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

洪荒小说里都说鲲鹏乃是万妖之师。地位仅次于妖皇。鲲鹏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鲲鹏jing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为九天鲲鹏。

庄子说有一种大鸟叫鹏,是从一种叫做鲲的大鱼变来的。传说有一大鱼名曰鲲,长不知几里,宽不知几里,一ri冲如云霄,变做一大鸟可飞数里,名曰鹏。

古人有诗云:云开衡岳风雨止,鲲鹏击浪从兹始沧海横流何足虑,三尺寒江东陵指现在常用鲲鹏比喻一些宏伟之事,一句俗语曰:“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

《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这种极其奇特、兼有巨鸟与巨鱼之体的动物,过去一直以为只是神话。但最近我从国外动物学的报道中看到,海鲸栖息于海中有时将鲸尾竖出海面,其尾至为巨大,形极以于鸟翼。渤海古代称北海,亦即北冥。据史藉记载,渤海秦汉以前多见海鲸。鲸体型极大,可长达30米(是现存最大动物),所以庄于所说的鲲鹏,并非完全是寓言,而是指渤海的海鲸。

陆吾(开明兽)

昆仑山神。《山海经?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它的样貌是长着九条尾巴的虎身顶着一颗拥有锐利目光的人头,它的职责是管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园圃的时节。根据郭璞的注解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陆吾的神格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个区域的界限之外,能够料理天神花园的时节,因此它绝不是园丁,而是类似zhong yāng空调随时调节气温的存在。

陆吾又被称作开明兽,本是黄di du城昆仑丘的守卫,他把自己化装成老虎的样子,这样便可以获得老虎的威严和力量。只是不知为何会出现在蜀山的神龙殿之中,而且似乎忘记了原本的职责,只知道单纯的阻挡一切进入神龙殿的人。陆吾神掌管这“帝之下都”还兼管“天之九部”。

所谓天之九部,就是整个上层宇宙。

天帝的苑圃、悬圃的时令与节气,也归他管,堪称是天帝的大管家。

陆吾的南边,有着六个头的树鸟,以及蛟龙、大蛇、豹子、还有连名字都说不清楚的各种植物、动物等等。

在陆吾的周围,环绕着一些神异的jing灵。其中有一群名叫“土缕”的神兽,它像羊而长着四只角,它不吃草而吃人。有一群名叫钦原的神鸟,它像蜂一样蜇人,但大如鸳鸯。被它一蜇,任何鸟兽都会死去,任何乔木都必枯萎。有一种名叫沙棠的果子,类似李子而无核,人吃了它,可以飘洋过海,踏水不溺。

昆仑山的西边,有神异的凤凰、鸾鸟。它们头上带着蛇,脚下踩着蛇,胸部还盘踞着赤蛇。

昆仑山的北边有珠树、文玉树、琪树、不死树等神异植物。

昆仑山的东边有一大群希望能攀援天梯,以此沟通神人的巫师。比如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等等。他们互相环绕在一起,每个人手中都握着不死之药,希望能抗拒凡人的死亡,祈求复活。

陆吾的南边,有着六个头的树鸟,以及蛟龙、大蛇、豹子、还有连名字都说不清楚的各种植物、动物等等。

陆吾这个天帝的大管家,是位尽职尽责神明,这位掌管“帝之下都”还兼管“天之九部”。就是整个上层宇宙大管家,不论是哪路神仙或妖魔鬼鬼怪,谁要是触犯了天之九部的规矩,或不经心的违反了整个上层宇宙的律法,它便毫不客气地将你驱除出境或依法究办!

可他却对他治下的那些生灵和植物,包庇纵容,象那些有着六个头的树鸟,以及蛟龙、大蛇、豹子、“土缕”“钦原”“凤凰”、“鸾鸟”“赤蛇”以及珠树、文玉树、琪树、不死树等神异植物。不管他们如何折腾捣乱,只要他们不出天之九部去外边没事找事,陆吾这个天帝的大管家便统统不予理睬。

