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武大成功收服了史文恭和苏定二人后,便有意扶植二人执掌曾头市。
是以庆功宴席结束后,武大便留下吴用、公孙胜和朱武三人,将此事提了出来。
吴用首先道:"哥哥此安排绝妙,我完全赞成。此战下来,曾头市的曾家父子已尽殁了,而他们两个曾是曾家的枪棒教师,在曾头市颇有威望,是咱们扶植代理人的最佳人选。"
公孙胜附和道:"哥哥,我也赞成。只不过,按照惯例,但凡新降之武将,都要送去梁山军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若是直接遣送回曾头市,只怕不妥吧?"
朱武也道:"是啊,哥哥,稳妥起见,不如让他们二人均在我们梁山军校接受一段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再打发回去,如何?"
武大笑道:"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哥哥,这是为何?"吴用、公孙胜和朱武三人问道。
"惯例是死的,人是活的,咱们总不能一成不变吧?"武大笑着解释,"依我之见,咱们梁山培养出来了不少政工人员,不若挑选出来了,随他们一道去曾头市,专门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慢慢改造他们的思想,彻底转化他们。"
闻言,吴用三人这才明白了武大的用意,均点头认同,遂不再反对。
"不知哥哥打算派谁去?"吴用问道。
"不但要派最好的政工人员,而且要多派一些,做史文恭和苏定的思想政治工作固然是好,但我们的政工人员更要扎根基层,做通曾头市中下层人员的思想工作。唯有如此,曾头市才能得到彻底改造,成为我们扶植的一股代理势力。"武大道。
"好的,哥哥,这事交给我去做便是。"朱武道。
"好。"武大笑道。
忽地,吴用又道:"是了,哥哥,曾头市这边好说,不知宋廷那边,可要上折子,通报下战况?"
"依你之见,该当如何?"武大问道。
"如今,我们已归顺宋廷,虽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咱们不过是权宜之计。不过,为了在天下人面前做个样子,我觉得必要的姿态还是要有的。"吴用道。
闻言,武大点头,看向公孙胜和朱武,道:"你们二位贤弟的意见呢?"
"我赞同。"公孙胜道。
"我也赞同。"朱武附和道。
见状,武大对吴用道:"那好,此事就由你全权负责。"
"是。"
吴用领命。
事后,吴用便写了一份奏折,并派人迅速送去宋廷。
五日后,那人回报,说徽宗皇帝老儿有意派官军入驻曾头市,加强控制,但最终在蔡京、宿元景和童贯等一干大臣劝说下,不了了之。
得知了此事后,武大哭笑不得,看来这些大臣都清楚,曾头市已经纳入了梁山的势力范围,他们宋廷想要再进去插一脚,已然不可能了。
武力解决了曾头市,算是替西峡山遇袭身亡的梁山工程队报仇雪恨,足以告慰亡灵了。
此事,不但在整个济州引起了巨大反响,而且震慑了济州之外形形色色的割据势力。
可以说,此战之后,再有什么割据势力,想要侵害梁山乃至济州的利益,都要掂量掂量后果了。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接下来的秋冬两季,整个济州再无战事,进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尤其是治理得当,民心渐附。
只不过,一系列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比如律法问题,至今仍旧沿用大宋律法,在武大看来,根本就无法适应目前的形势。
又比如执政班子问题,自从梁山军打下整个济州后,能用于治理的人才,少之又少。毕竟,梁山的众多好汉,叫他们行军打仗还好,让他们去当官去治理,根本就不能胜任。
再比如货币结算问题,如今虽成立了梁山银行,但是结算的货币,仍旧是不便于携带的黄金白银。尽管目前已有“交子”之类的银票,但往往额度太大,不便小额交易。
还好,武大毕竟是来自现代社会,见多识广,对这些问题司空见惯,早有解决的办法。
不过,要解决,也只能一个一个地来。
他首先要迫切解决的便是眼下的执政班子问题。
目前的济州,除了济州城外,还有巨野、金乡、郓城和任城四座小县城。
虽然整个济州都在梁山军的实际控制之下,但行政官员都还是沿用的前大宋官员,这其中,以现任济州知府的时文彬为例,此人虽为官清廉,但毕竟年迈,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对执行武大的一些治理政策,更是无法理解透彻。
当初之所以要留用此人,为的便是借用此人在济州的名望,稳定民心,如今济州民心依附,自然也就不需要时文彬待在知府的位置上了。
事实上,时文彬也颇为识趣,屡屡向武大提交辞呈。
武大也最终表态,年终之时,会让时文彬从知府的任上下来。
如今,眼瞅着快要年终,武大开始思考执政班子换届的问题。
老实说,下一任知府的人选,武大早已在心中定了人选,那便是左军师智多星吴用。
吴用此人,为人清正,又善于变通,当初他就是以秀才身份参加大宋科考失利,才跟随晁盖上了梁山的。
以他的才能,加上武大刻意指导和栽培,此人胜任知府一职绰绰有余。
之所以他没考虑入云龙公孙胜,因为此人醉心向道,又喜欢四处云游,对政务并不热心,武大考虑到如今济州太平,索性让他负责佛、儒、道三家的统一战线工作,一面出游,一面广交天下朋友,为将来武大一统天下打下基础。
至于朱武,武大也曾与之谈心过,此人对政务一事并不热心,倒是对行军打仗感兴趣,考虑到他绰号“神机军师”,武大索性将他任命为梁山军参谋总长,算是人尽其才了。
新任知府的问题容易解决,但下面的基层官员,就比较棘手一些了。
放眼整个梁山,不是没有这些人才,而是太少了。
换句话说,除了从梁山内部提拔任命一些人上岗,还得从外部选拔一些。
而选择的最佳对象,便是目前在济州各地的童生、秀才和举人了。
毕竟,他们都是文人,承担基层工作,写写文告,传达指示等等,足以胜任。
不过,要直接选拔这些人,也不合适,因为这其中有太多迂腐呆板,只知道读死书,却不知变通的书呆子。
是以,武大决心通过一场公务员考试,来选拔人才。
他将此事,跟吴用说了后,后者有些惊讶:“哥哥,公务员考试?何谓公务员考试?”
--
作者有话说:
晚上还有一章哈,别走开!我已经努力在多写了哈,大家礼物走起,还差3个满100个礼物,我以前说过,每达到100个,我会直接更新十章,现在我开始在存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