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公孙胜的言语,张清众人无不对武大心生钦服之意。
“真没想到,铁牛此番来江南,竟然还能收获一桩美满姻缘,真是羡煞旁人呐。”雷横笑道。
"是极是极。"
索超笑着点头,"也不知那庞秋霞容貌如何?是否贤良淑德?"
"我说索超兄弟,这你就别瞎操心了,有花荣兄弟说媒,那庞秋霞能差到哪里去?"张清笑道。
"那倒也是,哈哈。"索超大笑。
这时,解珍笑道:"实不相瞒,据我所知,那庞秋霞虽说不是倾国倾城之色,却也是一名英气逼人的巾帼英雄。铁牛能娶到这种姑娘,也真是他的福气。"
闻言,众人更是羡慕了。
公孙胜见状,笑道:"好了,众兄弟也就别羡慕了,只要我等好生建功立业,还愁将来不能封妻荫子?"
众人听了,无不点头称是。
"是了,公孙哥哥,眼下整个江南义军,均已被我等拿下,接下来,是不是该与王寅、庞万春和包道乙他们唱双簧了?"
"那是自然。不过,具体要怎么唱,还得等俊义哥哥的指示。"公孙胜道。
话音刚落,机密营的机要员拿着一封电报进来了。
公孙胜接过一看,却是武大发来的一封电报。
电报内容很简单,有关唱双簧的具体军事行动,交给卢俊义,而公孙胜则负责江南地方政务,维护稳定的同时,并重点负责招商引资,暗中建立广泛的统一阵线,以及秘密迁移江南的人口和资源到山东的济州、登州、密州、海州和青州五地。
"大手笔,武大哥哥真是大手笔啊!"
看完电报,公孙胜忍不住啧啧称赞一番,随后将电报内容,给众人看了。
众人看了,也是称赞不已。
"众位兄弟,武大哥哥给我们安排了如此艰巨的任务,我们可绝不能辜负了武大哥哥对我们的期望。"公孙胜说完,扭头看了众人一眼。
众人却是面露难色。
"公孙哥哥,你要我等真刀真枪地上阵厮杀,我等皆能效死力,但你要我等搞什么政务,或者什么招商引资,或者什么建立广泛的统一阵线之类的,我们根本不擅长啊!"雷横道。
"是啊,公孙哥哥,你就别难为我们了。"解珍道。
"公孙哥哥,倘若需要我等维稳,这个倒是没问题。"解宝道。
听到这,公孙胜脸色一沉,道:"各位兄弟,我看你们在梁山军校毕业的时候,都忘记身上背负的使命了。"
"什么?"众人愕然。
公孙胜接着说了下去。
"各位兄弟,你们别忘了,当初你们毕业后,可是当着武大哥哥的面宣誓,愿意为'恢复中华,驱逐鞑虏'的理想奋斗终身,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如今倒好,武大哥哥让你们做一点地方上的事情,你们就有畏难情绪,推三阻四的,这还成何体统?"
"不错,这地方上的事务,细小而繁琐,不像战场厮杀那么痛快。但是,这种是单纯而狭隘的军事观点,是错误的。"
"我们梁山军,之所以强大,并非我们的武器装备有多先进,而是靠的是军民团结,还有最广泛的统一阵线。"
"也正是这广泛的民意基础,我们梁山军的经济发展,才能日进千里,远超宋廷任何一个州县的经济水平。"
"咱们经济发展好,后勤武备就充足,兵员粮草也就无后顾之忧。如今咱们梁山军打仗,尤其是神机营,那子弹和炮弹一响,可就是黄金万两,若是没有强大的后勤基础,能成么?"
"各位兄弟,武大哥哥有句话说得好,我们梁山军,上马能打天下,下马能治天下。你们连学习文化都能接受,为何让你们学习处理地方事务,你们就不行了呢?"
一席话下来,张清众人无不低下头,面露愧色。
好一会后,张清等人才纷纷表态,愿意接受公孙胜的安排,做好地方事务上的工作。
公孙胜大喜,这才开始分配任务……
接下来七八日,公孙胜不断在扬州、杭州、苏州、常州、宣州和润州等州县奔波,开仓放粮,稳定局面,并召集江南各地富商,招商引资,并大肆收拢人心,笼络人才。
不得不说,效果显著。
首先,这江南数州之地,物价迅速恢复稳定,民众也安居乐业,笼络了不少人心。
其次,招商引资的成果也不俗,不少富户商贾,在得知梁山军在海州设置了自由贸易区,有税收优惠政策,有些商品甚至还有免税政策之后,均大为心动,纷纷表示在去考察之后,再做决定。
然后,在人才笼络方面。公孙胜得了武大电报指示后,不惜直接发布公告,重金聘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甚至提供梁山银行的低息贷款创业支持。结果,不少能工巧匠,尤其是苏州这样的以纺织为主业的州县的能工巧匠,为了成就一番事业,纷纷表示愿意前往山东梁山军治下发展。
当然,在武大的催促下,公孙胜对读书人的笼络,也是不遗余力。
虽然,这时代的读书人,受儒家孔孟之道的影响,思维僵化、死板,百无一用,但在武大看来,这不是他们的错,是时代的错,只要把其中一些开明的读书人吸引到济州,让他们在济州这个圣地接受教育和熏陶,将来可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就像武大前一世的圣地延安,正因为吸引了无数青年前赴后继,才让进步思想在全国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最终埋葬了那个腐朽没落的王朝。
当然,除了读书人,对于那些武艺娴熟,立志于投军的人才,武大也没有忽视,特地让公孙胜安排人,大力宣传梁山军校。甚至,他还不惜亲自设计宣传海报,然后让梁山印刷厂印刷,再火速空运到江南。
只不过,武大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此举,竟然为梁山军引出了一位文韬武略的盖世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