有时,天帝与恶神或魔怪发生争斗,陆吾便责无旁贷的守卫着天之九部。

此外,陆吾和天帝之子北海龙神禺疆交情最好,及而广之,陆吾神便和北海龙神禺疆的九种儿子交上了朋友。

陆吾神的龙子朋友们有——一种名叫蒲牢,最喜欢叫,后世的人便常将它刻在钟钮上。一种名叫囚牛,最喜欢音乐,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琴上。一种名叫蚩吻,最喜欢水,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桥梁上。一种名叫嘲风,最喜欢冒险,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碑碣上。还有一种名叫霸下,最喜欢负重,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狱门上。还有一种名叫狻猊,最喜欢坐,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庙中之神座上。还有一种名叫睚眦,最喜欢杀戮,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刀柄上。这便是九种龙子的形状、xing格,所以有一句话,叫‘龙生九种,种种不同。但是能够像龙那样神灵变化的真是少见,所以圣贤的儿子不见得都是圣贤,可见人与物一理相通。

天之九部每时每刻都有事情发生,不管是好事坏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而且千变万幻,千奇百怪。陆吾这个天帝的大管家,早就是司空见惯了的,于是便以不变应万变,立下过数不胜数的功劳,当年参加过征伐共工的战争,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陆吾有一个大错处,就是因为他长得太神奇,体态怪异,像虎长着虎尾。它特大的身躯十分雄壮,足有九十九只老虎那么大,他又有九个头颅,却长得很像人。它立在昆仑山上遥望东方,似乎在监护着什么,却并没有监护着什么。这就是人常说的,做事须得认真,而由于可他却对他治下的那些生灵和植物,包庇纵容,听不得奉承话,便犯下了一些错儿。还好,陆吾神办事谨慎,小错不遮不盖,称得起是掌管“帝之下都的第一天神了。

九尾狐

九尾狐,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经?南山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规说法,狐,狸是两种动物,只是人们叫习惯了,统称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气,狸似乎只是是俗物)。《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能“食人”的妖兽。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征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德论?封禅篇》)。“食人”之传渐隐,“为瑞”之说渐渐出现。但同样是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解狐为“祆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有灵气(妖气),在数千年前,已是公认。再到后来的唐宋时期,狐已经被人设庙参拜,而且十分流行。唐朝张鷟《朝野佥载》说:“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时出现的(《封神演义》),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妖媚”、“邪气”、“仙灵”、“神秘”、“狡猾”,可以说是中国人想到“狐”后最明显的感觉。

《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郭璞注《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则云:“太平则出而为瑞”,又为祯祥之物。汉赵晔《吴越chun秋?越王无余外传》云:“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厖厖。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此即郭注所谓“为瑞”之意。考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象征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封禅篇》),亦禹娶涂山神话之遗意。“食人”之说渐隐,“为瑞”之说终张。又六朝时人李逻注《千字文》“周伐殷汤”,说妲己为九尾狐。《封神演义》也以妲己为九尾狐jing,当源于此。

毕方九婴飞廉鸣蛇钦原

毕方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火灾之兆。毕方的名字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它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树木中。毕方的外形象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一说为只有一只翅膀),身体为蓝sè、有红sè的斑点,喙为白sè。毕方不吃谷物、吞吃火焰,据说毕方的出现预示着大火。

而传说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在战车旁。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sè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毕方。《海外南经》:“毕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而《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jing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在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毕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而《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袁珂说毕方是凤,凤为太阳鸟,故“见则其有讹火”。

毕方:木jing,如鸟,青sè,赤脚,一足(有说两足一翼),不食五谷。见则邑有讹火(有说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为黄帝卫车之神鸟(有说为致火之妖物,俗称火鸦)。《山海经》、《神异经》、《淮南子》...俱有载。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sè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华方。《海外南经》:“华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而《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jing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在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华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而《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袁珂说华方是凤,凤为太阳鸟,故“见则其有讹火”。《骈雅》:“毕方,兆火鸟也。”凤即为神,也是灾难的象征。《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大风为害,尧乃使羿…缴风于青邱之泽。”大风即大凤。《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玫,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出自:山海经-海经-海外南经-毕方鸟原文: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译文:在十六位神人的东面是毕方鸟。它在青水的西面。毕方鸟的身形是鸟,但面孔是人,只有一只脚。

九婴

古代神兽之一。水火之怪,能喷水吐火,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shè杀于北狄凶水之中。其说始见于汉。传说中的水火怪。亦用以喻邪恶凶残的人。

