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公虽然在外事方面没有什么见解,一会儿齐国一会儿楚国的,把自己都整的晕头转向,里外不是人,非得要被人逼到墙角了才能服软,可是郑文公的儿子还真是各有特色。

比如公子臧,从小就喜欢标新立异,还很有服装设计师的天赋。公子臧曾经采集鹬羽*华冠,也就是用翠鸟的羽毛做华冠。现在想这样的华冠大概颇有原始风格,可是师叔反对说这是非礼之服,公子最好不要穿戴。

公子臧辛苦的成果被否定,心里很不痛快,于是跑去跟自己的哥哥世子华诉说。因此世子华与叔詹、孔叔和师叔这三位郑国大夫心里都有芥蒂。

如果一个人和你关系不好,那不一定是谁的错误。可是如果大家都和你关系不好,那肯定是你的错误。而世子华能够和郑国这三位著名贤良的大夫都心存芥蒂,那就很说明问题了。

郑文公派世子华参加齐桓公的诸侯聚会,世子华心说爹你怕齐桓公生你气,难道我就不怕吗?怎么我比别人多长一个脑袋吗?世子华不愿意前往。

叔詹从国家大局出发催促世子华前往,世子华心里更加恨叔詹,就知道你这老头没安好心眼子。这是去齐桓公那儿,是我们郑国曾经背叛过的齐桓公,你居然还着急让我去,难道是希望我有什么不测?

世子华觉得自己被整个世界遗弃了。

母亲不得宠,而且已经去世了。弟弟又是个特立独行的服装设计师,自己向郑国有名的大臣求教,又总是被敷衍。

人生还有活路吗?

或许根本不能依靠别人,只能依靠自己!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世子华决定了,要自己拯救自己。

一见到齐桓公,世子华便请求齐桓公摒去左右,有要事相商。齐桓公此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己和这个年轻的世子从来没见过面,怎么还能有要事呢?但是他觉得既然能够提出要求,肯定是有什么事情,于是齐桓公命令左右退下。

世子华郑重其事的进言道,“郑国的国政,完全被泄氏、孔氏与子人氏三个宗族把持,上次郑国逃脱会盟,完全是这三个宗族把控的。如果您能够为郑国除去这三个宗族,我们郑国将自愿成为齐国的附庸,永远听从您的指挥。”

卑鄙、无耻、阴险。

这就是世子华这一番话应该得到的评语。

原来世子华想到的办法就是利用齐桓公除去郑国实力派,然后仰仗齐桓公,哪怕整个国家成为齐国附属也在所不惜,只要能够自己做主就行。

齐桓公也很吃惊,原来真相是这样的?寡人答应你了!

齐桓公将这件事情告诉管仲,可是管仲连声否决,“主公之所以为诸侯敬服,除了您尊崇周天子,锄强扶弱之外,就是因为您讲求礼与信。现在世子华的建议是儿子反抗父亲,这是不礼,人家诚心结盟我们却祸乱其国,这是不信。而且臣听说,世子华说到的这三位大夫,在郑国被称为‘三良’,这样的贤良之臣如果您都要诛杀,那恐怕没人赞同。您作为诸侯盟主,贵在顺应人心。作乱者灾祸必将及于自身,臣看世子华恐怕要有大祸临头了。主公前往不能答应他。”

齐桓公恍然大悟,世子华这小子编我!

齐桓公再次召见世子华,诚恳的说道,“你说的这件事情实在是太重大了,还是等你的父亲来了,我和他亲自谋划吧!”

这一句话让世子华汗流浃背。

等我父亲来?

我父亲知道我这么背后坑他还能饶了我吗?

世子华心慌意乱,告辞回国。

而管仲仔细思量世子华的话,越发觉得此人心地阴险。于是管仲将世子华的密谋故意泄露给郑国的人,在世子华回到郑国之前,郑文公已经先一步知道了他的所作所为。

世子华一路之上也在思考对策。他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自己说的话如果父亲真的知道了,那还真是不可预计的可怕。

要说这世子华的确是足智多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世子华回到郑国,见到父亲郑文公,义愤填膺的对父亲告状说,那齐桓公责怪您没有亲自前往,根本没有原谅您的意思。您不如就干脆还是和楚国在一起吧!

郑文公只觉得一股气直涌到头顶,这该死的逆子!“啪!”的一声,郑文公手里的茶杯在世子华身边开了花,郑文公怒喝道,“逆子!你都要卖国了,还在这瞎说!”郑文公命令左右将世子华囚禁在幽室之中。

要说世子华果然有眼色,知道自己阴谋败露,还被囚禁在这幽室之中,结果肯定不妙。世子华居然在墙上挖洞逃跑,准备上演一出古代中国版的肖申克的救赎。可惜肖申克是无罪的,而世子华则有叛国之罪,所以二者不能相提并论。这挖洞的行为估计没演习过,被守卫发现,郑文公命令将世子华就地格杀。

世子华的结局,果然与管仲预料的一样。

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足智多谋,可以绞尽脑汁,但是绝对不能不择手段。如果国家和父母都可以背叛,那就不能称之为人了。

世子华被诛杀的消息一传出,公子臧也坐不住了。世子华是自己的亲哥哥啊!能没有连带吗?

