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广州的革命街景(1/3)

辛亥革命,广州是和平光复的。但和平光复的广州,由于是以***为首的众多革命党人的故乡,所以,被认为是最革命的地方。革命的地方盛产革命党,武装的同志,是各地的民军。其实,已经光复了广州,是不需要这么多民军的,但是,各地的乡巴佬都想借革命之机,到广州来玩玩,于是,就都来了。所以,广州的街上,最奇特的景观,是穿着各种服饰,拿着各种武器,包括鸟枪和长矛的民军。当然,每个人的头上都没了辫子,头发披散着垂在肩上,跟后来的摇滚青年似的。在清帝退位之前,还有一些全身披挂的女子北伐队员,在市面上招摇。经记者拍了照片,登在报纸上。

民军中最神气的,是身上挂着炸弹的革命先锋。最初来的当然可能真的是革命党,而炸弹当年是革命党威慑满族人的利器,凡是挂炸弹的人,都是当然的革命先锋。但是,这种神气是可以效法的,好些市井之徒,也学会了这招儿,弄些洋罐头盒子,包上白布冒充炸弹,动辄挂上好几个,招摇过市,看上去,跟真的革命党也没有什么两样。时间长一点儿,凡是挂出来的炸弹,就没有几个是真的

了。

革命后的各种党派和团体,风起云涌一般冒了出来。当年北京一个小胡同里,能有好几个党,而广州也差不多。每个党派团体,都有自己的徽章,有钱的可以做金银徽章,就像鲁迅《阿Q正传》里秀才领来的“银桃子”;没有钱的,则是铁制的徽章。但凡有点名气的人的胸前,可以佩戴若干徽章,成为“跨党要员”。这一点跟北京相似,好多人都跨好几个党。以至于议会选举完了,各党统计的当选人数,大大超过国会两院的总人数。跨党人士,每个党都统计一次,结果就重了。

除了徽章,还有绶带。一个大红的绶带斜披在肩上,开会的时候当然很神气,但是开完会了还披着未免多有不便。于是就改成了襟章,襟章是绶带的缩小版,四寸来长,一寸多宽,也跟绶带一样,是绸缎的,可以像徽章一样戴在胸前,但由于比徽章大,所以可以写好些字在上面,详细地表明佩戴者的身份,所在党派或者团体的名称,个人在党和团体里的身份、职务、号码、姓名等。相当于今天把名牌挂在了胸前,让人一望便知。

革命前的广州,人们是不大开会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懂

开会是怎么回事。革命后,革命的人们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开会,开大会。但是,那时候会演讲的人不多,即使是头面人物登台上去,多半像呆木头一样站着,非要讲话,也是词不达意,胡说一通,再不就是“这个”“那个”地说车轱辘废话,半天不知道说什么。但是,开会必须有人捧场,必须制造气氛。所以但凡开会,就会有人举着写有“请众鼓掌”的牌子,在人家登台开讲和讲完之时,及时地面向听众举起来,然后大家知趣地拼命鼓掌。这样几次三番,受到鼓励的演讲者,慢慢地也会讲点儿话了。

革命后的广州,革命热情是高涨的,但是,革命后的社会秩序,却越来越乱。各色的革命者、假革命者、冒充革命者,都在吃革命的饭,砸革命的锅,弄得广东的财政一团糟,还会为了锅里的饭,争抢不已。民军的纪律,已越发不像话了。于是,广州的绅商和老百姓越来越不爽。难怪拥有众多民军,而且两个都督胡汉民和陈炯明都是老牌革命党的广州,在“二次革命”的时候,几乎兵不血刃,就被袁世凯派去的龙济光给拿下了。

革命的热闹,造就不了革命的事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