《淮南子?本径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提到北方有一条大河,水深千丈,波浪汹涌,人称凶水。凶水中有一只九头怪物,名叫九婴,既能喷水,又能喷火。十ri并出时,凶水也沸腾了,九婴嫌水中太热,就跳上岸来,见人就吃,吃的时候,必须有9样食品同时供它吃,因此成为后羿第3个斩杀目标。相关解释

1高诱注解说:“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

2《中华成语典故大辞典》认为:“可能是长着九个脑袋的水火之怪”。

3袁珂编著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认为:“当是九头怪兽、怪蛇之属,能喷水吐火以为灾。”按高诱所说,九婴是“水火之怪”,这个怪,我们既可以理解为是有实体的怪物,又可以理解成没有实体的虚无缥缈的东西,诸如迷信思想中的鬼神之类。袁珂明确指出这是一种兽或蛇,这是说明九婴是属于一种有实体的客观怪物,称这种怪物既可以喷出水来害人,又可以吐出火来害人,如此,这种怪物,与武侠小说中那些擅长施毒解毒的武林高手相比,就显得厉害且高明多了。武林高手所掌握的毒,是用来害人的,而解药则用来解除毒xing,是用来救人的。而水火之怪所掌握着的水和火,不管哪一样,都可以用来害人,不管哪一样,又都可以解除另一方的危害。

羿杀九婴

九婴生于天地初分之时,当时天地灵气厚若实质,不知产出多少强横的灵兽怪物。这只九命老妖于深山大泽之中,yin阳之元气氤氲交错,化生而出,乃是九头蛇身,自号九婴。每一头即为一命。因是天地直接产出,无魂无魄,身体强横异常,已为不死之身,又加有九命,只要有一命尚在,只需于天地间采集灵气就能恢复。

九头怪九婴自恃有九个脑袋,九条命,丝毫不畏惧北伐的羿,它九口齐张,喷吐出一道道毒焰、一股股浊流,交织成一张凶险的水火网,企图将羿困住。羿知道它有九条命,shè中一个头后,非但不会死,而且会很快痊愈,故再使连环箭法,九支箭几乎同时插到九婴的九个头上,九婴的九条命一条也没留下。

飞廉

亦作蜚廉,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文献称飞廉是鸟身鹿头或者鸟头鹿身,秦人的先祖之一为飞廉(蜚廉),古代楚地以飞廉为风伯。

相关记载

●《楚辞?离sāo》“前望舒使先驱兮,後飞廉使奔属。”,王逸注:“飞廉,风伯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引《上林赋》有“推蜚廉,弄解豸,格瑕蛤,鋋猛氏,曺騕褭,shè封豕”的句子,集解郭璞曰:“飞廉,龙雀也,鸟身鹿头者”;●《汉?武帝纪》有“还,作甘泉通天台、长安飞廉馆”,晋灼注飞廉曰:“身似鹿,头如爵(雀),有角而蛇尾”;●《三辅黄图》:“飞廉,神禽,能致风气者,身似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

广泛分布于亚欧草原的鹿石其造型也是鸟首鹿身,与中国古文献所记载的飞廉形象相同。

鸣蛇

古代神兽之一。

鸣蛇: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钦原

古代神兽之一。

钦原: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蛰兽兽死,蛰树树枯。《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白泽獬豸计蒙英招夔牛

白泽

昆仑山上着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而至。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

传说

传说黄帝巡狩,至海滨而得白泽神兽。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故帝令图写之,以示天下,后用以为章服图案。唐开元有白泽旗,是天子出行仪所用;明有白泽补,为贵戚之服饰。

相关记载

东晋葛洪《抱朴子.极言》:“黄帝......穷神jiān则记白泽之辞。”

《云笈七签?轩辕本纪》“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jing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

后世因为白泽能够趋吉避凶,常将它的形貌使用在物品之上,《通典》记帝王之旗就绘有白泽的形貌,被称为白泽旗。

《唐?五行志》记载中宗韦皇后的妹妹用虎豹枕以避邪,白泽枕以避魅。

《开元占经》卷一一六引《瑞应图》云:“黄帝巡于东海,白泽出,达知万物之jing,以戒子民,为队灾害。”

号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透过去,晓未来。不过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内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

