白过来。
他虽年迈,却还未到昏聩的地步,这梁山军如今虽占了济州,但仍处于包围之下,要想发展,唯有互市通商,才能解决问题。
举个简单例子,这济州不产盐,若是朝廷继续实行以往的封禁政策,偌大的济州数十万军民,将面临缺盐的境地。
彼时,还谈何发展壮大?
也正是因为看到此点,宿元景从内心深处来讲,又怎会同意?
看到他这神情,吴用哪还不知他心里的那点小九九,笑道:“宿太尉,我若猜的没错的话,你并不想同意与我们互市通商,对否?”
“吴先生,说的哪里的话?”宿元景干咳一声。
“宿太尉,咱们也就别打哑谜了。说句实在话,咱们双方互市通商贸易,于我们梁山固然有利,但对你们宋廷而言,也是是利大于弊。”
“哦,此言怎讲?”宿元景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