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兵燹的铁路之灾(1/3)

人们都说,民国的北洋时期军阀混战,兵燹迭生。但是这混战,其实主要发生在1920年以后。此前的二次革命、讨袁护国、讨逆(张勋),以及护法战争中的南北之争,基本上还只能算是局部战争,而且规模都不算大。到1920年下半年北洋系分裂,直皖开战之后,战争的规模和烈度,才一天天大了起来。即便如此,战争对一般民众的扰害也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厉害。据后来日本满铁对华北农村做的调查,即使烈度很高的直奉之战,战区的老百姓也大体可以照常生活。

但是,仗毕竟是越打越大了。各派军阀为了能打败对手,都拼命地扩军。原来中央政府陆军部对部队番号和兵额限度的规定,迅速成为一张废纸。军队多了,进口的武器弹药多了,对地方的财政压力也就大了,即使军队本身对地方扰害不大,但民众的负担却在加重,况且,还有像奉军(尤其是张宗昌部)以及一些出身刀客的陕军和豫军,这种不讲究纪律的军队。

其实,北洋时期的战争,对当年的中国社会最直观的破坏,体现在铁路上。当时的中国从晚清继承下来,大抵有京汉线、津浦线和京张以及京奉线等几条干线,再加上后来山西和东北自己修的几条铁路,属于中国政府管理的铁路,大抵有七千多公里。袁世凯死后,北京政府事实上政令不出北京城墙,但几条干线铁路,还是归交通部管的。所以,在段

祺瑞统治时期,尽管中央各个部也都财政吃紧,财政部和交通部还是比较宽裕的。

但是,只要一发生战事,铁路就会有麻烦。讨伐张勋复辟之前,总统黎元洪跟总理段祺瑞闹翻,免了段祺瑞的职,这一下把北洋系都给惹翻了。最亲段的安徽省长倪嗣冲,马上劫了津浦线上四十个火车皮,用来运兵。这样的事儿,在当时还属于偶然。但到了直皖开战之后,这样的事情就变得越来越平常了。直皖战前,吴佩孚北上,就劫了大批的车辆。第一次直奉战争过后,原来直属于中央政府交通部的铁路,都被事实上军管了(京汉铁路大罢工,就是因为耽误了吴佩孚的事儿,才被镇压的)。随意调动车辆成为家常便饭,至于截留路款,也是司空见惯寻常事。运兵自然军头们不给钱,而铁路为商人运货,在军人的令下,每每要加征额外的费用,害得商旅裹足。在北京的美国使馆,从门头沟往前门火车站运过冬用的煤,吴佩孚的部下每吨煤要加征两元,装煤的时候,一个车皮要多加一元八角,另外每车皮还要额外的“孝敬费”二十五元。拥有治外法权的老美也徒呼负负,因为都是当兵的干的,向外交部抗议也没有用。连老外都给宰成这样,中国人会怎样,可想而知。

军人控制铁路,索取如此高的运费,但对于铁路维修却不管不顾。实在没办法了,开不动车了,才对付着修一下。进口的机车,款项

一直拖着不给,老外也没辙。以前铁路是铁饭碗,从不拖欠员工的工资,然而到了军管之后,漫说一般的铁路员工工资经常会被拖欠,就连北京的交通部也开始欠薪。有一年,居然不得不把前门火车站站台上的大铁棚子给拆了卖掉,让部里的穷官儿们勉强过个年。交通部有钱的日子,随着军阀混战的升级,一去不复返了。

铁路在兵燹中的惨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铁路是割据的各路军阀不管的,归中央政府直属。段祺瑞时代,虽然也是军人政权,但掌权的军人们行为还有点儿节制,各地的北洋系将领,也或多或少能听这个袁世凯之后的北洋老大的话。但是,一旦这个老大被后起的北洋第二代俊秀吴佩孚打倒,就开始了一个武力强权的时代,谁的胳膊粗力气大,能打仗,谁就说了算。原来归文官政府管辖的铁路,就变成了军人的囊中物。军人控制铁路之后,又没有把铁路的管理职权真的接管过来,变成有车我就调,有钱我就拿,但是铁路上的事儿,我又都不负责。即便直系控制的时候,直系里面的各个派系也是能抢就抢,能多占点儿就多占点儿。反正那是中央政府的东西,不拿白不拿。

所以,到了北洋时期结束,中国的铁路已经千疮百孔了。只有属于单个军阀的铁路,比如山西的同蒲路和东北的吉长、吉敦、四洮等几条铁路,还能维持比较好的状态。因为,那是军阀们私有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