黄帝巡游至东海,遇之,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jing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轩辕本纪》、《抱朴子(极言)》、《瑞应图》有载。

对白泽的尊崇

“白泽”是个传说中的神兽,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驱除的方术,所以从很早开始,就被当做驱鬼的神和祥瑞来供奉。尤其到了中古时期,对白泽的尊崇更是隆重。当时《白泽图》(又称《白泽jing怪图》)一非常流行,到了几乎家手一册的程度。中记有各种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驱除的方法,并配有神怪的图画,人们一旦遇到怪物,就会按图索骥加以查找。在禅宗语录中,也常见有“家无白泽图,妖怪自消除。”“不悬肘后符,何贴白泽图。”“家无白泽图,有如此妖怪”一类的语录。人们将画有白泽的图画挂在墙上,或是贴在大门上用来辟邪驱鬼。当时还有做“白泽枕”的习俗,即做成白泽形象的枕头用于寝卧,其用意也是为了辟邪驱鬼。在军队的舆服装备中,“白泽旗”也是常见的旗号。人们甚至以“白泽”来为自己命名,出现了许多叫“白泽”的人。

獬豸

也称解廌或解豸,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xing。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jiān,发现jiān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

计蒙

《山海经(中次八经)》有载。

神名。山海经东百三十里曰光山,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龙首,恒游於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英招

《山海经?西次三经》:“槐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循于四海,其音如榴。”

夔牛

夔牛,一种传说中的怪兽。外形像龙,声音如雷,仅有一足。据说黄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将夔杀死,以其皮制成战鼓。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夔牛是古时代神话奇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其状如牛,苍sè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ri月,其声如雷,名曰夔。黄帝杀之,取皮以冒鼓,声闻五百里。”

夔龙又称且角龙。夔者,见于《?舜典》、《国语?鲁语》、《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诸典中,或为乐官,或为木石之怪,或为国名。又作地名,……夔、夒,字形相近,义亦颇相似。《说文》:“夔,神魖也,如龙,一足。从夂。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想象xing的单足神怪动物,是龙的萌芽期。《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ri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踸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四凶兽之穷奇桃杌饕餮混沌

穷奇

《山海经》“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犬北。一曰从足。”传说中古代四凶之一。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被描述为外貌像老虎又像牛,长有一双翅膀和刺猬的毛发。

《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有兽焉,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它就是西方天帝少昊的儿子,大名鼎鼎的穷奇。

穷奇作为怪兽的形象有两种:《山海经?西次四经》上言“状如牛,音如狗”;《山海经?海内北经》上言“状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种形象,它都是一种食人怪兽,而且有着固定的原则,大致引《神异经?西北荒经》上的说法,它“知人语言,逢忠信之人,啮而食之,食人自首始;逢jiān邪则擒兽而伺之”。也就是说,好人遇到它会变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脑袋,而坏人遇到它反而会得到它送来的野兽之类做食物。

桃杌

《神异经?西荒经》中所描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文献记载: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谓之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注:“凶顽无匹俦之貌。”。服注:“梼杌状似虎,豪长一尺,人面虎足,猪牙,尾长丈八尺,能斗不退。”

楚之梼杌。——《孟子》。注:“嚣凶之类,兴于记恶之戒,因以为名。丁音恶兽名也。”

《chun秋》云:“颛顼有不才子名梼杌也。”

《孟子?离娄下》道:“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chun秋,一也。”梼杌,音桃物。此谓梼杌同乘与chun秋,为国史名,楚史名《梼杌》。

饕餮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史料记载:《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辞海》在解释饕字说:饕即“贪,《汉?礼乐志》:‘贪饕险’颜师古注:‘贪甚曰饕。’特指贪食。”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chun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yu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chun秋》言”,即此。

《吕氏chun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神魔志异?异兽篇》:神州极南有恶兽,四目黑皮,长颈四足,xing凶悍,极贪吃。行进迅疾若风,为祸一方。蛟龙水兽的一种,头有一对角,全生寒气围绕,多数呈青白sè,长数十丈,xing时而温和时而暴躁,腾空而起激起数丈水浪,威武无比。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混沌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

《神异经?西芜经》:“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xing,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浑沌。”

