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小兄弟年纪轻轻,没想到有这么深的感悟,奇才,奇才。”一个中等个子、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人站在石下抚须赞道。

思齐忙从巨石上下来,躬身行礼道:“小子孔思齐,见过老人家。刚才小子观山有感,管窥蠡测,大放厥词,贻笑方家,不敢承先生谬赞。”

“嗯,不错,知书达理,通晓人情,不是那般只会读死书、死读书的腐儒。”

“是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章,我曾经立志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样才能兼容并包,真正做到格物致知。”思齐恭敬地问答道。

老人家笑容更浓厚了,拉着思齐的手边走边说:“走,到我的住处一起谈儒论道。”

思齐也没推辞,随着老人家来到碧霞祠,走进一间厢房,分宾主坐下,有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小道童奉上清茶。老人笑道:“小兄弟也姓孔,是来参加年会的吧!”

思齐点头答道:“是呀!不知老先生怎么看出来的?”

“哈哈”老人家爽朗笑道:“我叫孔应答,以前也在孔府呆过,前年退休了感觉山下太过喧嚣热闹,所以才搬到这里来清静享福的。”

思齐忙起身重新见礼道:“小子孟浪了,面对家族长辈如此放肆,请见谅。”

孔应答摇摇手道:“坐吧!不必如此多礼。孔家虽然代代诗礼传家,但也不能时时处处都这般之乎者也、繁缛节。虽说礼多人不怪,但太拘泥于形式,那就呆板僵化、不知变通、让人生厌了。”思齐点头称是。

“看你气旺神足的样子,应该学了武功吧!孔家子弟一直崇厌武,特别是现在的孔家子弟除了弱弱,还沾上了满身铜臭和俗气,而你与他们迥然不同。”

思齐问答道:“我是从守山村来的,在村里因为经常要和野兽打斗,所以练了点花拳秀腿、皮毛功夫。”

“嗯,其实我们孔家一直都走进了误区,自古武全才很多,只有博学天地理,兼练筋肉皮骨,才能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呀!”

思齐点头道:“您说的很对,没有健康的体魄,丰满的学识灵魂就无处着附,纵使学富五车、通晓古今,如果身体不好,也无法学先祖周游列国、济世救民了。”想了想,思齐问道:“不知您对守山村的使命是否熟悉?”

孔应答沉吟良久,缓声说道:“先祖隐居守山村,是想修炼成仙。所以,才会请你们祖辈驻守圣山,这么多年过去了,真的是苦了你们了,唉,我们平时到你们的支持和照顾太少了。”

思齐大奇道:“先祖既然有此鸿图大志,而且觅地潜修。为什么家族却无人修炼呢?”

“唉,经过二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哪里还有什么修炼功法留给我们哟!”

思齐轻叹一声,说道:“不知道您以前在孔府是具体负责什么的呢?”

老人遗憾地说:“以前我是一个不称职的族长,这么多年过去,孔府都没有得到什么发展,唉,愧对先人呀!”

思齐说道:“我现在带您去一个地方,到了那里你就会明白当年先祖是怎样传道授业,成就至圣先师的。”说完,他将房门锁上,带着孔应答和九叔来到隐息殿。

孔应答乍来这个灵气充足的地方,全身舒坦、眼冒精光,他气息不匀地说:“这,这,这就是先祖当年传授三千弟子,培育七十二贤人的地方?”

“嗯,就是这里。”思齐带着他一间间大殿参观着,一路上有弟子恭敬地躬身行礼。

孔应答怪异地问道:“为什么他们都叫你掌门?”

思齐将秉承先祖遗愿重建儒宗收徒传道的过程一说,孔应答佩服不已,拱手说道:“我也想加入儒宗,请掌门恩准。”

思齐点头笑道:“我已经预留了你们的职务,宗门就请你担任礼乐堂堂主吧!现任族长就担任诗书堂堂主。”

孔应答忙躬身道:“谢掌门大恩。”

洗了髓后,孔应答站在河中,以水为镜,看着自己满头的青发黑须,红润紧致的皮肤,挺直的腰杆,不可置信之后是哈哈大笑:“老夫也有机会年轻一回了。”

思齐给他举行了入门仪式,将儒神诀前六层、儒宗健体拳、九层锻体诀传给他,就带他回到碧霞祠,收拾一下下山回孔府。

三人一边欣赏无边美景,一边谈古论今,来到山门的时候,早有一个目正神清、儒清瘦的青年等在门口。看到孔应答他们出来,赶紧跑过来,一看到他爷爷象年轻了二十岁的样子,怪异地笑说:”爷爷,你是不是吃了什么仙丹呀,一个星期不见,竟然返老还童啦!”

孔应答笑骂一声“臭小子。”然后介绍道:“掌门,这是我的孙子,叫孔思谦。思谦,快叫掌门、九叔。”

孔思谦明显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反应过来,恭敬地问候道:“掌门好,九叔好。”

思齐笑了笑,拿出一个玉瓶递给他,说道:“第一次见面,没准备什么礼物,送你一瓶培元丹吧!等你开始修炼的时候就可以服用了。哦,对了,我们两人年龄相仿,辈份相同,没必要这么拘礼,以后叫我老大吧!”

思谦笑嘻嘻地叫道:“谢谢老大。”

一行人上了车一路疾驰,思谦一路介绍着沿线的景点、街道和历史典故,说得形象生动。

思谦说道:“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曲阜。曲阜古代的时候又叫圣域贤关,一直都是人荟萃,英彦辈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了‘人始祖’轩辕黄帝,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及炎帝神农氏,少昊金天氏、‘元圣’周公、鲁工伯禽等古帝圣贤。如此众多的圣贤名士荟萃于此,谱写了东方圣城灿烂化的绚丽篇章。”

思齐惊叹道:“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我们都是托先族之福,承祖先之余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