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不是传奇,不是织田信长带着两千人就能冒雨在桶狭间砍翻今川义元两万大军;不是《三国演义》里每当某人快不行时就“斜刺里杀出一员大将”来解围。战争是残酷,这种残酷不仅仅是结果,想象一下,当你率领一支日耗数千两兵饷的军队,在一片关山阻隔的区域疲于奔命,却连敌人的影子都看不见,那是怎样一种抓狂的感觉?

因此,王守仁不得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先解决好一切后顾之忧。其实,如履薄冰不可怕,因为你已经知道冰是薄的,因此处处小心,心理准备也非常充分。可怕的是走在这冰上,却不知其是薄是厚,或哪里薄哪里厚,防不胜防,南赣无疑就是一处薄厚不均的冰块:突发的危险不只是对生命的挑衅,更是对心灵跌宕般地折磨。

幸好王守仁早已炼就一颗动转得势,不偏不倚的强大心灵。事实证明,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执着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一切战斗,都是心战。接下来的所有,都只是心的延续——集中优势兵力,攻打盘踞在横水、左溪的谢志山、蓝天凤等人。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打蓝天凤其人。

为什么要先打蓝天凤?因为蓝天凤是个彻头彻尾的软柿子,附近官员,无论大小,从他地盘过,都忍不住要捏他一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传统。尊重传统的王守仁本着不踩白不踩的指导思想,准备先取蓝天凤。

古代行军打仗都要先行占卜,以测凶吉。王守仁每天上班下班,早就发现门口那几个算命先生不对,演技实在太差,一看就是山贼的眼线,但在“严打通匪”专项行动中特意留下这几个眼线以待后用,如今便派上了用场。

阳明找到算命先生,扬言要向江西的横水用兵,请测凶吉。作为一名全职眼线,算命先生虽然没有看过《演员的自我修养》,但显然看过《把信送给加西亚》,将这条消息按时按需地散布了出去。

现在人在左溪的谢志珊,横水的蓝天凤很紧张。而最不害怕王守仁的“金龙霸王”池仲容还距离自己非常的遥远,虽然池仲容整天喊着要攻打王守仁,但是后者气定神闲,毫不在意。

这是一记。瞒天过海。

仅仅过了一天,便有一捷报传来,池仲容吃了一个败仗,虽然不是很大的损失,但是打仗很是讲究士气,既然出师不利,大了败仗,自然这些本来士气就不高的山贼们心中又开始打起了鼓。池仲容没有办法,为了提振士气,便着令自己的老弟,池仲易从老家的“粮仓”中开仓房梁,让众位弟兄们“吃饱肚子”。吃饱了,才能打仗嘛!

而这个败仗,池仲容却是栽在了福建都指挥佥事(正三品)胡琏的手上。他就是遵从阳明请求,带着五千余人打到了从被后偷袭了正得意洋洋的池仲容。

贼兵猝不及防,大败。池仲容的便率军驻扎,并且派出快马,召集谢志山、蓝天凤二人与他合军一处,而因为自己迟了败仗,所以只能止步不前,不能行军打仗,因为宝贵的时间和体力,要用在整编治疗上。

胡琏率军至山下安营扎寨,遣人送信给王守仁和周边省份,要求支援。谢志山、蓝天凤二人也是够意思的哥们,竟然答应了,不单单是答应了,而且还加快了速度的向这里急行军。

阳明早已领兵在开赴前线的路上,行军至大伞(福建与广东交界地)附近,忽闻前方一片喊杀之声,却是福建卫指挥使(正三品)覃桓和县丞(副县长)纪镛因响应“大家来踩蓝天凤”的号召,冒敌轻进,中了贼兵的埋伏,附近的广东兵却坐壁上观,视而不见。

阳明提兵去救,一番厮杀,击退贼兵,己方却也元气大损,死伤无计。

这么几轮的连续厮杀,导致谢志山、蓝天凤两部的损伤已经难以计数了。因为这两人毕竟是劳师远征,整个军队的士气、体力都大大的成了问题,并且又不熟悉地形,如此得到重大的损失,却也是罪有应得了。

而现在,各路军马终于在象湖山下会师。诸将此行都指着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捶,有王守仁牵头,一人踩上一脚,就把柿子踩成柿饼了。没想到由于蓝天凤长期被踩,终于被踩出了觉悟。于是,从不坑人的蓝天凤开始积极挖坑;于是,几路官军都中了埋伏。