神话中的混沌:《山海经》中较早记述了混沌神话,特别值得认真分析。《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显然,这里“浑敦”指太阳。那么浑沌怎么又与帝江联系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袁枚(1716-1798)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帝江,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帝江、蛇(龙)、《庄子?应帝王》中的浑沌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

另外,把太阳神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较合理的。在人类最初的悟xing中还有什么能比白天与黑夜、光明与与黑暗、太阳与太yin的对比更明显呢?古人把太阳神称做混沌,就其初义来说,因为只有太阳含有那包纳一切、吞吐一切、涵盖一切的大光芒。敦与浑连用还见于老子《道德经》:“敦兮,其若朴;……混(浑)兮,其若浊。”黄帝与浑沌相联系还有其它许多证据。

上古四大恶兽“混沌”: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芜经》:“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xing,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浑沌。”

也作“混沌”,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金乌商羊孰胡夫诸鬼车

三足金乌

《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ri”。《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ri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ri居下枝,一ri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说“汤谷上有扶木,一ri方至,一ri方出,皆载于乌”。

三足乌又名三足金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也称金乌、阳乌,或称三足。传古代人看见太阳黑子,认为是会飞的黑sè的鸟——乌鸦,又因为不同于自然中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又因与太阳有关,为金sè,故为三足金乌。

三足乌是神话传说中驾驭ri车的神鸟名。为ri中三足乌之演化。三足乌亦称“踆乌”。居于ri中,有三足。

文献记载

《玄中记》:“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ri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传说此鸟为ri之jing,居ri中。汉代画像砖上常有三足乌,居于西王母座旁,为其取食之鸟,或说即青鸟。

《洞冥记》卷四:“(汉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东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chun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yu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

《艺文类聚》卷一百引《黄帝占》:”ri中三足乌见者,大旱赤地。”后因以指ri。

《河图括地图》:“昆仑在若水中,非乘龙不能至。有三足神鸟,为西王母取食。”

汉代王充《论衡?说ri》:“ri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

张守节正义引张揖曰:“三足乌,青鸟也,主为西王母取食。”后亦因以借指ri。

唐代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莲花交以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仇兆鳌注引黄生曰:“三足乌,即ri也。”

宋陆游《月夜短歌》:“明星虽高未须喜,三足阳乌生海底。”

十ri神话

根据《山海经》等古籍的记述,中国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的十ri是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它们既有人与神的特征,又是金乌的化身,是长有三足的踆乌,会飞翔的太阳神鸟。如《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ri”;《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ri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ri居下枝,一ri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说“汤谷上有扶木,一ri方至,一ri方出,皆载于乌”,,便是对十ri神话传说的记述。《淮南子?jing神篇》中说“ri中有踆乌”,郭璞注解说“中有三足乌”,则是对太阳为金乌化身的说明和解释。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十ri,每天早晨轮流从东方扶桑神树上升起,化为金乌或太阳神鸟在宇宙中由东向西飞翔,到了晚上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树上,这表达了融化于神话之中古代对ri出ri落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商羊飞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变故发生之前的预兆。传说中的鸟名。据云,大雨前,常屈一足起舞。

孰胡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夫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敖岸之山,其阳多王雩王孚之玉,其yin多赭、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状如茜如举。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鬼车

别名九头鸟。sè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yin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

并封讹兽当康马交化蛇

并封

《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有载: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并封:类猪,黑sè,前后皆有头。述荡则是左右有头。《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王会)》有载。

讹兽

《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西南荒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

讹兽: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当康

又称牙豚,是一种兆丰穰之瑞兽,样子象猪而有牙,其叫声有如呼唤自己的名字。

《山海经.东次四经》:钦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其名自叫,见则天下大穰。

胡文焕《山海经图说》云:“钦山中有兽焉,状如豚,名当康,其名自呼。见则天下大穰。韩子曰:穰,岁之稔也。”

《骈雅》云:“当康,牙豚也。”郝懿行注:“当康大穰,声转义近,盖岁将丰稔,兹兽先出以鸣瑞。”又说:“《太平御览》九百十三卷引《神异经》云,南方有兽,似鹿而豕首有牙,善依人求五谷,名无损之兽,所说形状与此兽近,当即此。”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王会)》有载。