公子臧连夜出奔宋国。

郑文公命令手下在途中杀死了公子臧。

这就令人齿冷了,公子臧的确是世子华的亲弟弟,但是他也是郑文公的亲儿子啊!难道嫡夫人一个儿子犯错被杀还不够,还得有另外一个儿子无辜赴死吗?

是亲爹吗?

总之世子华不但自己送命,还连累了自己的亲弟弟公子臧。

兄弟同赴黄泉。

郑文公感激齐桓公没有听信世子华的阴谋,特地派孔叔出使齐国拜谢,并且请求与齐国结盟。

这年冬天,周惠王病重。

不被父亲看好的世子郑知道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世子郑知道父亲周惠王心里只有弟弟太叔带,而现在父亲病重,正是弟弟动手的最好机会。世子郑不能再等下去了,于是派下士王子虎前往齐国求救。没多久,周惠王去世。世子郑与周公孔、召公廖商议,秘不发丧,命人飞马快报王子虎,转告齐桓公周惠王已经去世的消息。

齐桓公得到消息即刻召集诸侯在洮集会。

这次集会一呼百应,因为上次为了拥戴世子郑诸侯已经在首止会盟过了。这次齐、宋、鲁、卫、陈、郑、曹、许,八国诸侯同会一堂,并且都派出使者到达洛邑,修表拥戴世子郑。这八位使者分别是齐国大夫隰朋、宋大夫华秀老、鲁大夫公孙敖、卫大夫宁速、陈大夫辕选、郑大夫子人师、曹大夫公子戊、许大夫百佗。八国使者来到洛邑,当然不能明摆着说是拥护世子郑,反对公子带,而是打着问安的旗号在王城外集合。

王子虎先行入内报信,世子郑知道八国使者来此,这颗心才算放下了。世子郑先派召伯廖前往慰问八国使者,然后才为周惠王发丧。诸位大夫坚持要求拜见新任周天子,其实明摆着是为新领导撑腰的。意思是我们八国大夫在此拜见周天子,其实我们的诸侯也在等待您一声号令。周公与召公奉世子郑主丧,各位大夫也趁机称君命吊丧。

诸位大臣于是拥戴世子郑即位,百官朝贺,世子郑登基成为新一任的周天子,是为周襄王。

谁能想到,一场暗藏杀机的夺位之争,就被几个吊丧的吊客改写?世子郑就这么轻轻松松、堂而皇之的成为了周襄王,太后与太叔带暗自叫苦,但是内有名臣,外有诸侯,此时已经是回天乏力了。

于是周襄王决定明年改为周襄王元年,传谕各国。

周襄王元年,春祭结束,周襄王命令太宰周公孔将胙赐予齐桓公,感谢齐桓公的拥戴之情。

的确,在所有的人,包括父亲都放弃自己的时候,是齐桓公不辞辛劳,召集诸侯,并且在关键时刻出力,才扭转乾坤,才有了今天的周襄王。

这份感激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

齐桓公得知周襄王赏赐的信息,先期在葵邱与诸侯会盟。在路上,齐桓公不觉与管仲说起周朝的事情,管仲趁机进言道,“周朝由于嫡庶不分,几次酿成大祸。现在主公还没有明确储位,不如就早立世子,以绝后患。”

的确,无论是周天子,还是郑庄公,一世枭雄由于储位确立的含糊,酿成的惨剧已经不是一次了。

齐桓公发愁的说道,“寡人有六个儿子,没有嫡子,都是庶出。如果说长子,那是无亏,但是要说贤明,还得数昭。长卫姬服侍寡人时间最长,寡人已经同意立无亏了。易牙、竖貂两个人也总是提起此事。其实寡人心中最爱昭贤明,这事儿还真是难以决定。现在就由仲父决定吧!”

管仲心说,您都许给人家了,这时候才想起来问我啊?可是他更知道,易牙和竖貂这两个奸臣,素来和长卫姬狼狈为奸,如果无亏将来当了国君,里应外合,恐怕齐国将陷入空前危机之中。而公子昭的母亲郑姬是郑国人,这时候正好和郑国和好结盟,如果能够立公子昭,到时候和郑国的关系就更深一层了。管仲于是进言道,“要想让儿子继承您的霸业,那您必须立贤。您既然知道公子昭是公子中最贤明的,那不如就立公子昭为储好了。”