站在象湖山下举目仰望,但见壁立千仞,易守难攻,四下林木繁茂,乌鸦聒噪。

同样聒噪的还有军营大帐中的各路军官。

军官们用实际行动给王守仁上了生动的一课:一旦与自身利益相关,翻脸将比翻书还快。

众人像讨董联军的十八路诸侯一般,议论纷纷。讨论来讨论去只有一个主题:象湖山极高极险,从来没有被攻破过。结论:停止攻击,请调狼兵。

王守仁不置可否,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我不是袁绍。

阳明按照诸将议论,假意上奏朝廷,添调狼兵。同时密谕诸将:不如将计就计,佯言犒众退师,实则只退老弱残兵,而率各路精锐部队,潜伏于不远处的上杭,周密部署,乘敌人松懈时出击,定能直捣黄龙。一番陈说,众将皆以为然。

蓝天凤目送着官军的“离去”,热泪盈眶——我终于没被踩成柿饼。

激动不已的蓝天凤大宴三天,席间发表重要讲话:事实证明,官军不是不可战胜的,一切官军都是纸老虎!不要以为渺小的,就没有力量;不要以为卑微的,就没有尊严!

可惜只激动了三天。

作为一名有理想没文化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蓝天凤同志最终没能玩过老谋深算的王守仁,可见读书还是有用的。

探子来报,贼兵已放松警惕,可以乘懈击之。王守仁得悉后,立即挑选一千五百名精兵为先锋,四千名名重兵继后,分作三路。

那是二月二十九日夜晚,暗云肆涌,雨骤风疾。三路兵马衔枚直趋,一举夺取贼兵的险要关隘。

贼兵虽已失险,却个个骁勇精悍,犹能“凌堑绝谷,跳跃如飞”,并再次占据上层险峻,扔滚木,丢巨石,负隅顽抗。

战斗从晚上持续到第二天中午,双方都死伤惨重。正焦灼间,受阳明派遣由山间小道到达贼后的数千士兵,突然发起攻击。贼众腹背受敌,溃散而逃,被斩杀者两千余人,俘虏一千五百余人,坠入山间深谷者不计其数,喜欢玩躲猫猫的蓝天凤也在一个山洞里被擒获。

对于这场在南赣一带取得的史无前例的胜利,朝廷给予了史无前例的奖赏——白银二十两。

钱不在多,有权就行。

王守仁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要求更大权限。

空间:能够督调南赣全境部队,包括周边四省部分军队(作为南赣巡抚,王守仁只是省委书记,总督才兼任军区司令)。

时间:只求作战成功,朝廷不能规定时限。

这种不拿皇帝当干部的行为引起了朝里诸多大佬的不满,最不满的就是内阁首辅杨廷和。

正嘉之际,能跟王守仁勉强打个平手之人,唯有杨廷和。

十二岁中举人,十九岁中进士,前后担任内阁大学士十四年,首辅九年,其间兴利除弊,朝野称颂。

如此华丽的履历,翻遍明史,亦不多见,无愧于“镇静持重,补苴匡救;安危定倾,功在社稷”的评语。

可惜,他遇到了王守仁。

几年之后,当以杨廷和为代表的理学派在“大议礼”之争中败给以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派时,不知他会不会喟然长叹:既生杨,何生王!

不过目前为止,和杨廷和短兵相接的还轮不到王守仁,而是王琼。

分开来看,杨廷和与王琼都属于既有理想又有手段的能臣。凑到一起,内阁首辅和兵部尚书就貌合神离,心照不宣了。

当初王琼保荐王守仁杨廷和之所以会同意,是因为他压根不相信单凭一个成天讲学论道的人就能把南赣之乱平息了,因此本着“打死敌人除外患,打死自己除内乱”的龌龊心态,批准了王琼的举荐。

千虑一失的杨阁老终于算错了一次,王守仁打胜了。

打了胜仗的王守仁也算错了一次,他在捷报中将功劳全归兵部,只字未提内阁。高度决定视野,以王守仁眼下所处之平台,亦无法窥视高层内斗于一二。

然而,杨廷和接下来的举动,让我明白了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

按说杨廷和应该很不爽,应该立即驳回王守仁关于增加权限的请求。

事实恰恰相反,他批准了。

如果说解决外敌,即刻内斗也算是华夏文明的光荣传统之一的话,那么,就等你先解决完外敌吧。那时,王守仁,你我之间,终有一战,此战关乎大明朝接下来一百年的历史走向,我在那等着你。不用感谢我此刻的宽宏大量,所谓的宽宏大量云云,皆因你目前的档次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