《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騊(táo)駼(tu)。有兽焉,其名曰驳(bo),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qiong)。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

化蛇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记载:“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这是个人面豺身,背生双翼,行走如蛇,盘行蠕动的怪物。它的声音如同婴儿大声啼哭,又像是妇人在叱骂。化蛇很少开口发音,一旦发音就会招来滔天的洪水。据说chun秋时代,有农夫在魏国大梁城附近听见婴儿啼哭,找到后发现却是一个蛇形妖怪。此后三天,黄河果然泛滥,淹没沿途八百五十多个城镇乡村。

载于《山海经?中山经卷》:“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

狍鸮孟极天禄猼訑倒寿

狍鸮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三五十里,曰钅句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孟极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释义:石者之山有一种长得像豹子的野兽,头上有花纹,身子是白sè的,名叫孟极。善于卧伏躲藏,叫声跟它的名字(孟极)相似。

天禄

天禄、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种兽,似鹿而长尾,一角者为辟邪,二角者为天禄,可攘除灾难,永安百禄。古人把它们对置于墓前,既有祈护祠墓,冥宅永安之意,亦作为升仙之座骑。

天禄又称“天鹿”,也称“挑拨”、“符拨”,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与“天命”和“禄位”有关。

天禄,传说中动物名。代多雕刻成形以避邪,谓能祓除不祥,永绥百禄,故称为天禄。《后汉?卷八?孝灵帝纪》:“复修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锺四,及天禄﹑虾蟆。”或作天鹿。”辟邪,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狮,有翼。《急就章》说:“shè魃辟邪除群凶”。颜师古注《急就篇》云:“shè鬾、辟邪,皆神兽名”,多仝天禄,(又称天鹿)对举。《十州记》云:“聚窟州有辟邪天鹿”。

猼訑

《山海经?南山经》中:“基山,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就是说:猼訑是一种怪兽,他的样子像羊,有九条尾和四只耳朵。而眼却长在背上。在人说取他的皮我佩在身上,就不知畏惧。

倒寿

西荒中有兽如虎,豪长三尺,人面虎足,口齿一丈八尺,人或食之,兽斗终不退却,为死而已。荒中人张网捕之,复黠逆知。

混世四猴孔宣孔雀大明王

混世四猴

“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第二是赤尻马猴,晓yin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第三是通臂猿猴,拿ri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

灵明石猴应该是女娲补天石所化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赤尻马猴应该是在淮水作乱过的巫支岐。

通臂猿猴应该是封神之战被女娲娘娘赐下山河社稷图擒拿的梅山七圣的老大袁洪是也。

六耳猕猴就是西游记中和孙悟空斗法不分胜负的六耳猕猴。被如来揭露原身。被钵盂罩住。以至于被孙悟空趁机打死!

据说七大圣中的老五通风大圣也是猴子。不知道是否是六耳猕猴?应该是六耳猕猴?“通风”二字比较适合六耳猕猴的“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孔宣

《封神演义》中人物,先后用五sè神光刷走五岳大帝(封神之战后封的);刷走哪吒,雷震子;把大鹏打下尘埃;把燃灯道人的定海珠刷走,燃灯借机逃跑!陆压道人用斩仙飞刀企图斩杀孔宣,结果五sè神光一出,陆压化虹而走,直接跑路!后来西方准提道人亲来,仍然被刷进五sè神光。只是孔宣法力,道行不够,镇压不住!准提道人从神光里破封而出。收了孔宣。去西方做护法明王!

《封神演义》孔宣自述:你(燃灯道人)也不知我(孔宣)的根脚,听我道来:混沌初分吾出世,两仪太极任搜求。

如今了却生生理,不向三乘妙里游。

《封神演义》第七十回准提道人收孔宣:准提菩萨产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荷叶有风生sè相,莲花无雨立津梁。

金弓银戟非防患,实杵鱼肠另有方;漫道孔宣能变化,婆罗树下号明王。

孔雀大明王

按照中土佛经的说法,孔雀出生后,生xing凶残,好食人肉,且能从四五十里外吸人食肉,他居住的大雪山,方圆五百里没有人烟。一天佛祖游历来到大雪山,被孔雀张口鲸吞,将佛祖的丈六金身吸入腹中。佛祖无奈,只得破其背而出,用他自己的说法就是“本yu从其便门而出,却恐有污佛体,故破其背而出,踏至灵山。”

