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终于明白,头晕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说教。

陈参继续说教:"刚才讲了外物,现在再讲讲我们自身。同样,如果我们的心灵是'空'的,保持足够'空'的状态,才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广大无边,才能承载和包容外物啊,这样我们的内心才不会被外界的言语行为轻易触动。如果我们的心灵没有空间,我们的心量就小,甚至小得连一根针也容不下,这时我们的苦恼就来了。保持内心空的状态,所有的欲望、名利、恐惧、自卑和浮躁等都可以被包容,甚至包容世上一切的丑恶、肮脏和洁净。只有包容了一切,承载了一切,甚至消融了一切,没有简单的外在形式上的分类和比较,我们的内心才能平静、稳定,才能充满力量,才能从容面对外界的言语行为,快乐、自信和智慧便会随之而来。正如老子说,'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大道,大道至简,大道包容一切。《西游记》里的孙行者原本是一个猴子,心猿意马,心高气傲,逞强好斗,浮名虚誉,佛祖就给它取了个'悟空'名字,深意就在这里,希望它能在以后的取经过程中悟出'空'的道理来。"

听到这里,王莽皱起眉头不解地问:"我们保持心灵的空灵状态,容纳万物一切,包括所有的洁净、肮脏和丑恶,这我就不懂了,为什么我们内心还要容纳肮脏和丑恶呢?"

陈参说:"是啊,比如说尘埃。在日常生活中,尘埃是讨厌的、肮脏的和丑恶的,我们总要试图拂拭去除它,希望能保持房间桌面器具的干净,可是我们知道尘埃是无处不在的,永远无法拂拭干净。其实,我们生活的空间里乃至整个星球原本就是由无数个细小的尘埃构成的。尘埃孕育着生命,也孕育着希望。我们学过化学的都知道,冰清玉洁、神秘尊贵的钻石是由碳元素构成的,而草木灰也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尘埃是永恒的和绝对的,而洁净只是短暂的和相对的。若要生活在一个没有尘埃的空间里,生命就会被扼杀掉,当我们与尘埃绝缘时,生命便与大自然割裂,于是悲观、绝望、厌世和毁灭。当我们拼命想拭去尘埃,保持绝对的洁净,结果却是自欺和徒劳,而烦恼、忧愁、浮躁和恐惧便会接踵而来,于是抑郁症和强迫症便产生了。不去尊重和包容肮脏的尘埃的客观存在,总是试图保持'我'的洁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是一种退让,是一种小我的精神。所以,打开心灵,保持空灵的状态,承认、包容甚至利用尘埃的存在,才是一种大我的精神啊。

"这里有一个屈原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楚国大夫屈原对君主和国家十分忠心,从《离骚》中可以看出他的壮怀激烈的爱国热情,看到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伟大的屈原空有一腔热情,他不懂得尊重、包容和利用客观现实,比如,缺乏世俗的政治头脑,不懂得得宠的门道,不屑与贵族集团同流合污,对小人们奔走钻营、夺利争权嗤之以鼻,最后遭排斥。遭排斥后又想不通原因,加之自我行为不合群,人际关系不好,结果整日郁郁寡欢,抑郁消沉。我们也可以从《离骚》中看到他对现实的愤怒悲观,看到他生活的孤独困顿。屈原过分清高和洁身自好,渐渐走向厌世,最后走上自杀的道路。屈原在汩罗江边怀抱大石自杀之前,有一个渔夫在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意思是,水洁净的时候可以清洗我帽子上的缨子,水浑浊的时候可以清洗我的泥脚。渔夫想通过歌谣告诉屈原,水总是有洁净的时候也有浑浊的时候,不可能永远保持洁净状态,我们要尊重和包容水的这两种客观存在,而善用之;另外,事实上,水没有真正洁净的时候,洁净状态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而浑浊状态其实是永远的和绝对的。屈原没有明白这个道理,渔夫的歌谣没有能拯救他悲哀的心。屈原最后在自杀时喊出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愚蠢的,是低级的小道精神。在老子看来,硬要分出世间的是非好坏是消极的和可笑的,老子强调大道精神,大道包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