后来佛祖将孔雀“踏至灵山”后,心中起了杀意,想想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对手下说,吾yu为众生降灭之。一干众佛一听,那还了得,先不说这孔雀的父母凤凰出世时,连佛祖的菩提树都还不知在何处,光是那孔雀的兄弟大鹏金翅鸟,也不是一个善相与的主。(大鹏金翅鸟以善吃龙而著称)于是一千菩萨,佛陀,罗汉,尊者,齐声劝告说:“尊从其体出,伤之如伤尊母。”我们的释迦牟尼尊者权衡了利弊,找了个台阶下,照他后来宣扬的说法是“故宽之,且封为‘孔雀大明王菩萨’,受无上自在加持,以空乏其xing。”

这句话说穿了就是“齐天大圣”的前传,将快活了这么久的孔雀以一个“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的名号,困在了灵山上。后来果不其然,大鹏金翅鸟闹将起来,杀上西方极乐,打得满天神佛找不到北,最后佛祖无奈,定下了计策,和大鹏约战数ri之后,点上佛界众生,和大鹏斗了几天几夜,方才擒下,带回灵山后,封为大鹏明王,依样困住。不过大鹏乃孔雀兄弟,故佛祖人前还会尊称他为舅舅。

朱厌朱獳讹兽呲铁山臊

朱厌

原出于《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中记载,有一种野兽,身形象猿猴,白头红脚,名叫朱厌。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战争。

原文:有兽焉其壮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译文:有一种野兽,身形象猿猴,白头红脚,名叫朱厌。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战争。

朱獳

《山海经.东山经》:“又南三百里,曰耿山,夫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獳,其鸣自詨见则其国有恐。”

兽类,样子很想狐狸,背部长有鱼的鳍,产与驮山,据说一旦出现于某地,某地将产生恐慌。

讹兽

古代神兽之一。

讹兽: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描述如下:西南荒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

呲铁

古代神兽之一。

呲铁: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可作兵器。《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山臊

古代神兽之一。

山臊:山神,人脸猴身,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神异经(西荒经)》、《国语(鲁语下)》、《诉异记》有载。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ri,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东方朔《神异经》云: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长丈余,人脸猴身,xing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畏爆竹。

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诸犍孟槐孟极足訾虚耗

诸犍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八百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吒,行则衔其尾。”

中国古代神兽,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孟槐

《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

古兽,像豪猪,毛红sè,手持两柄大锤,厌恶人类。

来源于《山海经?北山经卷三》。

孟极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释义:石者之山有一种长得像豹子的野兽,头上有花纹,身子是白sè的,名叫孟极。善于卧伏躲藏,叫声跟它的名字(孟极)相似。

足訾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蹏,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

虚耗

简介

虚耗,古代神兽之一,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sè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

传说

唐玄宗曾经在梦中见到一个小鬼偷盗了自己地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称叫“虚耗”、喜欢偷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欢乐、使他变得忧郁。玄宗大怒,立即唤人,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了。大鬼指的是钟馗。

“虚耗”鬼的由来

完整记载钟馗捉住虚耗并将其吃掉的故事是《唐逸史》,南宋理宗时人陈元靓编《岁时广记》卷四0“梦钟馗”条引了该,可知小鬼虚耗擅长盗窃人之物品和破坏人家喜事,与妖孽同类。

唐末《辇下岁时记?灶灯》说,都人至年夜,祀灶后,“夜于灶里点灯,谓之照虚耗”。此虚耗是灯照的对象,当是鬼名。

虚耗成为鬼名与钟馗信仰密切相关。高国藩考察了唐代的钟馗信仰,他根据初唐至盛唐时王仁煦《切韵》“钟馗,神名”,全唐文所载张说《谢赐钟馗及历ri表》中“屏祛群厉,绩神像以无邪”,刘禹锡《为淮南杜相公谢赐钟馗历ri表》中“伏以图写神威,驱除群厉”等文献记载,认为“钟馗信仰产生于初唐,并在盛唐、中唐广泛流传”,旨在“驱除鬼邪”。又根据敦煌唐写本斯二零五五《除夕钟馗驱傩文》、伯三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